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王忠+李智泉+周紫瓊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止血手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176例,將其隨機分為介入治療組和結扎治療組,每組88例,介入治療組采用盆腔動脈栓塞治療法,結扎治療組采用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觀察比較兩組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手術時間及止血成功情況。 結果 介入治療組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少于結扎治療組,手術時間短于結扎治療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治療組的總止血成功率為100.00%,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的57.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8489,P=0.0000)。 結論 采用盆腔動脈栓塞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與采用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比較,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產婦的出血量更少,止血成功率更高,是臨床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理想選擇。
[關鍵詞] 難治性產后出血;盆腔動脈栓塞治療法;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
[中圖分類號] R714.46+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c)-0056-03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operations on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LI Bin WANG Zhong LI Zhi-quan ZHOU Zi-qi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operations on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Methods 176 cases of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al therapy group and ligation treatment group in random.They were treated by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pelvic vessel ligation respectively,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total blood loss,operation time,and success of stanch bleeding in both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group,the 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total blood loss was less,and operation time,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ligation treatment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The total success rate of stanching bleeding in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group reached 100.00%,much higher than 57.95% in the ligation treatment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χ2=46.8489,P=0.0000).Conclusion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clinic,compared with pelvic vessel ligation,application of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obtains a better hemostatic effect at advantages of lower amount of bleeding in puerpera and higher success rate of stanching bleeding,which is an optimal choice for tackl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clinic.
[Key words]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Pelvic vessel ligation
難治性產后出血指產婦產后24 h內或產褥期發生的較為嚴重的出血癥狀[1]。一般情況下,難治性產后出血通過傳統的保持治療措施幾乎無效,只能采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如果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止血,將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幾乎所有的產后出血預防治療措施均對縮宮素、積極管理第三產程及按摩子宮的臨床價值持肯定態度,但是對于保守性止血手術措施及介入治療,由于缺乏高質量的隨機對照研究作為證據支持,目前還不能作出哪種保守性手術治療更優的結論。鑒于此,為了探究臨床有效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可靠手術方法,從而為難治性產后出血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借鑒,本文總結了本院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的相關經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176例,年齡22~39歲,平均(30.55±6.49)歲,孕周32~40周。將其隨機分為介入治療組和結扎治療組,每組88例。介入治療組平均年齡(30.13±6.43)歲,平均孕周(36.54±3.21)周,平均孕次(3.32±1.45)次,平均產次(0.76±0.32)次;結扎治療組平均年齡(30.98±6.53)歲,平均孕周(36.88±3.19)周,平均孕次(3.40±1.39)次,平均產次(0.81±0.31)次。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介入治療組應用Seldinger法經皮行雙側股動脈穿刺,將4~5F導管插到腹主動脈根部分叉上2~3 cm處,注入血管造影劑,顯示盆腔血管,明確出血部位及出血動脈后迅速將導管插至出血側髂內動脈或子宮動脈,注入明膠海綿顆粒栓塞。疑胎盤植入者可同時注入甲氨蝶呤(MTX)25~50 mg。數字減影動脈造影術(DSA)檢查證實栓塞效果,同法栓塞另一側髂內動脈或子宮動脈[2-3]。
1.2.2 結扎治療組剖宮產術中發生產后出血者,先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如出血無減緩或患者為前置胎盤則再迅速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下行支[4-5]。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止血成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比較
介入治療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少于結扎治療組,手術時間短于結扎治療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比較(x±s)
2.2 兩組術后不同出血原因及止血成功率的比較
因宮縮乏力和胎盤植入而導致出血的產婦實施不同止血手術后,介入治療組的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前置胎盤而導致出血的產婦實施不同止血手術后,止血成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治療組的總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8489,P=0.0000)(表2)。
3 討論
產后出血是臨床上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5]。統計數據顯示[6-7],在孕產婦死亡人群中,超過30%的群體是因產后出血導致的。從產婦的發病情況分析,臨床導致產婦出現產后出血,尤其是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而言,臨床導致其發病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情況多變,目前醫學界尚未形成標準性的治療指南。由此可見,臨床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有效治療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目前傳統觀點認為臨床預防產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是合理應用縮宮素、積極管理第三產程及適當有效地按摩產婦子宮[7-8]。但是,隨著婦產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醫療衛生條件的不斷改善,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采用保守性止血手術措施以及介入治療方法逐漸得到了廣大醫生和患者的認可。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9-12],在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的保守性外科手術方法主要為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子宮壓迫縫合法等。介入治療方法在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產婦在治療過程中的出血情況控制更加理想,并且止血效果更好,同時按照不同出血原因進行分類比較研究后,介入手術方法能夠適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難治性產后出血,總體止血成功效果更好,同時也進一步說明了介入手術方法的適用范圍更廣[13]。
本文數據結果取得了與國外類似研究的一致性結論,一方面在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和手術時間上,介入治療組明顯優于結扎治療;另一方面介入治療組的總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
綜上所述,采用盆腔動脈栓塞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與采用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比較,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產婦的出血量更少,止血成功率更高,是臨床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理想選擇。
[參考文獻]
[1]王淑婷,趙妍,王謝桐.子宮壓迫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3,16(8):457-460.
