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勁松
(雅安市新建設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雅安 625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建筑設計中,色彩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建筑師需要根據自己對于建筑的理解,圍繞色彩的運用規律,充分發揮自身的設計才華,綜合各方面因素,實現建筑設計與色彩的完美結合,為人們的生活增添魅力。
主要是指在建筑群體中,色彩可用來作為區分及表示的手段,以便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層
次,突出建筑物,使不同的功能區域顯現出來,表明其功能用途,發揮其引導的作用,從而服務于使用者。這種識別功能,主要是通過形體本身的對比關系經營的,如果形體的構成達不到所需的反差,色彩的敏感性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不同的色彩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會產生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另外,某些特殊的建筑風格還可以通過色彩加以強調或改進,這就是色彩對建筑的識別功能。如仿我國的一些傳統的建筑,就一定不會離開民族色彩。色彩在建筑設計中還具有烘托的作用,比如餐飲類的建筑多會選擇暖色系;醫療機構大多選擇白色,讓人感覺安靜、平靜;而學校則會選擇比較鮮艷的顏色,從而突出學生的活潑天真。
這種作用主要體現在建筑熱工方面。光是色彩的主要來源,而光又是一種具有能量的特
殊物質,由此可見能量與色彩也有著間接的關系。例如淺色對光的反射率比深色要高,因此能量的吸收要比深色的小。為了避免高溫傳導入室內,人們多是將建筑外表涂為白色,這有利于節約能量,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注重節能環保,為能夠創造出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奮斗,所以,在建筑設計中,色彩的物理功能至關重要。
主要是指由于色彩而聯想引發出的文化象征的作用。人們對色彩的喜好及選擇并非是隨意的,而是通過對色彩的聯想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所造成的,另外,也會受到宗教、地域、民族、民俗以及自身的審美習慣、文化修養等多種因素影響。例如在古代,黃色是皇帝的專用顏色,被認為是高貴的象征,但是在西方,則被認為是邪惡的象征,可見文化的差異決定了人們對色彩的認識。同時色彩的本身代表著城市歷史的積淀,例如上海的外灘建筑呈現鉛灰色,透視出金融資本的威嚴。
這種功能主要在建筑的造型上有所體現。色彩與造型是建筑設計中的兩大視覺要素,兩者之間相互依存,這兩種要素和諧統一就可以充分表達出建筑的意義。色彩的敏感度往往會使色彩本身的作用超越造型,它可以調整建筑造型的比例,還可以掩飾造型上的缺陷。另外還可以利用色彩在視覺上使建筑中各部分的體積發生改變,從而讓建筑的比例得以調整。不僅如此,色彩還可以掩飾建筑中不理想之處,如落水管、通風口等設施,這時,合理的利用色彩可以達到美化的作用。
在平地上,景觀和建筑遭到了嚴重的遮擋,很少能呈現出色彩的層次感,但是在坡地、山城就不同了,由低處望去,建筑層層疊疊,視野也變得豐富起來,色彩的層次感盡收眼底;從高處遠望,視野開闊,屋頂層面的美麗色彩立即展現。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應合理利用起伏的地形,將色彩融入到建筑中。
綠化是指在各種建筑的外部空間及內部空間種植合理的植物,其中包括盆栽植物、喬木、灌木、各類花卉以及草坪等。會生長變化、有生命力是這些植物的最大特點,在不同時期,色彩還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但是無論建筑物的色彩如何混亂,綠色植物的遮掩就可以將其化丑為美,而且它們還可以將單調的建筑色彩變得豐富起來。建筑師常常會利用色相及明度的對比,例如建筑物的瓦頂為紅色,墻面為米黃色,與周圍植物的顏色進行對比,就會給人鮮艷、明快的感覺。再如淺色的建筑,周圍植以綠色的植物,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突出綠化的形態。
建筑的外觀色彩大多是由建筑材料決定的,材料的選擇是色彩運用的前提,所以說建筑的色彩與建筑材料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材料承載著色彩與情感信息。每一種材料都有著它本身與生俱來的自然色,與自然環境有其獨有的親和力,色彩表現力也因材料的質感、質地而變得更加豐富。而材料本身的視覺效果也會因色彩而發生改變。將色彩適當的運用到材料上,可以改變材料帶給人們的感覺。
