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亮
摘要:要想很好的實現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對我國目前的高職教育本身進行定性的分析和了解,區別與中職和本科的教育模式在高職教育中所呈現的效果,國家在對高職教育進行要求時是按照人才市場的需求進行規定的,所以實現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找到合適的人才培養方式,通過目標的定位來來尋找與之配套的培養模式才是高職教育的關鍵內容所在。由此,本文對實現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培養方式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高職會計;培養目標;培養方式
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人才的要求逐漸發生了改變,而且隨著要求的改變導致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也不能有很好的統一和認識。確定人才的培養目標的關鍵就是社會對人才的選擇和人才市場的需求,而我國如今的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無論模式還是目標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之后的研究探索過程中應該盡快將高職會計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進行統一。例如我國在目前的狀況下,許多院校不能很好的確立高職的培養目標,而是與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混淆,不能很好的將差別區別出來,這樣就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而且有許多高職院校在進行目標確定時,會將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相對較低,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職人才培養的層面,對我國人才市場是不利的沖擊,而且不能很好的體現出高職教育應有的專業特色。由此可以看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必須準確的與本科中職等院校相互區分開,找到目標的差異所在,而且明確我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及要求,這樣才能更好的確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從而搭配合適的培養模式來實現以上目標。
一、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
(一)高職與中職、本科的區別。高職院校從定位來看本就是與中職和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區別的,在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專業素質培養模式和會計專業能力培養方式,而且在對師資力量進行整合時也與中職和本科院校有很大差異。所以在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時,首先要找準差異,在差異中尋找正確的目標基礎。
(1)素質教育的差別。首先從本科院校的教育來說,會計專業在本科院校中重點是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科的理論性內容的掌握,在實現基礎會計理論知識的教育后,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延伸知識和專業能力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會計學科的研究型人才和企業中承擔會計專業技術工作的高級專業理論性人才,對于整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來說,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比較高級的會計師。在本科院校中,院校所要求的教育程度和目標不同,則辦學的開放程度也就與高職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且本科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相對國際化程度更高,學生在學習實踐之后更多的面對大的經濟體和經濟區域,這就需要更強的適應性和理論性,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則是不同的。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的培養過程中更注重應用型的人才培養,講師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講授時所強調的專業理論更注重針對性和實踐性,而且相對于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來說,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育內容的深度和層次要比本科院校稍淺一些,而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多是為了就業,面向的經濟體和區域也是就近選擇。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育內容覆蓋的層面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主要是為了培育適合社會發展滿足社會要求的中級會計師。由此可見,不同類型的院校對人才培養的模式是不同的,人文素質要區別開,科學素質要從實際要求出發進行區分,高職低于本科,中職又低于高職。
(2)業務能力上的差異。本科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延伸發展,相對較為開放的辦學模式為學生的橫向和縱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本科院校在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時主要培養學生在本專業的能力創新和創造思維,讓學生在接受會計專業的素質教育時有更好的業務解決能力,在就業時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和適應能力,從本質上拓寬學生的職業生存范圍。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中關于業務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基層的實踐操作性,在培養學生時首先要依靠基礎的會計理論培養學生在會計方面的基本技能,之后還會進行一定的延伸,讓學生在掌握會計專業的基礎算賬記賬技術之后,學習審計與財務分析等。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的業務能力培養時也會相對的提高學生的決策判斷能力,讓學生在畢業后更適合小經濟范圍的就業。
