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宇
摘要:我國上市公司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中占的比例很大,是否應將其歸屬無形資產核算,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以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相關性中的貢獻程度,探討這一問題。
關鍵詞:土地使用權;無形資產;歸屬問題
引言:土地使用權是無形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研究表明,土地使用權屬質量較差的無形資產,不具備相關特征,不能帶來超額利潤,將其劃出無形資產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么實際中土地使用權是否會影響無形資產對企業成長能力的標志作用,將其剔出無形資產后,后者能否更好地解釋企業成長能力?本文將探討此問題。
一、假設推導
現有研究認為,無形資產體現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且與企業價值創造顯著正相關。基于前人結果,提出假設一: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正相關。
無形資產內部存在不同性質的資產結構。由于性質不同,對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也不同。技術類無形資產質量較高,對企業價值貢獻程度較大;使用權類無形資產對企業生產效率作用有限,質量相對較低,貢獻程度較小。本文研究土地使用權歸屬問題,將無形資產劃為土地使用權和非土地使用權兩類,提出假設二: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的相關程度高于無形資產總額。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本文自國泰安數據庫選取2008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數據,剔除金融企業、數據不全和極端異常值的企業,得到935家樣本公司。無形資產明細分類由手工篩選關鍵詞匯總得到。數據處理應用stata軟件。
(二)變量定義與檢驗模型。(1)變量的選取。本文以托賓Q值衡量企業成長性強弱,作為企業成長能力的代理變量。用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IAR)表示無形資產水平,作為假設一的自變量。以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NLU)表示其他無形資產水平,作為假設二的自變量。選取幾個影響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關系的控制變量,具體見表1:
表1 主要變量定義
(2)模型的建立。借鑒Aboody和Lev (1998)檢驗資本化處理的研究開發支出價值相關性的方法,根據本文假設,建立模型:
模型1: Q=β0+β1IAR+β2DTA+β3ROA+β4CR+β5TAT+β6LNSIZE+ε 模型2:Q=β0+β1NLU+β2DTA+β3ROA+β4CR+β5TAT+β6LNSIZE+ε
三、回歸結果
(一)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模型一回歸結果見表2:
表2無形資產與企業的成長能力
表2中Adjusted R-Square為32.8%,F值顯著,說明模型對
Q值解釋能力較高。自變量IAR的t值為21.53,表現顯著,支持假設一。控制變量ROA、DTA和CR與Q值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越高,成長能力越好。
(二)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模型二回歸結果見表3:
表3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
表3中自變量NLU t值為5.08,雖與Q值顯著正相關,但模型解釋力度和變量間相關程度都低于表2結果,與假設不一致。原因為:1.數據剔除不夠細致。將土地使用權剔出無形資產需手工進行,本文篩選包含“土地使用權”字段的無形資產,得到企業非土地使用權占無形資產比重NLU。不排除名稱中未包含該字段的土地使用權被遺漏,導致數據不準確。2.無形資產中還包括其他使用權類資產,如特許經營權,對企業的成長能力貢獻也較小,由于所占比重不大,在此被忽略,也可能導致數據問題。
四、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結論:1.無形資產代表了企業的成長能力。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對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其具有的優越性和獨創性,代表了企業的成長能力。2.土地使用權對企業成長能力的貢獻不明確。筆者將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羅福根,潘喜華.質疑土地使用權的無形資產歸屬[J].財會月刊,2004(7):79-80.
[2] 談潔瓊.土地使用權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8(9):111-112.
