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三蓮
復習是教學工作的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更是一種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整理和檢查的活動過程。但是面對薄弱學校的“三差”(生源差、學習習慣差、知識基礎差)現(xiàn)象,如何才能避免整個復習陷入“三低”(認知水平低、考試能力低、復習效率低)的惡性循環(huán)呢?本人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頗有成效的復習策略:始終堅持3個步驟(構建知識網絡——夯實基礎知識——能力提升訓練),嚴格遵守4點要求(安靜、認真、獨立、快速),牢牢把握5個環(huán)節(jié)(讀、寫、背或默、練、評),現(xiàn)介紹如下。
第一步:構建知識網絡
初中政治復習課不是對以往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將過去所學的知識加以再現(xiàn)、鞏固、提高、歸納,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因此,在總復習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和重組,理清教材的脈絡,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一個個基本概念、原理經過歸納、綜合、整理,形成知識網絡,做到點、線、面的結合。構建知識網絡的目的是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知識點納入到一個完整的體系中,使之變成一個主次分明、脈絡清晰的知識網絡,讓學生一目了然,對將要復習的內容有個總體印象,從而增強復習的有效性。構筑知識網絡有多種方式,如畫知識樹或思維導圖、圖表梳理、關鍵字歸類等。
第二步:夯實基礎知識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基礎知識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和理論來源,忽視基礎知識的復習,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復習的有效性最終將成為一句空話,反之,夯實了基礎知識,學生就能厚積薄發(fā)。扎實的理論知識是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中要注重讓學生熟讀教材,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在考試中熟用基礎知識,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因為考試往往是:“題在課外、理在書內”,所以對基礎知識(也即基本理論)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運用”。在夯實基礎的過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自編精編每課復習提綱、學習小組擂臺賽、情景問答并巧設問題“陷阱”、修正學生對易錯易混知識的錯誤認識等。當然,對基礎的復習要緊緊扣住課標和考綱要求,切忌盲目。
在這一階段必須牢牢把握讀、寫、背或默的3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讀”(要求學生大聲快速朗讀重點句)。政治屬于文科,朗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所以每節(jié)復習課我都會組織學生進行課前1分鐘同桌讀書比賽,并命名為“熱身運動”,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寫”(要求學生用較短的時間認真書寫基礎知識)。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告訴我的學生考試的答案是靠筆頭寫出來的,考試的分數也是靠筆頭得來的。所以,復習課堂上我十分重視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筆頭,并要求書寫流暢。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背或默”(要求學生獨立背誦或者全班默寫重點知識)。這是復習提綱中最重要的知識點,我告訴學生考試中尤其后面的綜合性問答題常常用到這些知識,要求每個學生對此必須過關,做到反復閱讀和反復背誦,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在這一階段,我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準備兩本不同類型的作業(yè)本:抄寫本和默寫本,通過讀、寫、背或默3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使學生基本上全面掌握了要復習的基本內容,既突出了復習的重點,又使復習事半功倍。
第三步:能力提升訓練
復習質量的高低,關鍵看基礎,基礎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但夯實基礎知識,僅僅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儲備和必要手段,復習課更重要的目標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密切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規(guī)范的形成、習慣的養(yǎng)成、思維的拓展,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素質教育呼吁要讓學生主動發(fā)展,就是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練,自己悟,自己評。因為“復習”就是再學習,“再學習”還得靠學生自己。因此,教師除了傳授基礎知識外,還應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并采取靈活多樣的練習題以調動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判斷、分析、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升華。
在這一階段必須牢牢把握“練和評”兩個環(huán)節(jié),做好以下三件事。
1. 認真編制訓練題。近幾年中考試題充分反映、體現(xiàn)重大時政和社會熱點、焦點的問題,堅持貫徹落實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有著明顯的時代性、教育性、本土性的特點。這就啟示我們在復習過程中,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要盡量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教師要密切關注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定期歸納重大時政,抓住重大熱點問題,將其與教材知識和理論聯(lián)系起來,找出熱點與教材的結合點、聯(lián)系點,形成專題;要引導學生關心時政和社會,建立“熱點知識庫”,并且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分析這些熱門話題,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我在復習課中一般采用選擇性練習和非選擇性練習兩種形式。選擇性練習(即單項選擇題)的設計要注意以課本內容為主,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將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組合和改編。非選擇性練習(包括問答題、辨析題、分析說明題、綜合探究題)可以適當增加習題的難度,引用一些課外內容,即“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所有的練習,教師都要精心篩選材料,做到切合時政熱點、社會生活焦點、學生生活和思想的實際,收集一些體現(xiàn)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等的材料作為編題的素材。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從每個教學班的學生實際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精心編制好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練習題,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理解運用能力。
2. 嚴格要求學生做練習。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練”(學生當堂訓練),在此時我向學生提出4點要求并要求學生務必嚴格遵守:(1)安靜:這是做好練習題的前提;(2)認真:這是做好練習題的關鍵;(3)獨立:這是做好練習題、提高考試能力的途徑;(4)快速:這是做好練習題、考試拿高分的客觀要求。
3. 教師及時講評和反饋。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是“評”(教師當堂講評),在此時教師要當好指導者和檢測者,即及時予以點撥開竅,小結反饋,強調過關。在平時的學習和考試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相當部分學生答題時不注意方法技巧,只知道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而不懂得靈活運用。因此,在復習課教學中,教師應把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作為一個重點,選擇題要提醒學生認真讀題審題、反復推敲對比四個選項,然后慎重選擇其中一個正確的選項;非選擇題則要指導學生用“四步法”做題:第一步“讀題”(從頭到尾,逐字逐句讀完題目,找全并劃出關鍵詞、句,力求讀懂、讀全題意);第二步“審題”(弄清楚題目問什么、有幾問,有幾問就答幾問);第三步“架橋”(回歸教材,弄清題目所指是屬于教材中的哪一部分或者哪幾部分的內容,要齊全);第四步“答題”(根據題意認真作答,答案要求注意格式,規(guī)范書寫,要分點分段、詳盡不遺漏并用政治術語回答)。總之,要求學生細審慢答,切忌粗心大意,避免出現(xiàn)答案寫得不少,得分卻極少的現(xiàn)象。只有多反復,常指導,教給方法,才能使全體學生符合解題規(guī)范要求,才能使學生熟中生巧,才能提高復習的效率。
由此可見,復習課一定要以學生的練習為主, 教師再加以適當的指導,做到講練評結合。光講不練不行,練而不評更不行,講是幫助學生理解各知識點、把握知識線,從而升華到懂得一個知識面;練是測試學生對所講內容的鞏固、理解、運用的一種有效手段;評是連結講和練的重要紐帶,它不只是針對練中不足或講中不足或是知識重點、難點的再次強調,同時還是教給學生學法的有效手段。
總之,中學思想政治復習課量大、知識點多,而且理論性、靈活性強,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選擇正確有效的復習方法。只要我們重視并不斷研究復習方法,才能實現(xiàn)薄弱學校初中政治復習課的有效性,才能在中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責任編輯鄒韻文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