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光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對于水體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大力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還要對早期建設的執行較低排水標準的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以達到進一步改善水體環境的要求。
關鍵詞:三溝式氧化溝;A/A/O工藝;提標改造
三溝式氧化溝是由三個相同的氧化溝組建在一起作為一個單元運行。3個氧化溝之間兩兩連通,兩側的氧化溝可以起到曝氣和沉淀的雙重作用,中間氧化溝一直為曝氣池,原污水交替地進入兩側氧化溝,處理水則相應地從作為沉淀池的兩側氧化溝流出,這樣提高了曝氣設備的利用率(可達58%),另外也有利于生物脫氮。三溝交替工作的氧化溝是一個A/O生物脫氮活性污泥系統,可以完成有機物的降解和硝化反硝化過程。依靠三溝工作狀態的轉換,省去了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從而節省了電耗和基建費用。
但是從上述分析當中也可以看出: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沒有污泥回流,其污泥濃度在兩側的溝中處于變化狀態,運行效果不夠穩定。
某地污水處理廠采用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日處理能力1.0萬m3,設計出水標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其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處理廠從2006年正式投入運行到今,歷時7年。現運行情況較好,實際處理水量為6000-6500m3/d,氧化溝運行1組,出水可以達到一級B的排放要求。現狀污水廠現狀進出水水質如表1-1。
表1-12012年月平均進出水水質表
項目 BOD COD 氨氮 TN TP SS PH
進水水質 1月份 258 396 47.9 59.9 4.74 111
2月份 142 250 21.7 27.1 1.36 150
3月份 138 238 42.8 53.5 1.69 240
4月份 205 330 22.8 28.5 2.26 222
5月份 245 381 20.9 26.1 7.84 227
7月份 192 338 63.8 79.8 4.38 270
8月份 320 470 32.1 40.1 4.65 452
9月份 150 251 31.6 39.5 3.99 274
10月份 154 232 45.8 57.3 4.46 254
11月份 68 149 31.6 39.5 4.2 248
12月份 123 220 65.7 82.1 4.92 347
出水水質 1月份 5 54.6 0.882 18.55 0.52 6 7.33
2月份 4 56.6 6.82 18.6 0.88 19 7.37
3月份 8 40.4 6.38 14.1 0.31 19 7.27
4月份 4 30.7 6.34 13.9 0.78 19 7.88
5月份 4 30.1 7.68 18.2 0.93 20 7.5
7月份 6 45.3 5.27 11.5 0.9 12 7.66
8月份 6 37.6 5.04 15.1 0.81 20 7.27
9月份 8 46 4.4 15.2 0.93 19 7.78
10月份 8 46.6 7.08 16.6 0.96 19 7.61
11月份 6 34 4.5 11.1 0.98 19 7.65
12月份 4 26.6 6.82 14.6 0.88 19 7.37
根據環保要求,需要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改造后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對2012年出水水質指標進行分析。其中BOD、COD濃度能夠達到一級A標準;SS、TP濃度等指標能夠達到一級B標準,達不到一級A標準;NH3-N、TN濃度在冬季只能達到一級B標準。
SS、TP要達到一級A標準,需要進行混凝、反應、過濾的深度處理過程。該內容不在本論文的范圍以內,不進行詳細論述。這里僅對氧化溝的改造方案進行論述。
現狀三溝式氧化溝容積為5994m3,根據2012年平均進水水質對其容積進行工藝核算,在出水中BOD5、COD、NH3-N、TN濃度達到一級A指標時,其容積能夠滿足需要。目前出水水質只能達到一級B標準,主要是由于三溝式氧化溝運行過程中污泥濃度在三個溝道中不平均,造成其運行效果不穩定,處理效率較低所致。
根據對現狀污水廠運行情況的調查,其電耗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其采用轉刷曝氣,其設備充氧效率低所致。
針對以上兩點不足,在下一步的改造當中一是增加污泥回流系統,保持其污泥濃度的穩定,提高污染物處理效率;二是更換充氧效率高的鼓風曝氣設備,降低電耗。在滿足以上兩點的同時,又要最大限度對現有構筑物進行利用,以降低投資。
根據以上要求,將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改造為A/A/O工藝是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
根據2012年平均進水水質計算,A/A/O池所需容積為4000m3,其容積正好為兩道氧化溝容積。因此可以將現有氧化溝中的兩道改為A/A/O池,第三道改造為平流沉淀池。在平流沉淀池中設泵吸式掛吸泥機,將吸上的活性污泥通過回流渠道回流至A/A/O池厭氧段。同時在好氧池末端增加混合液回流泵,將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段進水處。將轉刷曝氣器拆除,改造為鼓風曝氣。改造后構筑物如圖:
三溝式氧化溝改造為A/A/O工藝后再加混凝、沉淀、過濾的深度處理工藝,其出水水質能夠達到一級A標準,滿足環保要求。同時曝氣及運行方式的優化,降低了運行及管理成本。
參考文獻
[1] 崔玉川,劉振江,張紹怡.城市污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藝出版社,2011.
