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麗紅+張秀花+楊韶虹+黃思靈
[摘要] 目的 心理護理干預對外科換藥患者疼痛的影響及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本院園嶺社康中心收治的需進行換藥的患者11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比較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P<0.05)。 結論 在外科換藥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其焦慮程度、改善臨床護理效果、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外科換藥;心理護理;疼痛;焦慮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4(c)-0126-03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in patients with surgical dressing
RONG Li-hong ZHANG Xiu-hua YANG Shao-hong HUANG Si-ling
Yuanling Shekang Center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ti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in patients with surgical dressing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118 patients with surgical dressing treated and they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in Yuanling Shekang Center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1 to August 2013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pain degree and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pain degree,anxiety degre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urgical dressing job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reduce the anxiety degree,improv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Key words] Surgical dressing;Psychological nursing;Pain;Anxiety
外科換藥是臨床外科手術患者、創傷患者的日常常規護理操作,其主要內容為對傷口的處理及更換敷料,以檢查傷口狀況,將傷口積聚的分泌物及膿液、壞死組織等進行有效清除,維持該處通暢的引流,更換敷料以有效控制局部感染,并為傷口的愈合創造有利條件[1]。在換藥操作中,因會不可避免地觸及新鮮創面內的神經末梢,同時受到創面正常應激分泌的緩激肽、前列腺素等內源性致痛因子對神經末梢的影響,給患者帶來較為劇烈的疼痛,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會嚴重降低患者的依從性,對手術效果及創口愈合造成不利影響。為降低患者的痛苦、改善其依從性以保障治療效果,本研究嘗試對部分外科換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對比觀察其對疼痛程度的影響及臨床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8月園嶺社康中心收治的需進行換藥的患者118例為研究對象,年齡18~70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9例。觀察組:32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19~65歲,平均(39.83±9.15)歲;對照組:31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20~63歲,平均(40.15±8.6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與疾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病例均為本院園嶺社康中心收治,經臨床確診且需要進行換藥的住院患者,換藥原因包括膿腫切開、燙傷、慢性潰瘍及其他。患者的神志、意識清醒,具有基本的獨立思維與自我感受表述能力,并具有基礎的自理能力及家庭支持;排除因視聽功能障礙或認知障礙以及文化程度過低而無法與醫護人員有效配合完成護理問卷調查的患者,依從性極差或對經相關檢測痛閾極低的患者等[2]。本次實驗前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實驗內容,自愿參與,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注意強調換藥操作中的無菌理念以及無菌技術,做好清創、消毒,對創面仔細觀察,操作動作輕柔,每次換藥后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項,如創口不可接觸水源、不可私自拆卸紗布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加強健康教育與認知干預,告知患者換藥的作用與重要性以及可能引起疼痛的原因、程度及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換藥與疼痛的意義并提高其信心與參與度,使其能夠良好地接受換藥操作,同時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減少其對于未知效果的焦慮、恐懼心理,保持輕松的身心狀態,也可以降低換藥過程中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在換藥前教授患者相關緩解疼痛的方法,如深呼吸、注意力轉移等,并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練習,以在換藥時能夠幫助肌肉松弛、緩解疼痛。