[2]陳耀庭,許林鋒,孫宏亮,等.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胎盤植入合并產后出血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4):273-277.
[3]劉興會,陳錳.重視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7(6):521-523.
[4]鞏學業,張文娟,齊麗麗.預防產后出血兩種干預措施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10):835-836.
[5]章小維,楊慧霞,周敏.嚴重產后出血的早期識別和結局分析[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13(5):415-417.
[6]李愛英,宋繼芳.實施護理干預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率[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7):3299-3301.
[7]羅方媛,陳錳,張力,等.難治性產后出血的五種止血手術療效的比較及止血失敗原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9):641-645.
[8]劉書花,王健,焦清海,等.介入栓塞治療對產后出血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10):1172-1174.
[9]王麗梅,王樹鶴,肖英,等.超選擇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重度產后出血的臨床價值[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0,6(1):33-35.
[10]范麗,高霞,馬亞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低位B-Lynch縫合術治療難治性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9(2):177-179.
[11]Kaoiean S.Successful use of the B-Lynch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in rajavithi hospital[J].J Med Assoc Thai,2013,96(11):1408-1415.
[12]Yamasaki Y,Morita H,Miyahara Y,et al.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failure of transcatheter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J].J Perinat Med,2013,5:1-4.
[13]魏曉燕.應用雌激素改良式B-Lynch術防治產后出血的效果評價[J].現代醫院,2012,12(4):60-61.
(收稿日期:2014-01-26本文編輯:郭靜娟)
1.2.2 結扎治療組剖宮產術中發生產后出血者,先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如出血無減緩或患者為前置胎盤則再迅速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下行支[4-5]。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止血成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比較
介入治療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少于結扎治療組,手術時間短于結扎治療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比較(x±s)
2.2 兩組術后不同出血原因及止血成功率的比較
因宮縮乏力和胎盤植入而導致出血的產婦實施不同止血手術后,介入治療組的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前置胎盤而導致出血的產婦實施不同止血手術后,止血成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治療組的總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8489,P=0.0000)(表2)。
3 討論
產后出血是臨床上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5]。統計數據顯示[6-7],在孕產婦死亡人群中,超過30%的群體是因產后出血導致的。從產婦的發病情況分析,臨床導致產婦出現產后出血,尤其是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而言,臨床導致其發病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情況多變,目前醫學界尚未形成標準性的治療指南。由此可見,臨床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有效治療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目前傳統觀點認為臨床預防產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是合理應用縮宮素、積極管理第三產程及適當有效地按摩產婦子宮[7-8]。但是,隨著婦產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醫療衛生條件的不斷改善,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采用保守性止血手術措施以及介入治療方法逐漸得到了廣大醫生和患者的認可。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9-12],在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的保守性外科手術方法主要為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子宮壓迫縫合法等。介入治療方法在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產婦在治療過程中的出血情況控制更加理想,并且止血效果更好,同時按照不同出血原因進行分類比較研究后,介入手術方法能夠適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難治性產后出血,總體止血成功效果更好,同時也進一步說明了介入手術方法的適用范圍更廣[13]。
本文數據結果取得了與國外類似研究的一致性結論,一方面在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和手術時間上,介入治療組明顯優于結扎治療;另一方面介入治療組的總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
綜上所述,采用盆腔動脈栓塞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與采用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比較,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產婦的出血量更少,止血成功率更高,是臨床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理想選擇。
[參考文獻]
[1]王淑婷,趙妍,王謝桐.子宮壓迫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3,16(8):457-460.
[2]陳耀庭,許林鋒,孫宏亮,等.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胎盤植入合并產后出血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4):273-277.
[3]劉興會,陳錳.重視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7(6):521-523.
[4]鞏學業,張文娟,齊麗麗.預防產后出血兩種干預措施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10):835-836.
[5]章小維,楊慧霞,周敏.嚴重產后出血的早期識別和結局分析[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13(5):415-417.
[6]李愛英,宋繼芳.實施護理干預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率[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7):3299-3301.
