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熊
摘要:夫妻忠實義務,在法律上一般僅作狹義上的理解,其內容涵蓋了身份權益和夫妻間的人格權益,其基本法律性質按人格化的身份權說解釋是比較恰當的。在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律救濟上,存在法定規制范圍過窄、救濟途徑缺乏實際可操作性、沒有規定第三者的責任和夫妻忠實協議的立法空白等問題,應當明確道德自律與法律救濟的界限,建立婚內停止侵害、損害賠償制度,明確規定第三者責任,承認體現雙方真實意思表達的夫妻忠實協議的法律效力。
關鍵詞:夫妻忠實義務;法律救濟;損害賠償;第三者
一、夫妻忠實義務的內涵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首次在法律上確立了夫妻忠實義務,在廣義上,夫妻忠實義務是指夫妻之間應當感情專一,忠誠對待彼此,互相忠實于對方,不遺棄對方。而狹義的夫妻忠實義務,又稱貞操義務,即夫與妻都不得有婚外性生活,相互負有排他的專屬性的同居義務。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夫妻忠實義務這一原則性的規定,在違背該義務的認定上存在模糊與分歧之處,一般來說,違背夫妻忠實義務指的是狹義上的夫妻忠實義務,即貞操義務,包含以下幾種情形:
一是重婚,是指有配偶又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包括法律重婚和事實重婚兩種。重婚構成犯罪,違背了一夫一妻的原則,法律對此予以嚴懲。二是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也就是婚外情,指男女一方或雙方有配偶而與第三者非法以夫妻關系臨時同居的行為。三是通奸,是指夫妻雙方或一方自愿與配偶以外的異性發生暫時的不正當性關系的行為,通奸的雙方不同居生活,比如外遇、一夜情等。四是賣淫嫖娼行為,指不特定的異性之間或者同性之間以金錢、財物為媒介發生性關系,賣淫嫖娼是違法的,依法應予以懲處,而組織賣淫是犯罪行為,受刑罰規制。這類行為不僅違背了夫妻忠實義務,更敗壞了社會風氣。五是性犯罪,指夫妻雙方或一方侵犯他人性權利,是破壞社會秩序和社會人際關系的行為,既包括婚內的,也包括婚外的,性犯罪行為受到刑罰嚴懲。
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出現了許多借助于網絡等新時代通訊工具的精神出軌的情形,雖然發生在虛擬世界,但是對婚姻關系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精神出軌致使夫妻感情破裂,法院是認定為違背夫妻忠實義務而準予離婚的,所以,夫妻忠實義務并不局限于以上幾種情形,在具體的認定過程中,是可以按廣義上的夫妻忠實義務的標準和尺度作為考量因素的。
筆者認為,對于法律上夫妻忠實義務內涵界定,既不能過寬,也不能過于狹窄,應當堅持社會利益和個人自由的平衡,堅持標準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堅持道德自律與法律規制相結合。
二、夫妻忠實義務的基本法律性質
對于夫妻忠實義務的基本法律性質問題,學界有三種學說,分別是配偶身份權說、人格權說以及人格化的身份權說。
一是配偶身份權說。配偶身份權是指男女結婚后基于配偶身份而產生的特定的人身權利與義務,即夫對妻、妻對夫基于婚姻互享、互負的身份權利和義務。這種身份權由過去的權力為中心演變為今日義務為中心,以保護夫妻間的身份權益。夫妻忠實義務作為配偶身份權的基本內容之一,基本法律性質是以義務為中心的基于配偶權而派生出來的具體的身份權。二是人格權說。人格權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夫妻忠實義務不可避免的也是對夫妻雙方的人格權予以保護的,反之,夫妻一方違背了忠實義務,不僅僅侵害了基于夫妻關系產生的身份權益,也是對人格利益的侵害。三是人格化的身份權說。夫妻忠實義務兼具配偶身份權和人格權的雙重屬性,但是不可能既是身份權又是人格權,二者之間有輕重之分。該說認為,配偶身份權是夫妻忠實義務的根本屬性。沒有婚姻關系不可能產生夫妻忠實義務,婚姻關系是夫妻忠實義務的前提性條件,夫妻忠實是婚姻關系合法有效成立的必然結果。其次,人格權是夫妻忠實義務的依附性屬性,只有婚姻關系合法有效存在,夫妻一方違反夫妻忠實義務使夫妻對方或第三人間接或直接得知等諸項條件均得到滿足時,這種性質才能凸顯出來。
綜合來說,人格化的身份權說是比較恰當的。來源于英美法一詞“配偶權”,對此也可解釋,配偶權是夫妻之間權利義務的總稱,既包括身份權也包括夫妻間的人格權。夫妻忠實義務亦是如此,其涵蓋了身份權益和夫妻間的人格權益。
三、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律救濟缺陷
(一)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定規制范圍過窄。重婚已經入罪,受刑法規制,會受到我國公訴機關依法追查。另外,我國《婚姻法》第46條規定,因為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實施家庭暴力的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然而,除了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還存在通奸、賣淫嫖娼行為、性犯罪以及精神出軌等行為,法律上卻沒有明確予以規制賦予其損害賠償請求權。
(二)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律救濟途徑缺乏實際可操作性。
2001年《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該條雖對夫妻忠實義務作了規定,但只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3條規定:“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己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由此可知,該條款只是一種倡導性的規定,并不可以直接提請訴訟,當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的時候,當事人的權益是難以得到救濟的,根據《婚姻法》第46條,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前提是導致了離婚,也就是說,婚內是無法請求損害賠償的。