換藥過程中實施行為干預,如在旁邊放置電視機或收音機,播放患者喜愛的節目以轉移其注意力,使患者視線離開換藥部位;或在操作室內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應激后所產生的不良情緒;根據患者的年齡、背景、性格等情況選擇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語言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如與青年患者談論網絡熱點話題、與中年患者談論與孩子相關的話題、與老年患者談論養生保健話題等;如條件允許可由另一名護理人員進行皮膚、手部撫觸或通過按摩等手法,幫助患者放松肌肉以配合實施心理護理,但注意撫觸部位必須遠離消毒區域。
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疼痛程度、住院期間焦慮程度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并評估護理效果。
疼痛程度評價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患者自行在帶有0~10刻度單位的標尺上選擇1個點表述自身的疼痛程度,0為完全無痛、10為最劇烈的疼痛[3]。
焦慮程度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估,包括14個項目,焦慮心境、緊張、害怕、失眠、抑郁心境、認知功能、感覺系統癥狀、肌肉系統癥狀、呼吸系統癥狀、心血管系統癥狀、胃腸道癥狀、生殖泌尿系統癥狀、自主神經系統癥狀以及會談時行為表現,采用0~4分5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該項癥狀越嚴重,總分為0~56分[4]。
滿意度也使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患者自行在帶有0~10刻度單位的標尺上選擇1個點表述其對于醫護工作的滿意程度,0分為極端不滿意、10分為完全滿意[5]。
1.4 護理效果分級標準
0級:患者基本無痛苦感,可有輕微痛感或不適感;Ⅰ級:患者有痛感或較明顯的不適感,但表現安靜,僅帶有輕微面部表情;Ⅱ級:患者的疼痛感較為明顯,但仍可忍受,帶有明顯痛苦表情且有發出呻吟等表現;Ⅲ級:患者的疼痛感明顯且劇烈,無法忍受,有抗拒表現或發出喊叫等多導致無法順利操作[6]。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使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焦慮程度、滿意度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焦慮程度、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x±s)
3 討論
疼痛是人體對于外界傷害性刺激所表現出的正常應激反應,是對于受到傷害的帶有一定防御性及保護性的警告機制,適度疼痛可以刺激機體加快血運,有利于局部創口的愈合,但過度疼痛常會影響患者的身心狀況,給其帶來痛苦,甚至可導致其出現應激反應或負面情緒而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7]。
外科換藥是臨床外科創口的常規性醫護操作項目,因這種操作需要對創口進行徹底清創,通常會刺激到創面處的神經末梢而引發疼痛,同時創面受到刺激分泌的致痛性因子也會加重創口的疼痛,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有資料顯示,劇烈的疼痛會嚴重降低患者的依從性而影響醫護工作的順利開展[8]。
心理狀況與疼痛具有較密切的聯系,如患者精神過度集中在換藥部位或疼痛上,且帶有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則容易使其對疼痛的敏感度增高,同時相關部位的肌肉緊張亦會增加疼痛感及清理難度[9-10],而疼痛感會對患者的神經再次造成嚴重刺激,使患者產生應激反應而加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患者能夠保持良好、放松的身心狀態,則可以緩解肌肉的緊張,同時降低相關部位致痛性因子的分泌與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可以有效緩解其疼痛感[11]。
本研究對部分外科換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前期與患者的溝通及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換藥過程及疼痛情況,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后能夠減輕恐懼、緊張等不利情緒,而以更為放松的心理接受換藥操作;同時在換藥期間幫助患者分散對相關操作、換藥部位的關注或將注意力轉移到能給患者帶來愉悅感的事情上,可以有效穩定內分泌、神經系統,減少神經性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并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感。
從生理角度而言,疼痛對患者的機體產生刺激時,大腦皮質形成對下丘腦的快速調節;腎上腺髓質及自主神經末梢接收到信號后,將大量的腎上腺素等多種神經遞質分泌并釋放到血液中;患者的機體表現出呼吸、心跳開始加速以及對肌肉的血供與汗腺的分泌增加等[12]。通過心理護理,能夠使患者在放松心情的同時也使相關肌群得到放松,同時通過深呼吸等相關行為干預可以使迷走神經的興奮度降低,改善呼吸、心跳頻率,降低腎上腺素水平,從而達到對患者身心狀態的同步調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較對照組更為理想,疼痛程度、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在外科換藥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其焦慮程度,改善臨床護理效果,并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海燕,范鳳燕.1例慢性腎衰竭合并強直性脊柱炎腹膜透析患者外口換藥方法的改良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6):728-729.
[2]方梅,寧花蘭,郗奉菊,等.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部深度燒傷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3):1236-1238.