[3] 李艷,張麗.2010.無形資產對我國上市公司企業價值的影響.商業文化,10:56。
[4] 劉彬,韓傳模.2009.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與經營績效相關性研究.會計之友,2009,2(2):77-79。
[5] 孫巍,趙奚.2013.市場結構對企業研發行為的影響研究——1996—2009 年我國制造業數據實證分析.財經問題研究,1:112-116。
endprint
摘要:我國上市公司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中占的比例很大,是否應將其歸屬無形資產核算,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以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相關性中的貢獻程度,探討這一問題。
關鍵詞:土地使用權;無形資產;歸屬問題
引言:土地使用權是無形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研究表明,土地使用權屬質量較差的無形資產,不具備相關特征,不能帶來超額利潤,將其劃出無形資產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么實際中土地使用權是否會影響無形資產對企業成長能力的標志作用,將其剔出無形資產后,后者能否更好地解釋企業成長能力?本文將探討此問題。
一、假設推導
現有研究認為,無形資產體現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且與企業價值創造顯著正相關。基于前人結果,提出假設一: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正相關。
無形資產內部存在不同性質的資產結構。由于性質不同,對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也不同。技術類無形資產質量較高,對企業價值貢獻程度較大;使用權類無形資產對企業生產效率作用有限,質量相對較低,貢獻程度較小。本文研究土地使用權歸屬問題,將無形資產劃為土地使用權和非土地使用權兩類,提出假設二: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的相關程度高于無形資產總額。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本文自國泰安數據庫選取2008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數據,剔除金融企業、數據不全和極端異常值的企業,得到935家樣本公司。無形資產明細分類由手工篩選關鍵詞匯總得到。數據處理應用stata軟件。
(二)變量定義與檢驗模型。(1)變量的選取。本文以托賓Q值衡量企業成長性強弱,作為企業成長能力的代理變量。用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IAR)表示無形資產水平,作為假設一的自變量。以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NLU)表示其他無形資產水平,作為假設二的自變量。選取幾個影響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關系的控制變量,具體見表1:
表1 主要變量定義
(2)模型的建立。借鑒Aboody和Lev (1998)檢驗資本化處理的研究開發支出價值相關性的方法,根據本文假設,建立模型:
模型1: Q=β0+β1IAR+β2DTA+β3ROA+β4CR+β5TAT+β6LNSIZE+ε 模型2:Q=β0+β1NLU+β2DTA+β3ROA+β4CR+β5TAT+β6LNSIZE+ε
三、回歸結果
(一)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模型一回歸結果見表2:
表2無形資產與企業的成長能力
表2中Adjusted R-Square為32.8%,F值顯著,說明模型對
Q值解釋能力較高。自變量IAR的t值為21.53,表現顯著,支持假設一。控制變量ROA、DTA和CR與Q值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越高,成長能力越好。
(二)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模型二回歸結果見表3:
表3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
表3中自變量NLU t值為5.08,雖與Q值顯著正相關,但模型解釋力度和變量間相關程度都低于表2結果,與假設不一致。原因為:1.數據剔除不夠細致。將土地使用權剔出無形資產需手工進行,本文篩選包含“土地使用權”字段的無形資產,得到企業非土地使用權占無形資產比重NLU。不排除名稱中未包含該字段的土地使用權被遺漏,導致數據不準確。2.無形資產中還包括其他使用權類資產,如特許經營權,對企業的成長能力貢獻也較小,由于所占比重不大,在此被忽略,也可能導致數據問題。
四、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結論:1.無形資產代表了企業的成長能力。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對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其具有的優越性和獨創性,代表了企業的成長能力。2.土地使用權對企業成長能力的貢獻不明確。筆者將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羅福根,潘喜華.質疑土地使用權的無形資產歸屬[J].財會月刊,2004(7):79-80.
[2] 談潔瓊.土地使用權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8(9):111-112.