[7]羅方媛,陳錳,張力,等.難治性產后出血的五種止血手術療效的比較及止血失敗原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9):641-645.
[8]劉書花,王健,焦清海,等.介入栓塞治療對產后出血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10):1172-1174.
[9]王麗梅,王樹鶴,肖英,等.超選擇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重度產后出血的臨床價值[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0,6(1):33-35.
[10]范麗,高霞,馬亞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低位B-Lynch縫合術治療難治性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9(2):177-179.
[11]Kaoiean S.Successful use of the B-Lynch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in rajavithi hospital[J].J Med Assoc Thai,2013,96(11):1408-1415.
[12]Yamasaki Y,Morita H,Miyahara Y,et al.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failure of transcatheter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J].J Perinat Med,2013,5:1-4.
[13]魏曉燕.應用雌激素改良式B-Lynch術防治產后出血的效果評價[J].現代醫院,2012,12(4):60-61.
(收稿日期:2014-01-26本文編輯:郭靜娟)
1.2.2 結扎治療組剖宮產術中發生產后出血者,先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如出血無減緩或患者為前置胎盤則再迅速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下行支[4-5]。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產婦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止血成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比較
介入治療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少于結扎治療組,手術時間短于結扎治療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比較(x±s)
2.2 兩組術后不同出血原因及止血成功率的比較
因宮縮乏力和胎盤植入而導致出血的產婦實施不同止血手術后,介入治療組的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前置胎盤而導致出血的產婦實施不同止血手術后,止血成功率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治療組的總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8489,P=0.0000)(表2)。
3 討論
產后出血是臨床上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5]。統計數據顯示[6-7],在孕產婦死亡人群中,超過30%的群體是因產后出血導致的。從產婦的發病情況分析,臨床導致產婦出現產后出血,尤其是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而言,臨床導致其發病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情況多變,目前醫學界尚未形成標準性的治療指南。由此可見,臨床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有效治療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目前傳統觀點認為臨床預防產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是合理應用縮宮素、積極管理第三產程及適當有效地按摩產婦子宮[7-8]。但是,隨著婦產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醫療衛生條件的不斷改善,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采用保守性止血手術措施以及介入治療方法逐漸得到了廣大醫生和患者的認可。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9-12],在針對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的保守性外科手術方法主要為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子宮壓迫縫合法等。介入治療方法在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中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產婦在治療過程中的出血情況控制更加理想,并且止血效果更好,同時按照不同出血原因進行分類比較研究后,介入手術方法能夠適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難治性產后出血,總體止血成功效果更好,同時也進一步說明了介入手術方法的適用范圍更廣[13]。
本文數據結果取得了與國外類似研究的一致性結論,一方面在術中出血量、總出血量和手術時間上,介入治療組明顯優于結扎治療;另一方面介入治療組的總止血成功率顯著高于結扎治療組。
綜上所述,采用盆腔動脈栓塞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與采用盆腔血管結扎治療法比較,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產婦的出血量更少,止血成功率更高,是臨床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理想選擇。
[參考文獻]
[1]王淑婷,趙妍,王謝桐.子宮壓迫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3,16(8):457-460.
[2]陳耀庭,許林鋒,孫宏亮,等.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胎盤植入合并產后出血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4):273-277.
[3]劉興會,陳錳.重視胎盤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7(6):521-523.
[4]鞏學業,張文娟,齊麗麗.預防產后出血兩種干預措施的臨床研究[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10):835-836.
[5]章小維,楊慧霞,周敏.嚴重產后出血的早期識別和結局分析[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13(5):415-417.
[6]李愛英,宋繼芳.實施護理干預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率[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7):3299-3301.
[7]羅方媛,陳錳,張力,等.難治性產后出血的五種止血手術療效的比較及止血失敗原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9):641-645.
[8]劉書花,王健,焦清海,等.介入栓塞治療對產后出血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10):1172-1174.
[9]王麗梅,王樹鶴,肖英,等.超選擇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重度產后出血的臨床價值[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0,6(1):33-35.
[10]范麗,高霞,馬亞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低位B-Lynch縫合術治療難治性前置胎盤性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3,9(2):177-179.
[11]Kaoiean S.Successful use of the B-Lynch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in rajavithi hospital[J].J Med Assoc Thai,2013,96(11):1408-1415.
[12]Yamasaki Y,Morita H,Miyahara Y,et al.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failure of transcatheter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J].J Perinat Med,2013,5:1-4.
[13]魏曉燕.應用雌激素改良式B-Lynch術防治產后出血的效果評價[J].現代醫院,2012,12(4):60-61.
(收稿日期:2014-01-26本文編輯:郭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