(3)師資力量上的差別。高職院校在教師構成上與本科、中專都有區別,由于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設置在高職院校中有所不同,那么高職院校需要的講師也是與其他類型的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在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時,不僅要注意提升學生在會計專業的能力,還應該注意講師所擁有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領域,讓講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存在,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學科建設,在會計專業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更多的拓展空間。而高職院校更強調的是對會計專業的基礎技能培養,所以高職院校需要的教師更注重專業知識的講授能力,這樣不同的師資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
(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應該符合國家要求。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應該嚴格符合國家的要求,正確區分本科中職與高職的差別,找到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如果高職院校不能很好的理解國家的教育要求,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出現問題,那么所培育出來的人才就不會被社會所認可,而且高職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沒有辦法實現。我國教育部對于高職教育的規劃是非常細致明確的,高職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教育部在對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規劃時都會按照我國自身需求去擬定方案,讓高職教育的目標實現,人才培養更適合社會生產,服從我國管理,有較強的服務建設理念,在德智體美的綜合發展上有優良的表現和成績。而且我國教育部在對高職院校規劃時,明確指出會計專業的人才應該有鮮明的高職特點,所培養的人才有更高的職業性質和實踐性質,這也就是高職教育的根本特色,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培育出中級的理論性人才,高級的技術實踐型人才。高職所培養的學生重在實踐技能的掌握,而且在擁有實踐技能的同時還有可延伸的理論性知識,這樣就有比較強的實踐性和發展性,讓高職學生有更穩定的生存空間。
(三)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該符合人才市場的需求。在我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下,高職人才就業不僅僅要看基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受教育程度,還要綜合人才的各方面素質。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有實踐能力的人才,還需要可以帶動企業發展創新的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時要摸清楚人才市場的需求,讓學生在接受會計專業的教育之后有更好的職業生存能力。
二、與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合的培養模式的實現
(一)正確理解培養目標,挖掘根本的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的目標由前文可以看出根本性質所在,而人才培養的模式是需要人才培養的目標來決定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院校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模式。在我國目前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可以觀察到,中小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擁有基礎會計技能的人才,還需要擁有扎實的實踐能力,良好的工作態度,對會計專業的職業技能有非常好的掌握,這就體現出中小型企業對于用人要求絕對不低于大型企業。那么由此就需要高職會計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偏向于實際會計知識和理論,讓學生在接受培養的同時不僅僅有基礎的技能掌握。而且從我國的用人單位選擇以及就業情況來看,人才的單一發展已經很難適應現在的社會,所以不妨改變高職現有的教育模式和體系,在對學生進行會計專業教育時建立與專業課有關的選修內容,比如“財經法律”和“統計管理學”等,讓學生可以從會計專業內容延伸發展,有更多的提升空間。而且在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安排中應該注意課程體系的實際效果,建立起理論與實踐配合的專業體系,讓高職特色從課程內容和課程安排中體現出來,提升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發展空間。在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對學生的拓展能力培養,在我國發展的過程中,計算機科技不斷普及,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有必要了解網絡科技,并且擁有一定的網絡技術,這樣才能更好的確保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發展前景。
(二)正確的培養途徑是實現目標的根本。(1)建設校內的實踐基地。高職院校應該按照會計專業的實踐理論和基礎技能建立一個實踐基地,比如會計電算的實驗室、綜合類型的模擬實驗室等,在實踐基地里盡可能的配備適合學生發育的教學設備和軟件體系,讓學生在校內有良好的訓練模式,在完成專業學習的同時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2)建立校外的實踐基地。高職院校不僅要在校內有對應的實踐基地,還應該在校外與其他中小企業協商溝通為學生建立校外的實踐基地,學生有專業的學習與技巧能力上的訓練,再通過現實中的實踐加強,就可以很好的挖掘自身潛能,更符合社會要求。
(三)建立與培養目標符合的師資團體。 在高職會計專業
的師資團體中,一定要注重改革的關鍵所在,成功的因素有很大一部分受限于師資力量,沒有優良的師資團體就不可能有高素質高水平的教育體系,所以在教師的選擇上應該追求符合高職會計專業標準并且有一定拓展延伸能力。在對教師進行選擇時應該首先強調其基礎技能的實踐經驗和水平,進而對其理論知識的拓展能力進行觀察,如果符合我國對于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要求,那么就可以很好的組建高職會計專業師資團體了。
三、總結
在研究實現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培養方式的問題時,一定要對高職院校的本質和特點進行針對性了解,對市場需求和國家要求有明確的認知,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到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從而搭配適合的培養方式,讓高職院校的發展腳步加快,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和就業空間,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周強,張小紅.略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實現途徑[J].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8(02)
[2] 李煒煒.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0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