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吉縣馬鈴薯產業取得了重大成就,種植規模和經濟效益得到很大提高,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馬鈴薯產業,使其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立于不敗之地,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和深入探討研究的問題。西吉縣立足區域資源優勢,調整種植業結構,推進產業化進程,馬鈴薯已成為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的支柱產業。
關鍵詞:西吉縣;馬鈴薯;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0-16-1
1 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意義
目前,西吉縣馬鈴薯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基地建設質量不斷提高,加工能力進一步增強,馬鈴薯鮮薯在國內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銷售市場,科技信息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馬鈴薯產業已成為西吉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做強做精馬鈴薯產業,對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
2.1 種薯繁育體系不完善
目前,西吉縣雖然初步形成了以馬鈴薯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龍頭,縣有脫毒中心、鄉有種薯基地、村有擴繁點、組有示范戶的馬鈴薯良種擴繁體系,但園區脫毒原原種基礎設施不完善、生產規模小,且高海拔地區分區域、分品種繁育原種和一級種的自然隔離區難以界定,低海拔地區繁育脫毒種薯的人工隔離設施跟不上,嚴重影響了脫毒種薯的質量。種薯繁育基地面積小,統供能力低,西吉縣作為全區種薯生產大縣,其供種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種薯外銷市場需求。
2.2 標準化種植面積小,單產低
西吉縣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但馬鈴薯標準化生產面積小,田間管理粗放,優質專用品種缺乏,高產栽培技術普及率低,導致單產水平較低,始終保持在1200公斤左右,雖比全國平均單產水平高,但與世界馬鈴薯生產發達國家相比,產量仍有較大差距。
2.3 病蟲害防治體系不健全
隨著西吉縣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和重茬作業次數增多,病蟲害大面積發生的機率越來越大,馬鈴薯種植戶防治病蟲害的意識不強,缺少開展馬鈴薯病蟲害監測和防治設備,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病蟲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
2.4 服務體系建設與深加工技術滯后
目前,西吉縣馬鈴薯產品質量監測、檢驗等基礎建設條件差,運行機構不完善;高新技術人才短缺,科研經費不足,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相對滯后,致使科技普及率低,使馬鈴薯產業的發展速度受到限制;馬鈴薯信息化服務體系不健全,中介組織的功能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5 外銷鮮薯價格受制于人
西吉縣馬鈴薯外銷量占總產量的25%以上,鮮薯銷售價格主要由外地客商控制,近年組建成立的一些馬鈴薯銷售協會等中介服務組織主要是為外地客商服務,對終端市場馬鈴薯價格、品種需求、品質要求等了解不夠。
3 馬鈴薯產業化發展的思路
西吉縣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為目標,堅持加大種薯產業開發力度,擴大鮮薯外銷數量和提升加工品質量三業并舉的發展方向,在穩定面積的基礎上,深化產業整體開發的力度,進一步提升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層次和水平,走出一條以提質增效為主的發展路子。
3.1 做大基地,著力夯實產業基礎
按照“擴大面積,優化品種,主攻單產,增大總量”的基地建設思路,著力提高基地建設技術水平,馬鈴薯種植面積鞏固在110萬畝以上。積極引進優質專用品種,優化品種結構,推廣高產栽培技術,提高單產,擴大總量。建立標準化無公害化生產示范基地,要進一步探索建立健全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繁育體系和質量檢測技術體系,完善種薯生產技術規程,規范種薯生產,爭取建設以縣域為單位的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基地。
3.2 做優服務,著力打造馬鈴薯發展環境
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緊扣馬鈴薯產業的各個環節。積極扶持鼓勵企業和鮮薯銷售協會與農戶連接建立基地,發展訂單種植,引導農民以土地、產品等要素入股的方式,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真正達到實現龍頭企業、市場、基地、農戶的利益聯接;扶持發展馬鈴薯專業合作組織(協會),政府每年將用良種補貼資金購買一定的良種予以扶持協會成員,切實提高基地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3.3 強化領導,確保馬鈴薯產業實施到位
切實加強產業規劃、指導和服務。加大對農民創業園的扶持力度,推動產業化扶貧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對在產業化扶貧中的先進個人、企業、部門,特別是優秀企業家和有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予以表彰鼓勵。健全和完善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促進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4 意見和建議
4.1 加大項目扶持力度
加大對信息網絡、科技服務體系、加工龍頭企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脫毒中心擴建、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進馬鈴薯產業穩步發展。
4.2 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企業的支持力度
千方百計解決一些企業資金短缺,運行不力的問題,幫助企業搞好融資,增強企業加工轉化能力。對連片種植大戶,在種薯及種薯儲藏窖建設上給予扶持,鼓勵種植大戶和個人建窖,解決馬鈴薯儲存難的問題。
4.3 進一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針對目前一些鄉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功能較差,農業技術人才缺乏,部分群眾科技意識、產品的質量意識、市場意識和履約意識不強等突出問題,建議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強農技人員組織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為馬鈴薯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好人力保證。
作者簡介:劉曉華,西吉縣吉強鎮產業服務中心,農業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