徐昌達
摘要:從高中和大學階段學生學習特點出發,對各階段化學教育進行研究,并就各階段化學教育教學改革、礎教育對大學化學教育提出的挑戰進行分析,為不同階段化學教學教育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不同階段;化學教育;化學
一、不同階段化學教育銜接的特點
無機化學是化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尤其是師范類專業,大部分都把這門課程放在第一學年開設,這是與化學發展的歷史有密切的關系?;瘜W從最初的元素定義(1961年)到原子說(1803年)再到元素周期表(1889年),都在圍繞無機化學?;瘜W中不僅有很多規律而且有部分重要的概念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發現的,所以說它是化學科學的基礎。它具有涵蓋范圍廣的特點。在中學階段大部分都在學習無機化學,高中階段的有機化學牽涉不多。資料顯示:大學期間所學習的無機化學內容占初中化學課程中的90%,高中的75%。所以說在大學階段的無機化學包括了中學化學的大部分內容,它們又存在內在的聯系,具體表現:
(一)概念的擴展。大學化學概念及內涵都比中學時候嚴密和豐富,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化學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擴展又體現了人們從不同角度研究物質的結果。
(二)知識內容的延伸及擴展。大學化學比起中學階段的化學而言,在知識的容量上以及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增加。
(三)理論上進一步深化。大學化學中的無機化學理論教學是對中學化學的進一步深化,而且也有本質上的突破。
二、不同階段學生學習特點
中學階段學生處在青春發育期,對事物的認知尚未完全成熟,處于該階段的學生大都十五六歲。大學階段學生身心發育基本成熟,屬于青年中期。這就導致不同階段學生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性,具體表現在:注意力、觀察力、記憶、思維等幾方面:
(一)注意力方面。不同階段學生注意的穩定性及廣度有所不同。大學生思想相對成熟,對目的和意義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況且自身知識經驗和和意志品質也有較快的發展,所以他們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較長,注意的穩定性好。由于中學生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相對較弱。注意廣度上,中學生注意范遠遠小于大學生,他們不善于分配和轉移自己的注意,解決問題中就會表現出思路狹窄、靈活性差。
(二)觀察力方面。大學生與中學生相比在在觀察力方面有較大的發展。觀察都是有目的,且這種與思維相聯系的觀察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其本質的發展。進人大學后,他們一方面更主動地選擇感興趣的專業學習,目的性較為明確;另一方面,在系統專業學習中,除用專業角度觀察事物以外,還常用與專業思維想結合的方法來觀察,從而發現事物的本質。
(三)記憶方式方面。記憶是人腦對外界輸人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記憶包含很多方面,如運動記憶、形象記憶、詞語邏輯記憶、情緒記憶等。人類記憶是多種記憶方式并存,且都從形象記憶開始的。中學生記憶則更傾向于形象記憶,然后發展為形象思維從而豐富了直接經驗;大學生記憶則更傾向于邏輯記憶,通過對概念、定理等進行科學邏輯論證獲取的。
(四)思維方式方面。人腦對現實的事物間接和概括的加工形式就是思維,它以內隱的或外函的動作或語言形式表現出來的,是通過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等過程而實現的。中學階段:抽象思維是以直觀、具體的實物或實物形象為基礎的;高中階段:分析和概括能力得到發展,他們運用概念和理論而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該階段的思維廣度和深度還有待提高;大學階段:學生發展需要相對自由的外部環境,而大學能為學生們提供這個條件。第一,專業的發展為學生思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因大學比較注重人文精神培養以及崇尚學生自由,給學生自由空間較多,教育方式也相對自由,這就使他們的思維更具批判性,與中學生相比,他們多了一些批判精神,也較為注重獨立思考及通過實踐進行解決問題的方式??傮w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思維深度和廣度也得到相應的發展,同時也有質的區別。
三、大學化學教育當前所面臨的挑戰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理念、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革新。我國早在2006年就已經把“素質教育”寫進了教育法之中,這也說明了我們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需要的人。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是基礎教育,素質教育的高級階段則是高等教育,它們之間是對立統一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基礎教育。只有經過系統的知識學習才能順利完成大學的學習內容,但是大學教育與中學的基礎性相比,更注重其專業的發展以及專業技能培養。第二,步入大學后,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多方面都發生比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在學習方式和方法方面的變化,該階段也是中學轉入大學的重要階段,該階段也是他們心理上適應大學生活和思維方式轉變的關鍵期。教育理念的科學與否是對未來我國教育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要避免在教育中的短期行為所致的人才培養誤區和人力資源的浪費問題。
參考文獻:
[1] 徐凌燕.淺談高?;瘜W教育與中學化學教育的聯系與區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3)
[2] 陳學姝.對五年制高職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等職業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