[2] 李亞新.活性污泥法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王宇光(1978- ),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污水處理。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對于水體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大力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還要對早期建設的執行較低排水標準的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以達到進一步改善水體環境的要求。
關鍵詞:三溝式氧化溝;A/A/O工藝;提標改造
三溝式氧化溝是由三個相同的氧化溝組建在一起作為一個單元運行。3個氧化溝之間兩兩連通,兩側的氧化溝可以起到曝氣和沉淀的雙重作用,中間氧化溝一直為曝氣池,原污水交替地進入兩側氧化溝,處理水則相應地從作為沉淀池的兩側氧化溝流出,這樣提高了曝氣設備的利用率(可達58%),另外也有利于生物脫氮。三溝交替工作的氧化溝是一個A/O生物脫氮活性污泥系統,可以完成有機物的降解和硝化反硝化過程。依靠三溝工作狀態的轉換,省去了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從而節省了電耗和基建費用。
但是從上述分析當中也可以看出: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沒有污泥回流,其污泥濃度在兩側的溝中處于變化狀態,運行效果不夠穩定。
某地污水處理廠采用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日處理能力1.0萬m3,設計出水標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其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處理廠從2006年正式投入運行到今,歷時7年。現運行情況較好,實際處理水量為6000-6500m3/d,氧化溝運行1組,出水可以達到一級B的排放要求。現狀污水廠現狀進出水水質如表1-1。
表1-12012年月平均進出水水質表
項目 BOD COD 氨氮 TN TP SS PH
進水水質 1月份 258 396 47.9 59.9 4.74 111
2月份 142 250 21.7 27.1 1.36 150
3月份 138 238 42.8 53.5 1.69 240
4月份 205 330 22.8 28.5 2.26 222
5月份 245 381 20.9 26.1 7.84 227
7月份 192 338 63.8 79.8 4.38 270
8月份 320 470 32.1 40.1 4.65 452
9月份 150 251 31.6 39.5 3.99 274
10月份 154 232 45.8 57.3 4.46 254
11月份 68 149 31.6 39.5 4.2 248
12月份 123 220 65.7 82.1 4.92 347
出水水質 1月份 5 54.6 0.882 18.55 0.52 6 7.33
2月份 4 56.6 6.82 18.6 0.88 19 7.37
3月份 8 40.4 6.38 14.1 0.31 19 7.27
4月份 4 30.7 6.34 13.9 0.78 19 7.88
5月份 4 30.1 7.68 18.2 0.93 20 7.5
7月份 6 45.3 5.27 11.5 0.9 12 7.66
8月份 6 37.6 5.04 15.1 0.81 20 7.27
9月份 8 46 4.4 15.2 0.93 19 7.78
10月份 8 46.6 7.08 16.6 0.96 19 7.61
11月份 6 34 4.5 11.1 0.98 19 7.65
12月份 4 26.6 6.82 14.6 0.88 19 7.37
根據環保要求,需要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改造后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對2012年出水水質指標進行分析。其中BOD、COD濃度能夠達到一級A標準;SS、TP濃度等指標能夠達到一級B標準,達不到一級A標準;NH3-N、TN濃度在冬季只能達到一級B標準。
SS、TP要達到一級A標準,需要進行混凝、反應、過濾的深度處理過程。該內容不在本論文的范圍以內,不進行詳細論述。這里僅對氧化溝的改造方案進行論述。
現狀三溝式氧化溝容積為5994m3,根據2012年平均進水水質對其容積進行工藝核算,在出水中BOD5、COD、NH3-N、TN濃度達到一級A指標時,其容積能夠滿足需要。目前出水水質只能達到一級B標準,主要是由于三溝式氧化溝運行過程中污泥濃度在三個溝道中不平均,造成其運行效果不穩定,處理效率較低所致。
根據對現狀污水廠運行情況的調查,其電耗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其采用轉刷曝氣,其設備充氧效率低所致。
針對以上兩點不足,在下一步的改造當中一是增加污泥回流系統,保持其污泥濃度的穩定,提高污染物處理效率;二是更換充氧效率高的鼓風曝氣設備,降低電耗。在滿足以上兩點的同時,又要最大限度對現有構筑物進行利用,以降低投資。
根據以上要求,將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改造為A/A/O工藝是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
根據2012年平均進水水質計算,A/A/O池所需容積為4000m3,其容積正好為兩道氧化溝容積。因此可以將現有氧化溝中的兩道改為A/A/O池,第三道改造為平流沉淀池。在平流沉淀池中設泵吸式掛吸泥機,將吸上的活性污泥通過回流渠道回流至A/A/O池厭氧段。同時在好氧池末端增加混合液回流泵,將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段進水處。將轉刷曝氣器拆除,改造為鼓風曝氣。改造后構筑物如圖:
三溝式氧化溝改造為A/A/O工藝后再加混凝、沉淀、過濾的深度處理工藝,其出水水質能夠達到一級A標準,滿足環保要求。同時曝氣及運行方式的優化,降低了運行及管理成本。
參考文獻
[1] 崔玉川,劉振江,張紹怡.城市污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藝出版社,2011.