(三)沒有規定第三者的責任。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29條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是離婚訴訟當事人中無過錯方的配偶。但是,無論是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通奸還是賣淫嫖娼行為,是有第三者參與才構成的,第三者無疑是有共同責任的。雖然重婚罪的主體涵蓋了第三者,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但我國在婚姻法上并沒有規定第三者的責任,這無疑是對第三者的縱容,第三者將會更加肆無忌憚。
(四)夫妻忠實協議的立法空白。夫妻忠實義務的法律救濟無法對婚姻當事人以充足的保護,因為法律規制的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許多夫妻之間簽訂了夫妻忠實協議,內容包括離婚賠償、不忠賠償、空床費、愛情基金等等。有些協議甚至還經過了公證。司法實踐中,對于夫妻忠實協議的效力的認定是不同的,對于此類案件,各地法院都更傾向于不予受理。既然廣泛存在這類協議,回避是不利于解決此類問題的。完全不認同夫妻忠實協議的效力是缺乏足夠依據的,但認同該協議的效力或者將該協議作為考量因素,也應當對協議的內容有所規制,不得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不得侵害國家、社會和其他人的利益以及不得顯失公平等。
四、夫妻忠實義務法律救濟之對策建議
(一)明確道德自律與法律救濟的界限。夫妻忠實義務在
《婚姻法》總則中的規定,在倡導作用以及維護權益方面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我國《婚姻法》之所以對夫妻忠實義務的損害賠償請求予以適用條件的限制,其實,是對夫妻忠實義務的道德自律與法律救濟考量后做出的立法選擇。道德調整的范圍要廣于法律調整的范圍,除了人的直接行為,還包括思想、觀念、情感等精神層面,所以對于精神出軌的處理要慎重對待,如果賦予其損害賠償請求權是有失穩妥的,在離婚認定時,將其作為夫妻感情破裂的因素來考量則是合理的,因為精神層面的一般由道德調整。不過,作為受害方,精神受到損害的可以依法提請精神損害賠償。因此,夫妻忠實義務的救濟應當堅持道德自律與法律救濟相結合,不弄混淆二者的界限,以避免道德無力和有損法律權威。現有的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法定事由相對是比較狹窄的,筆者建議在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之外,還增加通奸、賣淫嫖娼行為以及性犯罪等,既有利于維護受害方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改善社會風氣。
(二)建立婚內停止侵害、損害賠償制度。我國《婚姻法》僅規定了離婚損害賠償的救濟制度。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受害方沒有任何請求權,如果違背夫妻忠實義務沒有致使夫妻感情破裂,或者不愿離婚時,受害者將無法得到法律救濟。然而,違背夫妻忠實義務不僅僅是侵犯了配偶身份權益,也侵犯了其人格權益,所以應當賦予其婚內的停止侵害請求權以及損害賠償請求權,停止侵害請求的適用更廣一些,損害賠償的請求則要綜合夫妻的財產關系而定,以實現對其法律救濟,維護婚姻關系。
(三)明確規定第三者責任。違反夫妻忠實義務往往是由于第三者參與才致使的,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責任主體不僅包括有過錯的配偶一方,還包括實施共同侵害行為的第三人。有過錯的配偶一方與第三人有重婚、同居、通奸等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行為,不僅給無過錯配偶方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還造成無過錯方夫妻共同財產的損失、所以,無過錯方可以要求有過錯的配偶方和第三人共同承擔侵權責任。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停止侵害和損失賠償,可以要求其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非財產的民事侵權責任。
第三者的問題一般是由道德調整的,所以在規定第三者法律責任時,應當嚴格規范其違法構成要件。一是行為應當具有違法性,即第三者違反了婚姻法的規定,與有配偶者發生了婚外性關系的行為;二是有損害事實,即第三者的違法行為使配偶另一方受到損害,這種損害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可以是對配偶另一方的,也可以是對婚姻關系的;三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即受害方損害事實的發生是由于第三者的違法行為引起的;四是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即第三者知法犯法,明知對方有配偶而與之發生婚外性關系。在適用時,應嚴格按此標準執行,在提起損害賠償時,若涉及精神損害賠償,亦要達到精神損害賠償相關規定的要求。
(四)承認體現雙方真實意思表達的夫妻忠實協議的法律
效力。 作為對婚姻的期待和幸福的追求,在現行夫妻忠實義務法律救濟不足的情形下,承認體現雙方真實意思表達的夫妻忠實協議是有必要的,而且在司法實踐中是切實可行的。法律上承認體現雙方真實意思表達的夫妻忠實協議的效力,并不意味著鼓勵夫妻之間訂立夫妻忠實協議。法律倡導的是婚姻自由,夫妻忠實協議是作為定紛止爭的法律補充,夫妻之間作出真實意思表示訂立的夫妻忠實協議應體現意思自治,不違背婚姻自由的精神。所以,夫妻忠實協議在責任具體化的時候,不得違反現有的法律規定,不得顯失公平,雙方有選擇是否簽訂的權利,也享有提起變更、撤銷的權利,而且部分內容的無效并不影響整個協議的效力。
參考文獻:
[1] 巫昌禎、夏呤蘭.婚姻家庭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2] 駱忠波.夫妻忠實義務違反的法律救濟[D].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2013.
[3] 田園、曹險峰.夫妻忠實義務的法理學思考[J].當代法學2002, (6) :52-55.
[4] 黃蕾、俞來德.論夫妻忠實義務[J].政治與法律, 2007, (6)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