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嬌
道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作為一個靈活的教育“載體”,其自身的涵養與素養對提升教育智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歷史的角度講,任何一個偉大的時代,都會涌現出一大批知識淵博且德藝雙馨的教育大師。教師的時代感與責任感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國力的興衰。作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對自身具備的修養與內涵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教學方式上看,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升教育智慧。
一、要備有全面而堅實的知識結構
身為教師,除了要掌握教科書中的知識點外,更要善于學習,且不斷補充更新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不應只是要求學生積累詞匯量,更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運用。對不同的課文結構,要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來適配。而對于古詩文的理解,就更應講究方法。比如: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句中的“輕舟已過萬重山”,從字面上看是突出一個“快”字,然詩人心中為什么如此期盼?是因為想見久違的朋友,還是有非常緊急之事呢?其真實的歷史背景是:李白在受李粼幕府叛亂事件株連而被流放的途中,忽聞自己被皇上大赦,官復原職,且即日就任時,這種從囚徒至為官的心情,可以說是感慨萬千!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氣呵成的。教師在對學生講此詩的時代背景時,就如同在講一個現實生活中悲喜交加的人文故事。通過這個典故,學生對這首詩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抓得住學生眼球的教師,才是成功的教師!”教學的關鍵就在于教師有靈活的表達方式,但前提是教師所具備的文學底蘊要深厚、適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住學生,促使其自主學習。
二、打開心扉,重交流,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活化教學內容的前提
“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調動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20世紀初,蔡元培先生就已經對兒童教育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具有指導性的觀點。科學證明,年紀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越短。面對這個常識性問題,就要求主課教師要根據課文不同的內容,用適宜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孩子們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進而有效地利用整堂課的時間。
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學理論,給了我們一個較為豐厚的參考平臺。參考他的“生本”教育理念,我開始嘗試著彎下腰,用真誠的眼神激勵孩子;鼓勵內向的孩子自信地說出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即使孩子的回答出現錯誤,我也嘗試著用微笑及平和的處理方式引導他們,讓他們感到語文課上有互動、有故事,更有陽光與微笑。在課堂上,我讓學生 “看、比、評”,通過自主的方式,讓他們充分地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通過讓更多的學生在大家面前盡量多地朗讀、背誦,并適宜地采用諸如“朗讀小評委、背誦小評委”等形式,在孩子們參與之后,我再將本堂課的中心思想客觀地加以總結,正確地給予肯定、褒獎。對不足之處,分析問題出在哪里,大家今后應注意什么,等等。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使孩子們對課文的分析判斷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實踐,我所帶的一年級,所有學生不但掌握了2000多個生字,很多孩子能流利地背誦七十多個古詩,還能聲情并茂地講述《空城計》、《嫦娥奔月》、《白蛇傳》等傳統經典故事。孩子們開始向自主學習的方向邁進,開始由被動向主動的方向轉變。
三、擁有一顆平等仁愛之心,讓學生感受到你與他的距離并不遠
無論多么微不足道的事,只要涉及孩子自尊就是大事。因此,努力消除隔閡,放低自己,不厚此薄彼,不袒護、不偏愛,不失為管理好班級的一個重要策略。為了更好地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我嘗試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給予孩子自主管理班級的機會。在班級管理中,應根據學生的“自然情況”成立班委,讓更多同學參與班級管理。除了設置紀律管理、衛生管理崗位之外,我還讓不同的學生輪流擔當小組長、值日班長和領操員,使其都有機會與不同年級的同學接觸、與老師交流,都有機會鍛煉自己、表現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教學合一》)每個人都有自尊,孩子也是一樣。每當他們在人群中自信地領操時,就是平時最調皮的孩子此時也是精神百倍。當他們輪值衛生班長的時候,那種認真負責的敬業態度,真讓我們成年人都肅然起敬。采用適宜的方法來提升他們的自尊與自信,有時甚至比在課堂上多次贊美的效果要好許多倍。
2. 實時加強學校與家庭、家長的溝通,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面對低年級學生打架的問題,相信很多教師都非常頭疼。我帶的班級中,針對小貝(化名)同學喜歡打架的事情,我各種方法用盡可效果都不好。苦思冥想之余,我突然悟到:班上一個孩子的家長是一個擁有多年執教經驗的老師,對這種個性十足的寶貝應該會有辦法。于是我讓這兩個學生的家長互相聯系,交流教育經驗。同時我不露聲色地觀察孩子,并適時鼓勵小貝“不打架,也可以解決問題”。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小貝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那種自閉敵視的自我心態慢慢發生了改變。平時對班級、對其他小朋友也更加愛護了,打架的事件現在看不到了——能聽進去良言的時候,就是一個人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時候。
當辛勤耕耘之后,不經意間發現一棵棵小苗開始茁壯“拔節”,向著陽光與風雨的前程無畏無懼地長高時,哪怕是獲得那么一點點的成就,我也會深感欣慰。
四、充實自我,與時俱進,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與責任
當前的學校教育與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有相當的差距。東部與西部發展不均衡;省市級直屬學校與區級學校的師資力量及硬件開發不均衡;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側重點不均衡……可以說,教師的素質與責任感在社會轉型期正經受著巨大的考驗。
同樣是上學,有的孩子乘坐校車,有的乘坐私家車抑或“路虎、卡宴”,有的坐公交出行。同樣是上學,在不同孩子的心目中,就會對社會資源的分配與家庭社會的地位關系上產生質疑。作為教師,如何正確解釋諸如此類的問題?孩子心中的卓越與成功到底是什么?是做一個默默無聞、清袖儒雅的教研人員,還是做一個商海掮舵的弄潮兒?抑或是做一個風雪不誤、冉升國旗的共和國衛士?每每有學生向我們發問,我們該如何引導與評論?這些問題既現實又深刻。面對這些天真卻有所思考的孩子們,如果教師的素質不過硬、教育方式不改進,就無法真正“解惑”孩子心中的這些問題。
北大畢業的“眼鏡先生”因所在企業倒閉,自主擇業擺攤賣豬肉,其價格合理、從不短斤少兩,博得許多居民慕名前往購買,因此引起轟動,這是典型的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人格體現!再來看,廣州市那位突發心梗卻在生命彌留前幾秒鐘,努力將公交車穩停在路旁并招呼所有人安全下車的師傅,他的平凡舉動避免了嚴重的人身安全事故,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表現出高尚的職業道德!還有,北方暴雪后一直清雪到深夜的老阿姨們,她們不談條件、不談待遇一直在路面上清冰掃雪十幾個小時,讓趕來慰問的市長長時間深深鞠躬、熱淚盈眶,在當今這個奉獻價值觀念稀缺的年代,這是極不容易做到的!——我的解讀不是最精確的,也許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誠服,但面對孩子們的發問,我的著眼點要有一個準確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定位。應該說,教師身上所體現出的涵養與修養,會“教”給學生一個明確好惡、正確對待人生的思考途徑,有效提供“正能量”。
身為教師,我們要用自身的素質與修養在課堂上答疑解惑;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幫助;但更重要的,是用事實說話,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各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長、發展進步。
我確信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與特點,針對學生的成長所采取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教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良好的修養與思想內涵,會讓學生用平和的心態去思考問題,會給予學生強大的自信心去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更會帶給他們勇于探索、善于發現的思維方式。所以,加強自身修養,不斷豐富涵養,做一個具備社會責任感且德藝雙馨的教師,對我們來說,依然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鄒韻文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