[2] 李亞新.活性污泥法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王宇光(1978- ),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污水處理。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對于水體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大力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還要對早期建設的執行較低排水標準的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以達到進一步改善水體環境的要求。
關鍵詞:三溝式氧化溝;A/A/O工藝;提標改造
三溝式氧化溝是由三個相同的氧化溝組建在一起作為一個單元運行。3個氧化溝之間兩兩連通,兩側的氧化溝可以起到曝氣和沉淀的雙重作用,中間氧化溝一直為曝氣池,原污水交替地進入兩側氧化溝,處理水則相應地從作為沉淀池的兩側氧化溝流出,這樣提高了曝氣設備的利用率(可達58%),另外也有利于生物脫氮。三溝交替工作的氧化溝是一個A/O生物脫氮活性污泥系統,可以完成有機物的降解和硝化反硝化過程。依靠三溝工作狀態的轉換,省去了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從而節省了電耗和基建費用。
但是從上述分析當中也可以看出: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沒有污泥回流,其污泥濃度在兩側的溝中處于變化狀態,運行效果不夠穩定。
某地污水處理廠采用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日處理能力1.0萬m3,設計出水標準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其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處理廠從2006年正式投入運行到今,歷時7年。現運行情況較好,實際處理水量為6000-6500m3/d,氧化溝運行1組,出水可以達到一級B的排放要求。現狀污水廠現狀進出水水質如表1-1。
表1-12012年月平均進出水水質表
項目 BOD COD 氨氮 TN TP SS PH
進水水質 1月份 258 396 47.9 59.9 4.74 111
2月份 142 250 21.7 27.1 1.36 150
3月份 138 238 42.8 53.5 1.69 240
4月份 205 330 22.8 28.5 2.26 222
5月份 245 381 20.9 26.1 7.84 227
7月份 192 338 63.8 79.8 4.38 270
8月份 320 470 32.1 40.1 4.65 452
9月份 150 251 31.6 39.5 3.99 274
10月份 154 232 45.8 57.3 4.46 254
11月份 68 149 31.6 39.5 4.2 248
12月份 123 220 65.7 82.1 4.92 347
出水水質 1月份 5 54.6 0.882 18.55 0.52 6 7.33
2月份 4 56.6 6.82 18.6 0.88 19 7.37
3月份 8 40.4 6.38 14.1 0.31 19 7.27
4月份 4 30.7 6.34 13.9 0.78 19 7.88
5月份 4 30.1 7.68 18.2 0.93 20 7.5
7月份 6 45.3 5.27 11.5 0.9 12 7.66
8月份 6 37.6 5.04 15.1 0.81 20 7.27
9月份 8 46 4.4 15.2 0.93 19 7.78
10月份 8 46.6 7.08 16.6 0.96 19 7.61
11月份 6 34 4.5 11.1 0.98 19 7.65
12月份 4 26.6 6.82 14.6 0.88 19 7.37
根據環保要求,需要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改造后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對2012年出水水質指標進行分析。其中BOD、COD濃度能夠達到一級A標準;SS、TP濃度等指標能夠達到一級B標準,達不到一級A標準;NH3-N、TN濃度在冬季只能達到一級B標準。
SS、TP要達到一級A標準,需要進行混凝、反應、過濾的深度處理過程。該內容不在本論文的范圍以內,不進行詳細論述。這里僅對氧化溝的改造方案進行論述。
現狀三溝式氧化溝容積為5994m3,根據2012年平均進水水質對其容積進行工藝核算,在出水中BOD5、COD、NH3-N、TN濃度達到一級A指標時,其容積能夠滿足需要。目前出水水質只能達到一級B標準,主要是由于三溝式氧化溝運行過程中污泥濃度在三個溝道中不平均,造成其運行效果不穩定,處理效率較低所致。
根據對現狀污水廠運行情況的調查,其電耗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其采用轉刷曝氣,其設備充氧效率低所致。
針對以上兩點不足,在下一步的改造當中一是增加污泥回流系統,保持其污泥濃度的穩定,提高污染物處理效率;二是更換充氧效率高的鼓風曝氣設備,降低電耗。在滿足以上兩點的同時,又要最大限度對現有構筑物進行利用,以降低投資。
根據以上要求,將三溝式氧化溝工藝改造為A/A/O工藝是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
根據2012年平均進水水質計算,A/A/O池所需容積為4000m3,其容積正好為兩道氧化溝容積。因此可以將現有氧化溝中的兩道改為A/A/O池,第三道改造為平流沉淀池。在平流沉淀池中設泵吸式掛吸泥機,將吸上的活性污泥通過回流渠道回流至A/A/O池厭氧段。同時在好氧池末端增加混合液回流泵,將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段進水處。將轉刷曝氣器拆除,改造為鼓風曝氣。改造后構筑物如圖:
三溝式氧化溝改造為A/A/O工藝后再加混凝、沉淀、過濾的深度處理工藝,其出水水質能夠達到一級A標準,滿足環保要求。同時曝氣及運行方式的優化,降低了運行及管理成本。
參考文獻
[1] 崔玉川,劉振江,張紹怡.城市污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藝出版社,2011.
[2] 李亞新.活性污泥法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王宇光(1978- ),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