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芝
對企業文化的研究起源于美國,算是“舶來品”。一些企業尚未理清企業文化的內涵和概念,習慣將企業文化建設當成是活躍員工文化生活,組織簡單的文、體活動,這只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而非真正意義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企業以科學管理為基礎,組織物質生產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念、文化行為模式,是社會文化與企業的組織管理制度相結合的產物。
一、目前中小保險公司企業文化現狀
(一)過分注重生產績效,輕視企業文化建設。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尤其是其下設的分支機構認為中小企業只是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如果在初級階段不過分注重生產績效地話,那就很難是資本的原始積累擴大,從而一頭扎進殘酷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根本無暇顧及企業文化建設或者未意識到要進行企業文化建設。
(二)企業文化過分打上領導風格烙印,缺乏穩定性和持續性。企業家是企業文化的靈魂,但是企業文化建設不宜過分打上領導風格的烙印,中小保險公司的領導變更相對頻繁,一旦領導變更,企業文化也會隨之改變,在領導的更替中,企業文化也會一次次萌芽,一次次消亡。所以對于中小保險公司來說,企業文化建設應既有領導的風格,更有員工的參與,從而維持企業文化建設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三)急功近利,走形式化建設企業文化。走形式化建設企業文化可以說是我國當前中小保險公司建設企業文化時犯的一個通病。可能是一些企業認識到了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對企業文化的投入寄予了深切的厚望,期望通過辦幾期刊物,開展幾次活動就能使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高漲,企業的生產績效大幅提高。然而結果總是只有投入并未有真正產出。
(四)企業目標定位過高,企業文化建設難度大。一個科學合理地企業目標可以激勵員工不懈地努力創造卓越的業績,有利于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但是一個過高的、不合理的企業文化反而會使員工產生挫折和沮喪感,不利于企業文化地建設。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領導片面認為高目標地定位企業文化才能使企業文化更具有長遠性,員工也會更有積極性,而忽視了企業目標定位過高會加大實現的難度,員工很難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二、企業文化建設對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的意義
(一)加強中小保險公司文化建設是適應保險業做大做強
的需要。我國保險公司與國外金融企業在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風險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保險企業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還較多,這些經營上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企業文化上的差距,在經營決策中不能充分用先進的文化作指導,特別是保險企業經營中的低層次惡性競爭、低水平價格戰,一些違規和違法行為,更是沒有堅持先進的文化方向的直接后果。因此,摒棄保險企業中落后的經營文化觀念和管理方法,堅持用先進的文化作指導是解決我國中小保險公司發展中一些問題的重要途徑。
(二)加強中小保險公司文化建設是適應客戶的需要。當
前,金融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家金融企業都以爭奪市場份額為競爭的主要目標,而市場份額的核心是客戶資源、特別是高端或者高凈值客戶的忠誠度,高端客戶并非首先以價格的高低為選擇依據,企業的文化、品質、信譽等等軟性資源對于高端客戶而言更為重要。因此,企業文化建設既是公司本身的需要,也是為了適應客戶不斷提高的服務需求的需要。
(三)加強中小保險公司文化建設是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
需要。建設和諧社會,必須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創建企業文化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相輔相承的。因此,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必須要大力創建企業文化,這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實踐證明,保險企業文化是推動保險業兩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一是企業文化有助于物質文明的建設。保險企業文化重視人的因素,通過運用文化的手段,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對企業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會為保險企業創造出更多的物質財富;二是保險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也是對保險企業員工進行教育和培養的過程。它運用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和規范員工的行為,通過倡導企業精神來引導員工樹立理想和信念。所有這一切,對提高保險公司職工政治、業務、文化素質,促進“兩個文明”建設都具有很現實的意義。
三、應該怎么建設中小保險公司的企業文化
(一)圍繞以提高經濟建設效益為中心,開展人本化管理。任何一個企業在任何時期都必須圍繞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否則,如果經濟效益不夠理想,那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同樣,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也不能脫離了經濟效益這個中心,而需要將二者有機地融為一體,使企業文化發揮其內在地巨大作用推動經濟效益的提高。在企業內部實行人本化地管理就是一個企業效益與文化建設結合的有效途徑。在企業內部實行人本化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地調動員工地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可增強企業地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
(二)從企業地實際出發,制定科學合理地企業文化。企業要想留住優秀的員工,就要讓員工有一種歸屬感和成就感,這要求企業要具備足夠的親和力和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良好的企業文化就是指與組織的實際狀況相符合,能夠有效調動員工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企業獲取最佳效益的一種集體意識和價值規范。中小保險公司制定企業文化一定要力求實效,力戒浮華,只有與本企業狀況相符的合理的企業文化建設,才能使員工在奮進重獲取成就感,感受組織歸屬感。
(三)領導人要全面提升素質,正確引導企業文化的建設。企業文化的雛形剛開始大多來自于企業主的某種直覺,并隨著這種直覺式的管理方法運用到約束和指導員工,融入到企業的管理行為中,逐漸形成了企業自己獨特的價值觀、道德觀,也就是早期的企業文化。中小保險公司大多屬于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文化還未真正形成,企業領導人、分支機構負責人、中層管理者應抓住這個比較好的時機,全面提升個人的科技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加強專業的業務知識學習,并把自身好的素質運用到企業文化的建設中,引領企業文化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四)制度管理與思想約束相結合。企業文化相對于管理制度而言,它屬于非制度管理內容,它對員工的管理作用主要是通過精神引導和價值觀的規范,與制度相比它并不具有強制性的作用,它的效果側重”柔”而不是”剛”,可以說企業文化就是運用思想、意識的力量來對員工實行管理.但是由于中小保險公司處于企業文化的創建階段,企業文化還不夠成熟,其約束力和規范作用還不足以能夠對員工實行有效管理。中小保險公司必須將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相結合,剛柔并濟,才能既保證組織正常運轉,又能保證企業文化的建設在有條不紊中進行.
(五)建立規范的績效評估體系。績效評估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活動,通過績效評估,可以使員工確定個人成長的方向,找到現存的不足,獲取組織的支持;使員工與組織加強溝通與交流.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加強員工與組織的有效交流與溝通,將企業的目標與員工個人的目標相結合,形成合力推動組織文化的建設.由于中小保險公司處于創業的初級階段,員工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還未進行有效的整合,肯定存在一定的相背離,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明確性.通過建立規范的績效體系,一方面為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的晉級、增資提供了客觀依據,使組織管理有序進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勵員工,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促使其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質,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企業文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企業主不能急功近利,采取走形式的方法。一個企業文化就是本企業的一個共同意識集即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和認識觀。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意識使其與某一特定的意識形態相符合是一件十分艱難和漫長的事(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對于中小保險公司來說,希望通過幾次與員工的溝通,開幾次員工的娛樂大會或創辦幾期企業內部的刊物就能把企業文化建立起來,就能統一員工的意識,這是不可能的,即使建立了“企業文化”也是不可靠的企業文化。建立企業文化首先就應該有一個打“持久戰”的準備。通過不斷的共同努力,使員工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一種本企業的獨特的共同意識即企業文化。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