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程
摘要:本文主要從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理論綜述、可行性、影響、障礙和政策方面進行論述具體如下。
關鍵詞:對外貿易;中國經濟;自由貿易區
經濟一體化即區域經濟一體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
t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經濟體之間通過談判和磋商達成協議,實行不同程度的經濟聯合和共同的經濟調節,最終實現區域內部的自由貿易[1]。根據國家經濟聯合形式的不同可以將經濟一體化分為六個層次,這六個層次分別為:特惠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和完全一體化六種形式。
一、關稅同盟理論
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在成員國之間完全取消關稅或其他貿易壁壘,同時所有成員國對非成員國實行共同的對外關稅或其他貿易措施。關稅同盟規定所有成員國實行統一的對外關稅。同時,它要求各成員國協調彼此的貿易政策,在同非成員國進行的所有貿易協定的談判中都作為一個整體行事,從而開始具有了超國家的性質。
關稅同盟對成員國內部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由于取消貿易壁壘以及對外實行統一的政策后,對各成員國帶來的直接影響;第二;實行關稅同盟之后,國內生產投資增加以及外國在國內直接投資,帶來的經濟增長。
二、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
雖然一體化標志著各成員國之間已經實現了自由貿易,但同時也會導致部分貿易活動從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轉移到成本較高的成員國。因此,經濟一體化對成員國的凈影響是不確定的。
圖2.1貿易創造型關稅同盟
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是指當一國加入關稅同盟后,一些原來在本國國內生產的產品現在被同盟內成員國的更低成本的進口產品所替代,從而使同盟內部貿易規模擴大并增進成員國福利的貿易效應。圖2-1說明了貿易創造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假如世界上有A、B、C三個國家,三國同時生產同一種產品,但三國的價格都不一樣。圖2.1中B國X產品的價格是Pb ,C國產品的價格是Pc。Pb 貿易轉移(trade diversion)是指關稅同盟建立后,一國的進口由非成員國低成本的產品轉向成員國高成本的產品時所發生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的和福利減少的效應。圖2-2說明了貿易轉移性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圖2.2貿易轉移型關稅同盟 在圖2.2中,D和S仍代表A國國內的需求和供給曲線。顯然,B國的生產效率高于C國。因此,在自由貿易條件下,A國將從B國進口。這樣A國政府可獲得圖中(c+e)部分的關稅收入。在Pc的價格水平下,A國的進口為Q3Q4,政府沒有關稅收入。但是在圖1-2中,結盟后,A國的進口Q3Q4要大于結盟前征收關稅時的進口Q1Q2,所以這種類型的關稅同盟在貿易轉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貿易創造。在Q3Q4的進口量中,比較結盟前后的變化,A國消費者剩余增加了(a+b+c+d)的部分,生產者剩余損失了a部分,A國政府損失了(c+e)的關稅收入。從整體看,關稅同盟對A國的凈福利影響是(a+b+c+d)-a- (c+e)=(b+d)-e。其中(b+d)代表貿易創造帶來的福利增加,而e代表的是貿易轉移導致的福利減少。 三、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 首先,關稅同盟的建立能夠擴大市場規模,市場由以前單個分開的個別市場變成了成員國互相開放的統一的大市場。其次,促進成員國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是關稅同盟產生的最大的動態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之前,國家對別國出口到本國的產品都征收關稅。關稅同盟建立以后,各成員國之間取消貿易壁壘,市場都互相開放,國內企業就開始面臨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國內企業想要生存就必須改善管理—提高勞動力、降低成本,進行技術創新,使成員國內部形成良性的競爭。 四、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有利于打破貿易壁壘對成員國內部實行貿易保護政策。對投資,出口有直接的影響,能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而且取消成員國內部的貿易壁壘對國內的財政收入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自由貿易區建立后的積極影響會抵消進口稅收減小帶來的財政損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關稅水平的降低將導致進口數量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稅率下降的不利影響;二是內需的增加,消費、投資的提高,可以增加國內稅收,從而中和了財政收入在取消貿易壁壘后的損失。第二,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還可以縮小對美國、歐盟的順差,改變對東盟國家的貿易條件,但會使得對臺灣地區的逆差有所擴大。