[3]郭春蘭,田玉鳳,鄧紅艷.聽覺分散對手外傷患者換藥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70-872.
[4]張延琴,牛志霞,李榮,等.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聯合重組合異種骨植入治療脛骨骨缺損及骨不連患兒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67-69.
[5]蔣小平,蔣林峻,鄭顯蘭,等.新型傷口敷料用于兒童下肢慢性傷口換藥中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721-1723.
[6]石玉蘭,武玉娟,馮江雪,等.肛腸疾病術后換藥時患者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5):3124-3125.
[7]朱玲玲,王盈.人性化換藥法在指(趾)損傷術后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6):508-509.
[8]李清敏,董春花,范維貞.優質服務在乳腺癌術后換藥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7):15,29.
[9]何育生,黃海霞,高桂英,等.外科門診患者不同傷口的治療及心理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5):84.
[10]鄧美蓮.外科門診患者不同傷口的治療及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2):132-133,167.
[11]姚衛華,祖占霞,彭永華,等.淺談心理護理在門診換藥室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6):348.
[12]鄧英.對外科患者換藥疼痛的心理護理措施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18):166-167.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編輯:許俊琴)
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疼痛程度、住院期間焦慮程度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并評估護理效果。
疼痛程度評價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患者自行在帶有0~10刻度單位的標尺上選擇1個點表述自身的疼痛程度,0為完全無痛、10為最劇烈的疼痛[3]。
焦慮程度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估,包括14個項目,焦慮心境、緊張、害怕、失眠、抑郁心境、認知功能、感覺系統癥狀、肌肉系統癥狀、呼吸系統癥狀、心血管系統癥狀、胃腸道癥狀、生殖泌尿系統癥狀、自主神經系統癥狀以及會談時行為表現,采用0~4分5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該項癥狀越嚴重,總分為0~56分[4]。
滿意度也使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患者自行在帶有0~10刻度單位的標尺上選擇1個點表述其對于醫護工作的滿意程度,0分為極端不滿意、10分為完全滿意[5]。
1.4 護理效果分級標準
0級:患者基本無痛苦感,可有輕微痛感或不適感;Ⅰ級:患者有痛感或較明顯的不適感,但表現安靜,僅帶有輕微面部表情;Ⅱ級:患者的疼痛感較為明顯,但仍可忍受,帶有明顯痛苦表情且有發出呻吟等表現;Ⅲ級:患者的疼痛感明顯且劇烈,無法忍受,有抗拒表現或發出喊叫等多導致無法順利操作[6]。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使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焦慮程度、滿意度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焦慮程度、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x±s)
3 討論
疼痛是人體對于外界傷害性刺激所表現出的正常應激反應,是對于受到傷害的帶有一定防御性及保護性的警告機制,適度疼痛可以刺激機體加快血運,有利于局部創口的愈合,但過度疼痛常會影響患者的身心狀況,給其帶來痛苦,甚至可導致其出現應激反應或負面情緒而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7]。
外科換藥是臨床外科創口的常規性醫護操作項目,因這種操作需要對創口進行徹底清創,通常會刺激到創面處的神經末梢而引發疼痛,同時創面受到刺激分泌的致痛性因子也會加重創口的疼痛,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有資料顯示,劇烈的疼痛會嚴重降低患者的依從性而影響醫護工作的順利開展[8]。
心理狀況與疼痛具有較密切的聯系,如患者精神過度集中在換藥部位或疼痛上,且帶有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則容易使其對疼痛的敏感度增高,同時相關部位的肌肉緊張亦會增加疼痛感及清理難度[9-10],而疼痛感會對患者的神經再次造成嚴重刺激,使患者產生應激反應而加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患者能夠保持良好、放松的身心狀態,則可以緩解肌肉的緊張,同時降低相關部位致痛性因子的分泌與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可以有效緩解其疼痛感[11]。
