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樸光 顧雪濤
菊花是古代文人珍愛的花卉,被列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詠菊名句,如“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秋菊有佳色”(陶潛);“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歷代畫家亦喜以菊花為畫材,徐渭、朱耷、齊白石、潘天壽等,都有畫菊的佳作傳世。貴州現代畫家蕭之亮 ,一生愛菊、種菊、畫菊、詠菊,對菊花的鐘愛堪比東晉詩人陶潛;他一生所作亦以菊花最多、最精,故生前有“蕭菊花”的雅號。
蕭之亮,原名汝富,別名導群、蕭聲、蕭春等,1910年6月生于貴州遵義縣團溪鎮。早年就讀于黔北聯合中學,1926年入上海大陸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不久學校被查封,遂滯留上海,與陳沂合編《夜怒波》等進步刊物。1932年赴北平入國民大學,同年參加北方左翼文化總同盟,任組織部長;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5月進杭州藝專暑期繪畫講習班學習,次年赴上海,任上海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部長,在滬期間曾發表劇本、小說、雜文宣傳革命。1935年返黔,在多所中學任美術教員,翌年創建“貴陽沙駝劇社”,為社長。1940年劇社被國民黨政府解散,蕭之亮回到遵義,與避難入黔的江西畫家徐惕冰發起成立“萍舸書畫社”。建國后蕭之亮先后在貴陽師范學校、貴州省教育廳、貴州民族學院、貴州省科委工作。1981年1月病逝于貴陽。有遺作《蕭之亮詩書畫選集》出版。
蕭之亮是左聯老戰士,前半生主要從事進步文化活動,書畫只是業余愛好,但他自幼喜愛書畫,在家鄉上私塾時認真臨摹過碑帖、畫譜,后來又曾入杭州藝專深造,因此書畫功底十分扎實。四十年代他曾在遵義、貴陽賣畫鬻字,創作了大量作品,藝術日益成熟。七十年代后他賦閑在家,潛心研習書畫、篆刻、詩詞,終于攀上一生的藝術高峰。蕭之亮的書法各體皆備,而以行草最佳,所作渾厚樸茂,平中見奇,字里行間流露出一股抑郁不平之氣。他總結自己的書法特點是:“以顏為骨,以蘇作態,以米為魂,以隸取勢,以篆運腕。”其畫以花卉為主,亦偶作山水、人物、鳥獸、草蟲,尤善畫菊花,有“蕭菊花”之譽。筆墨簡潔傳神,格調高雅脫俗,講究以書入畫,以詩入畫,具有文人畫的品格。
蕭之亮的畫菊之作曾入選1958年在貴陽舉辦的“貴州省第一屆美術作品展”并入編美展畫集,以后又有多幅作品入選各種高層次美展并在報刊上發表,受到專家和百姓的好評。蕭之亮畫菊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原因有二:首先,他十分重視對菊花進行觀察和寫生,堅持以造化為師,經過長期努力,對不同品種菊花的風姿、意態皆了然于胸,故下筆便不同凡響,不但能得菊花之形,更能得菊花之神。其次,他畫菊不是為了陶冶性情,消遣時光,而是把菊花作為一種精神象征,借以寄托心中的革命理想。他曾在一幅《菊花圖》上題道:“不凋西風氣猶昂,且愛黃花晚節香。應恥陶然高逸者,人間正道是滄桑?!笔捴凉P下的菊花,是他性格、思想的外化,它們沒有絲毫孤芳自賞的情態,而充滿了蓬勃向上的精神,人們之所以喜歡“蕭菊”,原因正在于此。(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責任編輯/陳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