摘要:本文主要從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理論綜述、可行性、影響、障礙和政策方面進行論述具體如下。
關鍵詞:對外貿易;中國經濟;自由貿易區
經濟一體化即區域經濟一體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
t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經濟體之間通過談判和磋商達成協議,實行不同程度的經濟聯合和共同的經濟調節,最終實現區域內部的自由貿易[1]。根據國家經濟聯合形式的不同可以將經濟一體化分為六個層次,這六個層次分別為:特惠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和完全一體化六種形式。
一、關稅同盟理論
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在成員國之間完全取消關稅或其他貿易壁壘,同時所有成員國對非成員國實行共同的對外關稅或其他貿易措施。關稅同盟規定所有成員國實行統一的對外關稅。同時,它要求各成員國協調彼此的貿易政策,在同非成員國進行的所有貿易協定的談判中都作為一個整體行事,從而開始具有了超國家的性質。
關稅同盟對成員國內部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由于取消貿易壁壘以及對外實行統一的政策后,對各成員國帶來的直接影響;第二;實行關稅同盟之后,國內生產投資增加以及外國在國內直接投資,帶來的經濟增長。
二、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
雖然一體化標志著各成員國之間已經實現了自由貿易,但同時也會導致部分貿易活動從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轉移到成本較高的成員國。因此,經濟一體化對成員國的凈影響是不確定的。
圖2.1貿易創造型關稅同盟
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是指當一國加入關稅同盟后,一些原來在本國國內生產的產品現在被同盟內成員國的更低成本的進口產品所替代,從而使同盟內部貿易規模擴大并增進成員國福利的貿易效應。圖2-1說明了貿易創造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假如世界上有A、B、C三個國家,三國同時生產同一種產品,但三國的價格都不一樣。圖2.1中B國X產品的價格是Pb ,C國產品的價格是Pc。Pb 貿易轉移(trade diversion)是指關稅同盟建立后,一國的進口由非成員國低成本的產品轉向成員國高成本的產品時所發生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的和福利減少的效應。圖2-2說明了貿易轉移性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圖2.2貿易轉移型關稅同盟 在圖2.2中,D和S仍代表A國國內的需求和供給曲線。顯然,B國的生產效率高于C國。因此,在自由貿易條件下,A國將從B國進口。這樣A國政府可獲得圖中(c+e)部分的關稅收入。在Pc的價格水平下,A國的進口為Q3Q4,政府沒有關稅收入。但是在圖1-2中,結盟后,A國的進口Q3Q4要大于結盟前征收關稅時的進口Q1Q2,所以這種類型的關稅同盟在貿易轉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貿易創造。在Q3Q4的進口量中,比較結盟前后的變化,A國消費者剩余增加了(a+b+c+d)的部分,生產者剩余損失了a部分,A國政府損失了(c+e)的關稅收入。從整體看,關稅同盟對A國的凈福利影響是(a+b+c+d)-a- (c+e)=(b+d)-e。其中(b+d)代表貿易創造帶來的福利增加,而e代表的是貿易轉移導致的福利減少。 三、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 首先,關稅同盟的建立能夠擴大市場規模,市場由以前單個分開的個別市場變成了成員國互相開放的統一的大市場。其次,促進成員國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是關稅同盟產生的最大的動態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之前,國家對別國出口到本國的產品都征收關稅。關稅同盟建立以后,各成員國之間取消貿易壁壘,市場都互相開放,國內企業就開始面臨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國內企業想要生存就必須改善管理—提高勞動力、降低成本,進行技術創新,使成員國內部形成良性的競爭。 四、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有利于打破貿易壁壘對成員國內部實行貿易保護政策。對投資,出口有直接的影響,能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而且取消成員國內部的貿易壁壘對國內的財政收入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自由貿易區建立后的積極影響會抵消進口稅收減小帶來的財政損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關稅水平的降低將導致進口數量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稅率下降的不利影響;二是內需的增加,消費、投資的提高,可以增加國內稅收,從而中和了財政收入在取消貿易壁壘后的損失。第二,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還可以縮小對美國、歐盟的順差,改變對東盟國家的貿易條件,但會使得對臺灣地區的逆差有所擴大。