本研究對部分外科換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前期與患者的溝通及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換藥過程及疼痛情況,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后能夠減輕恐懼、緊張等不利情緒,而以更為放松的心理接受換藥操作;同時在換藥期間幫助患者分散對相關操作、換藥部位的關注或將注意力轉移到能給患者帶來愉悅感的事情上,可以有效穩定內分泌、神經系統,減少神經性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并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感。
從生理角度而言,疼痛對患者的機體產生刺激時,大腦皮質形成對下丘腦的快速調節;腎上腺髓質及自主神經末梢接收到信號后,將大量的腎上腺素等多種神經遞質分泌并釋放到血液中;患者的機體表現出呼吸、心跳開始加速以及對肌肉的血供與汗腺的分泌增加等[12]。通過心理護理,能夠使患者在放松心情的同時也使相關肌群得到放松,同時通過深呼吸等相關行為干預可以使迷走神經的興奮度降低,改善呼吸、心跳頻率,降低腎上腺素水平,從而達到對患者身心狀態的同步調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較對照組更為理想,疼痛程度、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在外科換藥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其焦慮程度,改善臨床護理效果,并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海燕,范鳳燕.1例慢性腎衰竭合并強直性脊柱炎腹膜透析患者外口換藥方法的改良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6):728-729.
[2]方梅,寧花蘭,郗奉菊,等.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部深度燒傷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3):1236-1238.
[3]郭春蘭,田玉鳳,鄧紅艷.聽覺分散對手外傷患者換藥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70-872.
[4]張延琴,牛志霞,李榮,等.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聯合重組合異種骨植入治療脛骨骨缺損及骨不連患兒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67-69.
[5]蔣小平,蔣林峻,鄭顯蘭,等.新型傷口敷料用于兒童下肢慢性傷口換藥中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721-1723.
[6]石玉蘭,武玉娟,馮江雪,等.肛腸疾病術后換藥時患者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5):3124-3125.
[7]朱玲玲,王盈.人性化換藥法在指(趾)損傷術后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6):508-509.
[8]李清敏,董春花,范維貞.優質服務在乳腺癌術后換藥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7):15,29.
[9]何育生,黃海霞,高桂英,等.外科門診患者不同傷口的治療及心理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5):84.
[10]鄧美蓮.外科門診患者不同傷口的治療及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2):132-133,167.
[11]姚衛華,祖占霞,彭永華,等.淺談心理護理在門診換藥室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6):348.
[12]鄧英.對外科患者換藥疼痛的心理護理措施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18):166-167.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編輯:許俊琴)
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疼痛程度、住院期間焦慮程度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并評估護理效果。
疼痛程度評價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患者自行在帶有0~10刻度單位的標尺上選擇1個點表述自身的疼痛程度,0為完全無痛、10為最劇烈的疼痛[3]。
焦慮程度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估,包括14個項目,焦慮心境、緊張、害怕、失眠、抑郁心境、認知功能、感覺系統癥狀、肌肉系統癥狀、呼吸系統癥狀、心血管系統癥狀、胃腸道癥狀、生殖泌尿系統癥狀、自主神經系統癥狀以及會談時行為表現,采用0~4分5級評分,評分越高,表明該項癥狀越嚴重,總分為0~56分[4]。
滿意度也使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患者自行在帶有0~10刻度單位的標尺上選擇1個點表述其對于醫護工作的滿意程度,0分為極端不滿意、10分為完全滿意[5]。
1.4 護理效果分級標準
0級:患者基本無痛苦感,可有輕微痛感或不適感;Ⅰ級:患者有痛感或較明顯的不適感,但表現安靜,僅帶有輕微面部表情;Ⅱ級:患者的疼痛感較為明顯,但仍可忍受,帶有明顯痛苦表情且有發出呻吟等表現;Ⅲ級:患者的疼痛感明顯且劇烈,無法忍受,有抗拒表現或發出喊叫等多導致無法順利操作[6]。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使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焦慮程度、滿意度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焦慮程度、滿意度評分的比較(分,x±s)
3 討論
