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程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公布了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單,而推進此工作的過程在現在看來略顯緩慢。一些擁有評估能力和掌握新能源建設、生產、營運發電數據的新能源服務公司得以參與其中,北京東潤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潤環能”)便是國內“城市新能源發展應用規劃”業務的佼佼企業。
東潤環能是以新能源應用技術與信息服務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條從新能源投資、咨詢、并網、管控、運維直到項目投后經營評估的全產業鏈信息支撐平臺,在新能源發電領域擁有強大的業務數據支持。為此東潤環能董事劉丹接受了《能源》雜志的采訪,并向記者介紹了如何用自身優勢幫助新能源規劃與發展。
《能源》:國家從今年開始比較重視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產業園區,基于這樣的政策環境,東潤環能是如何定位這塊新業務的?
劉丹:新能源示范城市規劃與咨詢服務是屬于投資咨詢板塊。在經過對已服務的風電、光伏、生物質等600多個新能源項目的技術服務所產生的大數據及數據挖掘,現在基本找到了適合新能源城市規劃的一套規劃體系,以依據這些地理、氣象、生物質、電網接入和新能源發電、需求側用電等歷史數據去識別項目的價值與風險。這個過程是需要包括政府、投資、金融、科技創新等多方面來推動的,而我們正是通過數據挖掘的科技創新,積極參與到這場能源革命當中來。
《能源》:由東潤環能參與規劃,目前已經實施的可再生能源規劃及城市能源結構調整的項目有哪些?
劉丹:從2012年能源局提出要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開始,先后已經在黑龍江依蘭縣、河北張家口、遼寧錦州、北京延慶等完成了相關的新能源示范城市規劃方案。比如錦州主打的新能源是光伏產業,當地的風資源有限,再加上近幾年東北三省的風電夜間消納限制,發展已逐步減緩,而光伏發電是在白天便于消納,因此我們是按照現實情況做了規劃,錦州市政府也結合了我們的意見,重點發展當地光伏產業,這在別的城市是沒有的。
《能源》:當地政府是否也希望借助這樣的機會來扶持本地區的中小企業?
劉丹:新能源的投資和開發,五大電力集團和地方能源投資公司是主力軍,但是近年新能源裝備制造和大型民營企業異軍突起,也積極參與其中,而地方政府開始做新能源資源配置時要求裝備企業在當地設廠,期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政府也引導投資商采購本地的新能源設備,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完全市場化,效果不盡如人意。但是在新能源投資發達的區域,新能源項目管理、運維服務、應用創新等業務為當地政府解決就業,發展清潔綠色循環經濟,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能源》:從更實際的角度考慮,參與新能源示范城市規劃會給東潤環能帶來哪些有利的一面?
劉丹:規劃在我們的業務線里屬于最前端。第一是規劃與識別,通過規劃識別整個區域的資源稟賦,看看是否適合投資發展。第二,還有技術的引入,新能源項目需要哪些技術,而我們能夠提供哪些技術,如果不能提供,那么我們能夠整合哪些技術?這些都是規劃時帶來的思考。
另一方面,新能源發展不是一個單一經濟屬性,其中包括資本經濟屬性、技術經濟屬性等,比如我們規劃開發的項目就可以幫助當地招商引資。這樣的話,我們在規劃的過程中識別有潛力的項目,去找到合適的技術、資本和投資管理企業,甚至建議產業政策。規劃可以多方受益,所以我們愿意在這方面付出更多,為社會創造價值。
《能源》:做新能源示范城市的規劃難免遇到與當地政府溝通磨合的問題,對于這方面您是如何看待的?
劉丹:我覺得從政府角度來講,他們很愿意去做這件事。政府遇到的困難只不過是現有的條件是否能支撐這些項目,說到底是投入產出比的權衡。推進規劃的核心,還是在于政府領導的重視。另一方面就是費用。而對于規劃的投入上,每個城市的理解和意愿可能不一樣,有的意愿強,就會愿意支付成本,有的意愿不強,就不愿意支付。
實際上政府委托東潤環能來做規劃只是第一步,我們對資源數據具有分析挖掘能力,規劃對地方政府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對政府來講,他們更期望通過我們的規劃來把項目落地,這是政府最關心的,也是發展新能源示范城市最關鍵的。那么在幫地方政府做招商引資的時候,就能起到一些溝通和橋梁的作用。
《能源》:您剛剛提到在支付成本上可能需要磨合,那么應該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劉丹:我認為可以成立一個“新能源示范城市發展基金”,通過基金支持的方式對新能源示范城市或擬申報示范的城市編寫規劃,再對規劃內的新能源項目基金擁有投資優先權,待項目投資建設完成以后,通過用這些項目的收益來補償基金的前期規劃支出,形成一個良性的投入收益補償機制。然后根據各省市自身的情況來規劃,有條件的、規劃得好的城市,就可以在新能源利用方面做得好一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種設立基金的做法也可以使新能源的投資進入良性發展的通道。
《能源》:東潤環能在做新能源城市規劃時,主要考慮的因素與條件有哪些?
劉丹:新能源的發展主要取決于三點,一是資源稟賦,二是技術適應性,三是消納能力。其實在剛開始時,管理機構在規劃當地新能源項目時仍比較粗糙,主要是以電網限電為依據,但實際上限電算是事后依據,那么能否在下達規劃任務和審批任務之前就有一個比較科學的依據?這是我們考慮的。那么這就要求你得非常了解這個地區的資源現狀、技術適應性及消納能力。
《能源》: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咨詢服務公司參與到新能源示范城市的規劃當中來,您覺得東潤環能的優勢在哪里?
劉丹:東潤環能的優勢凸顯在新能源行業大數據挖掘及新能源技術識別能力上。我們擁有氣象、地理、生物質、電網接入、周邊新能源項目狀態、裝備實際性能、需求側消納等所有相關數據的云數據信息平臺,可以在項目投資的整體生命周期考慮整個城市的新能源規劃。
特別是東潤環能在全國有六百多家風電、光伏項目技術項目,擁有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實時數據、運維生產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就能夠做很深入的經濟技術挖掘,從而為規劃提供精準依據。
《能源》:新能源示范城市是公司目前比較關注的,那么您對東潤環能未來整體規劃和發展有何看法?
劉丹:東潤環能是做新能源并網應用技術切入的,從產業科技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做了從咨詢規劃、并網接入、智能生產管理到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我們認為必須基于資源稟賦的因地制宜的,采用最佳經濟性能的優秀技術逐步開發這些規劃中的新能源項目,我們稱之為科技能源項目。
這些基于大數據挖掘而規劃的科技新能源項目,我們將聯合領先的技術供應商、產業金融資本和地方政府共同合作開發。東潤未來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我們的科技能源,推動實現“人人享用清潔智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