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琳+李波+郝建平+鄭金新
摘要:紫金縣區域自動氣象站是廣東省推廣建設的地面自動監測系統,是該縣現代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紹了紫金縣區域氣象觀測網的建設及運行情況,分析了站網運行維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提高突發性災害性天氣的應急觀測能力和預警能力,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
關鍵詞:紫金;區域自動站;建設
中圖分類號: P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0-82-1
隨著氣象科技的發展和氣象觀測能力的提高,決策氣象服務對地方防災減災工作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區域自動氣象站時空分辨率強、所獲取資料準確度高,使我國地面觀測網對各種天氣系統特別是災害性天氣系統的監測能力大大加強。紫金縣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廣泛建設和使用,為提高天氣預報準確度、精細化水平、提升災害性天氣預警能力都提供了重要保障,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1 區域自動氣象站網的建設及運行情況
1.1 紫金縣地理狀況
紫金縣位于廣東省中東部、河源市東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礦產、地熱等資源甚為豐富。近幾十年災害性天氣系統的發生對紫金工農業、林業等領域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區域自動氣象站的逐步建立,對紫金縣短時臨近預報、決策服務有更加科學的指導意義,為紫金縣防災減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2 區域自動氣象站網布局
紫金縣氣象局在充分考慮當地氣候概況、地理環境、工農業布局、防災重點地段等基礎上,選擇四周開闊、通信流暢、便于維護維修的地點建站,目前紫金縣已建成以紫金遙測站為主中心站、18個鄉(鎮)站為分站的站網,整套系統與河源雷達、探空、地面等探測設備一起形成多圈層、高密度監測網,時刻監視紫金的風云變幻,大大提升了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
1.3 設備構成
區域站監測設備的選型立足當前、兼顧長遠, 選擇了長春氣象儀器廠的DYYZⅡ型自動氣象站設備。該設備每5分鐘自動無線傳輸一次降雨量、風向風速及空氣溫度觀測資料,維護簡單,無人值守,具有遠程實時監控和可擴展性,為業務發展需要和監測項目增加預留了擴展空間。
1.4 運行情況
紫金縣區域自動站網經建設、校準、升級維護以及資料質量控制,目前各站點資料準確性高、可靠性強,資料易備份,儀器設備易維護。氣溫、降雨量、風向風速數據實現了自動監測、無線傳輸,并通過自動站處理軟件、WEB等方式監控和發布,形成一個多功能、現代化、開放式的監測網。
2 存在的問題
2.1 探測設備、環境難保護
目前各站都是建在鄉(鎮)政府或學校內,難以保證四周探測環境的變化不影響數據質量,且監測儀器無專人看管,亟待建立長效機制,保護好探測環境和監測儀器,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代表性。
2.2 備件配備不足
站網運行以來,只能做到在縣局備份部分配件(通常只有一套備件)。然而儀器常在突發惡劣天氣時出故障,有時不止一套設備發生故障,而此時又急需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為天氣預報和決策服務提供數據,關鍵時刻沒有發揮應有作用。應配備一定比例的備件,以保障及時更換和修復故障儀器。
2.3 維修技術力量薄弱
雖然站網建設發展速度很快,但技術保障沒有及時跟上,尤其縣局受人員不足和技術能力限制,無專職負責人員,且區域站布局分散、數量多,出現故障后維修人員難以及時到達現場。建議每個臺站配備固定的或兼職維護維修小組,多組織培訓學習,熟悉自動站原理和運行情況,總結維修經驗,不斷提升維護能力。
2.4 數據傳輸通道保障
各站通過GPRS數據通信傳輸數據,傳輸質量會受通信網絡狀態影響。近幾年通過與通信運營商協商,對基站的信道資源進行優化以后,通信傳輸質量得到提高。在選址建站時,要充分考慮通信傳輸這一因素,以提高資料傳輸質量。
2.5 儀器校準、維護和數據質量控制有待加強
個別站點不能及時校準和維護,造成監測數據失真,應加強儀器校準、維護和數據質量控制,以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3 建議
區域自動站數量多,分布零散,要保證整個站網的良好運行,必須科學管理, 明確職責,形成完善的站網運行保障系統。上級保障部門對下級進行統一調配和管理,制定規范化故障處理流程,統籌安排好各級儀器備份工作,按規定對設備定期檢定,確保站網正常、穩定和精確運行。
4 結語
紫金縣區域氣象站觀測網建設雖然已經初步完成并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還是有待繼續完善。要保障區域站的正常穩定運行,需上下聯動,健全保障機制體系,提高業務管理效率,加強維護人員的技術培訓。正常穩定的區域站網運行,可有效促進災害性天氣預警能力提升,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山義昌,王善芳,鄭學山,等.自動氣象站資料在人工影響天氣作用中的應用[J].山東氣象,2008(01):7-10.
[2] 林英.我國自動站建設發展迅速[N].北京:光明日報,2003-08-17.
[3] 胡玉峰.自動氣象站原理與測量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
[4] 張靄琛.現代氣象觀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唐寧琳,廣東省紫金縣氣象局,技術員,研究方向:大氣探測;李波:廣東省紫金縣氣象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天氣氣候;郝建平:廣東省河源市氣象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天氣氣候;鄭金新:本科學歷,廣東省河源市氣象局,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大氣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