[3] 李艷,張麗.2010.無形資產對我國上市公司企業價值的影響.商業文化,10:56。
[4] 劉彬,韓傳模.2009.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與經營績效相關性研究.會計之友,2009,2(2):77-79。
[5] 孫巍,趙奚.2013.市場結構對企業研發行為的影響研究——1996—2009 年我國制造業數據實證分析.財經問題研究,1:112-116。
endprint
摘要:我國上市公司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中占的比例很大,是否應將其歸屬無形資產核算,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以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土地使用權在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相關性中的貢獻程度,探討這一問題。
關鍵詞:土地使用權;無形資產;歸屬問題
引言:土地使用權是無形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研究表明,土地使用權屬質量較差的無形資產,不具備相關特征,不能帶來超額利潤,將其劃出無形資產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么實際中土地使用權是否會影響無形資產對企業成長能力的標志作用,將其剔出無形資產后,后者能否更好地解釋企業成長能力?本文將探討此問題。
一、假設推導
現有研究認為,無形資產體現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且與企業價值創造顯著正相關。基于前人結果,提出假設一: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正相關。
無形資產內部存在不同性質的資產結構。由于性質不同,對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也不同。技術類無形資產質量較高,對企業價值貢獻程度較大;使用權類無形資產對企業生產效率作用有限,質量相對較低,貢獻程度較小。本文研究土地使用權歸屬問題,將無形資產劃為土地使用權和非土地使用權兩類,提出假設二: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的相關程度高于無形資產總額。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本文自國泰安數據庫選取2008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數據,剔除金融企業、數據不全和極端異常值的企業,得到935家樣本公司。無形資產明細分類由手工篩選關鍵詞匯總得到。數據處理應用stata軟件。
(二)變量定義與檢驗模型。(1)變量的選取。本文以托賓Q值衡量企業成長性強弱,作為企業成長能力的代理變量。用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IAR)表示無形資產水平,作為假設一的自變量。以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NLU)表示其他無形資產水平,作為假設二的自變量。選取幾個影響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關系的控制變量,具體見表1:
表1 主要變量定義
(2)模型的建立。借鑒Aboody和Lev (1998)檢驗資本化處理的研究開發支出價值相關性的方法,根據本文假設,建立模型:
模型1: Q=β0+β1IAR+β2DTA+β3ROA+β4CR+β5TAT+β6LNSIZE+ε 模型2:Q=β0+β1NLU+β2DTA+β3ROA+β4CR+β5TAT+β6LNSIZE+ε
三、回歸結果
(一)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模型一回歸結果見表2:
表2無形資產與企業的成長能力
表2中Adjusted R-Square為32.8%,F值顯著,說明模型對
Q值解釋能力較高。自變量IAR的t值為21.53,表現顯著,支持假設一。控制變量ROA、DTA和CR與Q值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越高,成長能力越好。
(二)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模型二回歸結果見表3:
表3非土地使用權類無形資產與企業成長能力
表3中自變量NLU t值為5.08,雖與Q值顯著正相關,但模型解釋力度和變量間相關程度都低于表2結果,與假設不一致。原因為:1.數據剔除不夠細致。將土地使用權剔出無形資產需手工進行,本文篩選包含“土地使用權”字段的無形資產,得到企業非土地使用權占無形資產比重NLU。不排除名稱中未包含該字段的土地使用權被遺漏,導致數據不準確。2.無形資產中還包括其他使用權類資產,如特許經營權,對企業的成長能力貢獻也較小,由于所占比重不大,在此被忽略,也可能導致數據問題。
四、結論
通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結論:1.無形資產代表了企業的成長能力。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對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其具有的優越性和獨創性,代表了企業的成長能力。2.土地使用權對企業成長能力的貢獻不明確。筆者將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羅福根,潘喜華.質疑土地使用權的無形資產歸屬[J].財會月刊,2004(7):79-80.
[2] 談潔瓊.土地使用權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8(9):111-112.
[3] 李艷,張麗.2010.無形資產對我國上市公司企業價值的影響.商業文化,10:56。
[4] 劉彬,韓傳模.2009.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與經營績效相關性研究.會計之友,2009,2(2):77-79。
[5] 孫巍,趙奚.2013.市場結構對企業研發行為的影響研究——1996—2009 年我國制造業數據實證分析.財經問題研究,1:112-11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