水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它在建筑建造中更是不可或缺的。水體可分為靜態水體以及動態水體,動態水體有的高噴,有的低涌,有的伴樂起舞,有的凌空飛落,此時,建筑色彩明度不需過高,通過水體的變化,營造出建筑色彩的變化。而對于靜水旁的建筑來說,倒影是形成建筑環境特色的一個重要因素。
建筑設計的根本目標是供人們所使用,所以色彩是從屬于建筑的性質要求的。雖然對于建筑色彩沒有什么硬性的規定,但還是存在人們普遍承認的客觀色彩,因此不應存在太大差異。例如在香港這種大都市中,文化區建筑色彩雅致含蓄,展現了其文化特色;居住區建筑色彩溫暖柔和,讓人覺得舒適安靜;娛樂區建筑色彩鮮明活潑,調動人們的樂觀情緒;辦公區建筑色彩則偏冷色系,體現了冷靜、理智的態度。
建筑色彩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該建筑的占地面積、所處的位置、地方民俗、服務對象以及環境要求等因素,依據不同建筑所傳達的信息選擇合理的色彩,尊重客觀的審美規律,摒棄主觀的隨意性。如果建筑色彩不存在變化,就談不上和諧;但是如果變化過大,也就不存在和諧了。在同類色相配置中,既存在“大同”,又存在“小異”,它具有大方、清爽、平和、完整的性格,可以使得環境色彩協調統一,也可以使形態雜亂的空間得到整頓。
建筑色彩的好壞決定了其所處環境的好壞,好的色彩設計,可以給環境“增色”,越是色彩鮮艷的建筑,就越應該注意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不能因為建筑色彩的突出,而給人一種不協調的感覺。一些建筑往往會由于其功能、風格等種種原因造成建筑之間的差異,此時,色彩便成為建筑之間連結的紐帶,成為調整城市中建筑秩序的手段。例如,在古城中不乏有一些新型的建筑,雖然采用了新的建材,但通過老建筑的特有色彩的裝飾,就會自然的與古城的色彩融合在一起。
和諧的建筑色彩可以帶給人們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美感,從而影響著人們的情緒,最終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從這一目標出發,不應該過于追求花哨的色彩,使人們眼花繚亂、煩躁不安。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人口也越來越多,致使新的建筑不斷的在建設,建筑師應合理運用建筑色彩,避免色彩的雜亂無章,使人們的身心得以放松。
建筑本身的色彩要與其功能保持協調,雖然有很多建筑并不能保持其功能始終如一,但如今人們不僅僅注重建筑的內部,反而越來越重視建筑的外部構造及裝飾,用色彩突出建筑的主題。例如政府機關的辦公樓,其色彩應莊嚴大方并具有親和力,這樣可以大面積采用一種色彩,其純度不必過高。而在娛樂場所想要突出主題,就應該采用飽和度高的色彩,從而激發人們的熱情。
建筑的存在是為了方便人們使用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為人們服務的。建筑中色彩的和諧統一是構建和諧城市的關鍵。在我國,有很多城市在不斷的發展中變得越來越相同,不僅建筑形式相同,連建筑色彩也相同,致使其失去了當地的地理文化、特色及風采。
好的建筑設計,不管是在外型還是色彩上都會給人一種美感。建筑會因為周圍環境的烘托變得越發美麗,環境也會因為建筑的點綴變得更加動人。在自然環境中的建筑需要考慮到自身與環境是否相協調。建筑色彩與自然環境的色彩形成互補時,就會將城市中的某些雜亂的色彩帶到自然環境中,成為配色。建筑色彩與周圍環境相互映襯,不僅使自然景觀得以豐富,還可以使建筑物得以美化。
綜上所述,色彩在建筑設計中,受著建筑本身的風格、材料、空間及結構等方面影響,但其合理的運用到建筑設計中,大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在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要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悅,從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所以,為了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藝術質量,建筑師應該不斷加強對建筑色彩應用的研究,避免在建筑中出現色彩雜亂、單調的現象,使建筑環境得以美化。
[1]袁波,葉靜.淺析現代建筑設計中色彩的應用[J].城市建筑,2013:35.
[2]劉戀.建筑設計中色彩的運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3:327.
[3]張林.試論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策略[J].華章,2013(05):307—308.
[4]潘怡.當代環境設計中色彩運用的新觀念及美學意義[M].中國美術學院,2009.
[5]李昂.論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價值和意義[J].科技風,20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