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娜娜 王志東
(黃河水利委員會府谷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陜西 榆林 719499)
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所形成的集群式的生活方式就形成了城市,而城市作為人類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科研的發展中心,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支撐作用。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進步,城市的建設規模以及數量越來越多。但是不得不讓人們開始注意的是,城市飲用水問題。水是生命的基礎源泉,是人們生存的命脈,而新世紀人們所面對的最突出的問題便是飲用水問題。從戰略角度對此進行研究,可以看出想要真正解決城市飲用水問題必須立足從科學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從而可持續的利用水資源。
(一)水資源短缺日漸嚴重。我國雖然地大物博,很多資源也都極為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資源占有量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同國際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相比,我國的人均占有量僅為1/4.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的刺激以及促進,我國的城市化發展進程較快,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速度也同樣逐年上升,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得城市用水量也不斷加大,城市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了當前我國城市發展所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水資源的短缺不僅僅會影響到城市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產生影響。
(二)地下水出現嚴重的超采現象,地表水的污染使得人們已經無法直接使用地表水,但是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又必須用到水,且需水量不斷的增加,因而人們就想水資源你的利用轉向了對地下水的應用。由于對地下水的開采量過大,因而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地表的開裂以及沉降,很多地區的地面出現塌陷,路基和房屋出現損毀。并且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導致了地表水的入滲性加強,地下水由此受到了地表水的污染。
(三)自來水浪費嚴重。我國北方氣候變化較大,而且城市供水的設施性對陳舊,因而很多管道的滲水漏水現象較為嚴重,因此造成了水資源你的浪費。為了有效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飲用水的安全可靠性,必須對基礎設施予以改造。
水環境的污染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點源污染,另一種則是非點源污染,而水源地的污染大多都是非點源污染。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對于水環境污染的防治都較為重視,但是其治理重點主要在末端治理,即污染物的排放治理上,而沒有予以非點源污染以足夠重視。
(一)暴雨等自然天氣的影響。暴雨的侵蝕現象會對地表造成破壞,暴雨徑流是坡面地表受到暴雨的侵蝕的主要動力因素,受到暴雨的沖刷,土壤顆粒以及土壤中的化學物質會隨之遷移。若是暴雨的強度超出土壤能夠承受范圍,即超出土壤入滲能力,那么坡面徑流就會由此產生。
(二)農用化學物質的影響。由于人類的繁衍,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得人們在土地產品的要求上不斷地提高。我國的土地資源已經開始超強度開發,而為了保證土地生產水平能夠滿足更高的要求,農用化學物質的使用就成為了必要的途徑。而農業生產必然離不開誰,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城市飲用水所使用的水源上游往往都是農業耕作區。而農業耕作區所使用的農藥以及化肥,必然會影響土地中的化學物質含量,繼而影響城市用水質量。
(三)生產企業的超標污物排放。從我國開始著力發展工業生產后,工業產值的比重卡是增加,但是這種發展是建立在高污染高浪費的基礎之上的,由于很多企業的河北簡陋,無法有效利用資源,并且對于生產中的污物排放處理不達標,因而造成了對環境的污染,這種污染不但會加大治理工作的難度,同事也會造成污染符合的加大。
此外人類化工合成的化學物質的遷移以及城鄉居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水也是造成飲用水水源質量變差的影響因素。
(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研究長期以來,我國環境保護的重點防在點源的治理上,對水源地非點源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當前必須轉變觀念,加強水源地非點源污染研究,建立適合我國特點的適應性強、精度高、理論性好的非點源污染符合定量計算模型,提出具有我國特色的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對策和方法。要堅持節約保護水資源的原則,加強節水和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健全法律法規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法規系統和強有力的執法監督。要進一步加強水源保護的各項法規、條例的建設,使水源保護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管理體系上,處理好統一監督管理與協同監督管理的關系。在目前我國經濟技術實力還難以全面控制水污染的情況下,更有必要對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生活飲用水源采取嚴格措施加強管理。
(三)充分發揮高科技作用。要利用知識創新工程改革舊的農業耕作方式,建立生態農林體系。利用遙感信息、地理信息系統為水源保護區的劃分、水源保護的適時決策提供優質服務。應用先進的生物遺傳技術,構建具有特殊降解基因的菌株,去除水中有毒、有害有機物。
(四)加大水源保護的宣傳力度 。我們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進行宣傳,強化公眾的資源、環境、生態意識,提高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自覺性。讓人民群眾懂得保護水環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五)基礎建設的加強。水源工程是保證城市飲用水源管理的重要基礎,因此對于骨干性的工程必須予以嚴格控制,提高其調蓄能力。從而加強居民引用水的安全性,提高可靠性,通過對非飲用水水質的標準放寬政策,降低城市非飲用水使用成本,實現城市用水的分質供水。對于城市自來水浪費現象,必須從供水設施開始抓起,由于老舊的供水設施往往會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并且城市污水的排放也沒有經過相關的處理,直接排放的污水必然會對城市飲用水水源的污染造成不利影響,所以這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必須予以加強。
[1]張曉光,王強,劉慧,李慧.大連市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系統模型[J].現代農業科技,2011(12).
[2]陳圣浩.中國“水域型”小城鎮環境特色營造——湖北省黃石市還地橋鎮魚水旅游開發環境藝求初步規劃[J].小城鎮建設,2003(02).
[3]尤珍.完善水源地布局 保障飲用水安全[N].中國水利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