疼痛是人體對于外界傷害性刺激所表現出的正常應激反應,是對于受到傷害的帶有一定防御性及保護性的警告機制,適度疼痛可以刺激機體加快血運,有利于局部創口的愈合,但過度疼痛常會影響患者的身心狀況,給其帶來痛苦,甚至可導致其出現應激反應或負面情緒而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7]。
外科換藥是臨床外科創口的常規性醫護操作項目,因這種操作需要對創口進行徹底清創,通常會刺激到創面處的神經末梢而引發疼痛,同時創面受到刺激分泌的致痛性因子也會加重創口的疼痛,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有資料顯示,劇烈的疼痛會嚴重降低患者的依從性而影響醫護工作的順利開展[8]。
心理狀況與疼痛具有較密切的聯系,如患者精神過度集中在換藥部位或疼痛上,且帶有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則容易使其對疼痛的敏感度增高,同時相關部位的肌肉緊張亦會增加疼痛感及清理難度[9-10],而疼痛感會對患者的神經再次造成嚴重刺激,使患者產生應激反應而加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患者能夠保持良好、放松的身心狀態,則可以緩解肌肉的緊張,同時降低相關部位致痛性因子的分泌與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可以有效緩解其疼痛感[11]。
本研究對部分外科換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前期與患者的溝通及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換藥過程及疼痛情況,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后能夠減輕恐懼、緊張等不利情緒,而以更為放松的心理接受換藥操作;同時在換藥期間幫助患者分散對相關操作、換藥部位的關注或將注意力轉移到能給患者帶來愉悅感的事情上,可以有效穩定內分泌、神經系統,減少神經性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并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感。
從生理角度而言,疼痛對患者的機體產生刺激時,大腦皮質形成對下丘腦的快速調節;腎上腺髓質及自主神經末梢接收到信號后,將大量的腎上腺素等多種神經遞質分泌并釋放到血液中;患者的機體表現出呼吸、心跳開始加速以及對肌肉的血供與汗腺的分泌增加等[12]。通過心理護理,能夠使患者在放松心情的同時也使相關肌群得到放松,同時通過深呼吸等相關行為干預可以使迷走神經的興奮度降低,改善呼吸、心跳頻率,降低腎上腺素水平,從而達到對患者身心狀態的同步調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較對照組更為理想,疼痛程度、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在外科換藥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其焦慮程度,改善臨床護理效果,并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海燕,范鳳燕.1例慢性腎衰竭合并強直性脊柱炎腹膜透析患者外口換藥方法的改良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6):728-729.
[2]方梅,寧花蘭,郗奉菊,等.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手部深度燒傷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3):1236-1238.
[3]郭春蘭,田玉鳳,鄧紅艷.聽覺分散對手外傷患者換藥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70-872.
[4]張延琴,牛志霞,李榮,等.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聯合重組合異種骨植入治療脛骨骨缺損及骨不連患兒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67-69.
[5]蔣小平,蔣林峻,鄭顯蘭,等.新型傷口敷料用于兒童下肢慢性傷口換藥中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721-1723.
[6]石玉蘭,武玉娟,馮江雪,等.肛腸疾病術后換藥時患者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5):3124-3125.
[7]朱玲玲,王盈.人性化換藥法在指(趾)損傷術后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6):508-509.
[8]李清敏,董春花,范維貞.優質服務在乳腺癌術后換藥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7):15,29.
[9]何育生,黃海霞,高桂英,等.外科門診患者不同傷口的治療及心理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5):84.
[10]鄧美蓮.外科門診患者不同傷口的治療及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2):132-133,167.
[11]姚衛華,祖占霞,彭永華,等.淺談心理護理在門診換藥室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1,9(6):348.
[12]鄧英.對外科患者換藥疼痛的心理護理措施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18):166-167.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編輯:許俊琴)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