摘要:本文主要從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理論綜述、可行性、影響、障礙和政策方面進行論述具體如下。
關鍵詞:對外貿易;中國經濟;自由貿易區
經濟一體化即區域經濟一體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
tion),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經濟體之間通過談判和磋商達成協議,實行不同程度的經濟聯合和共同的經濟調節,最終實現區域內部的自由貿易[1]。根據國家經濟聯合形式的不同可以將經濟一體化分為六個層次,這六個層次分別為:特惠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和完全一體化六種形式。
一、關稅同盟理論
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在成員國之間完全取消關稅或其他貿易壁壘,同時所有成員國對非成員國實行共同的對外關稅或其他貿易措施。關稅同盟規定所有成員國實行統一的對外關稅。同時,它要求各成員國協調彼此的貿易政策,在同非成員國進行的所有貿易協定的談判中都作為一個整體行事,從而開始具有了超國家的性質。
關稅同盟對成員國內部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由于取消貿易壁壘以及對外實行統一的政策后,對各成員國帶來的直接影響;第二;實行關稅同盟之后,國內生產投資增加以及外國在國內直接投資,帶來的經濟增長。
二、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
雖然一體化標志著各成員國之間已經實現了自由貿易,但同時也會導致部分貿易活動從成本較低的非成員國轉移到成本較高的成員國。因此,經濟一體化對成員國的凈影響是不確定的。
圖2.1貿易創造型關稅同盟
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是指當一國加入關稅同盟后,一些原來在本國國內生產的產品現在被同盟內成員國的更低成本的進口產品所替代,從而使同盟內部貿易規模擴大并增進成員國福利的貿易效應。圖2-1說明了貿易創造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假如世界上有A、B、C三個國家,三國同時生產同一種產品,但三國的價格都不一樣。圖2.1中B國X產品的價格是Pb ,C國產品的價格是Pc。Pb 貿易轉移(trade diversion)是指關稅同盟建立后,一國的進口由非成員國低成本的產品轉向成員國高成本的產品時所發生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的和福利減少的效應。圖2-2說明了貿易轉移性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圖2.2貿易轉移型關稅同盟 在圖2.2中,D和S仍代表A國國內的需求和供給曲線。顯然,B國的生產效率高于C國。因此,在自由貿易條件下,A國將從B國進口。這樣A國政府可獲得圖中(c+e)部分的關稅收入。在Pc的價格水平下,A國的進口為Q3Q4,政府沒有關稅收入。但是在圖1-2中,結盟后,A國的進口Q3Q4要大于結盟前征收關稅時的進口Q1Q2,所以這種類型的關稅同盟在貿易轉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貿易創造。在Q3Q4的進口量中,比較結盟前后的變化,A國消費者剩余增加了(a+b+c+d)的部分,生產者剩余損失了a部分,A國政府損失了(c+e)的關稅收入。從整體看,關稅同盟對A國的凈福利影響是(a+b+c+d)-a- (c+e)=(b+d)-e。其中(b+d)代表貿易創造帶來的福利增加,而e代表的是貿易轉移導致的福利減少。 三、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 首先,關稅同盟的建立能夠擴大市場規模,市場由以前單個分開的個別市場變成了成員國互相開放的統一的大市場。其次,促進成員國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是關稅同盟產生的最大的動態效應。關稅同盟建立之前,國家對別國出口到本國的產品都征收關稅。關稅同盟建立以后,各成員國之間取消貿易壁壘,市場都互相開放,國內企業就開始面臨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國內企業想要生存就必須改善管理—提高勞動力、降低成本,進行技術創新,使成員國內部形成良性的競爭。 四、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有利于打破貿易壁壘對成員國內部實行貿易保護政策。對投資,出口有直接的影響,能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而且取消成員國內部的貿易壁壘對國內的財政收入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自由貿易區建立后的積極影響會抵消進口稅收減小帶來的財政損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關稅水平的降低將導致進口數量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稅率下降的不利影響;二是內需的增加,消費、投資的提高,可以增加國內稅收,從而中和了財政收入在取消貿易壁壘后的損失。第二,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還可以縮小對美國、歐盟的順差,改變對東盟國家的貿易條件,但會使得對臺灣地區的逆差有所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