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財政廳社保處課題組
安徽省勞動者創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安徽省財政廳社保處課題組*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創業不僅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帶動就業,也有利于激發經濟增長活力,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和數據統計,對安徽省創業人員在創業過程中創業政策享受、對創業政策的滿意度、創業需求等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就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有關對策性建議。
創業;現狀;分析;研究
為了解創業人員在創業過程中享受創業政策的情況和對創業政策的滿意度,較全面了解就業政策的實施情況。2014年,安徽省財政廳、人力資源保障廳委托第三方,通過問卷形式進行了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592份。具體情況如下:
(一)創業者個體情況。
1.在文化程度上,以高中(中專)及大專學歷人員為主。被調查的創業者中最多的是高中(中專)學歷,占所有樣本的40.2%;其次是大專學歷,占所有樣本的24.9%;再次是初中以下學歷的人員,占總體的20.7%;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的比例比較少,分別是13.6%和0.6%。
2.在年齡分布上,中青年群體成為創業中堅力量。26~35歲和36~45歲的中青年比例分別為35.6%和40.3%,這個年齡段為社會勞動力的中流砥柱,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資金積累,比25歲以下的人員經驗豐富,比46歲及以上的人員活躍,在創業者中也是主要力量。46~55歲年齡段的創業者比25歲及以下的創業者略多一些,分別為12.4%和11.5%,56歲及以上的創業者因為年齡大,缺乏創業動力,比例非常低,只有0.2%。
3.在創業群體上,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為主力軍。調查顯示,創業者在創業前的身份以城鎮登記失業人員(40.6%)和高校畢業生(21.1%)為主,兩者占所有創業人員中的60%以上,其次是就業困難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分別占調查樣本的16.7%和15.8%。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個體經營戶、從原來單位辭職自主創業和轉業軍人等。在國家出臺創業扶持政策和影響下,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已成為創業人員的主力軍。
4.在創業形態上,主要集中在個體經營。個體經營占所有創業人員的77.1%,成立小微型企業的創業者只有18.4%,剩余的4.5%的創業者表示目前成立非正規勞動組織或者擺地攤。對于創業者而言,個體經營戶在創業形態中門檻低,在資金緊缺、合作人員缺少等情況下,個體經營是個人自主創業的最好選擇,對于資金和人員支持較充裕的情況下,成立微小型企業是創業者傾向的創業形態。
5.在創業領域上,服務業和商貿業為創業首選。通過調查創業者從事領域,服務業占38.5%,商貿業占33.2%;其余主要在生產加工業(15.5%)和養殖業(7.8%),還有5%的創業者是在電子商務領域、教育行業等。對于創業者而言,服務業直接面對需求群體,可由創業者個人直接提供,對原料和能源的依存度低,投入及流動資金較少,是個人創業的首選。商貿業直接面對需求群體,資金回籠快,也是創業者傾向的領域。
(二)創業政策滿意度及效果。
1.創業培訓總體滿意度88.4%,其中很滿意比例為34.9%,滿意比例為53.5%;認為政策一般的為10.5%,剩余1.2%的人對該項政策不滿意或很不滿意。
政策效果:90.1%的創業者表示該項政策對其創業有幫助,其中,36.5%的人認為幫助很大,53.4%的人認為該項政策對其創業幫助比較大;5.6%的創業者認為幫助作用一般,4.3%人認為對其創業幫助不大或者完全沒用,主要是認為培訓針對性不強,培訓師資水平較低(見圖1)。
2.稅費減免總體滿意度90.1%,其中很滿意比例為31.1%,滿意比例為59.0%。認為政策一般的為8.5%,剩余1.4%的人對該項政策不滿意或很不滿意,主要是因為創業者認為限制條件太多和辦理手續太復雜。
政策效果:91.4%的創業者都表示該項政策對其創業有幫助,其中,34.8%的人認為幫助很大,56.6%的人認為該項政策對其創業幫助比較大;5.0%的創業者認為幫助作用一般,3.6%人認為創業稅費減免對其創業有點幫助(見圖2)。
3.擔保貸款總體滿意度87.7%,其中很滿意比例為37.1%,滿意比例為50.6%。認為政策一般的為9.7%,剩余2.7%的人對該項政策不滿意,主要是因為創業者認為貸款審批程序復雜(50.0%)、貸款資料復雜(40.0%)和反擔保要求高(10.0%)。

圖1 創業培訓效果

圖2 創業稅費減免效果
政策效果:92.5%的創業者都表示該項政策對其創業有幫助,其中,46.9%的人認為幫助很大,45.6%的人認為該項政策對其創業有幫助;3.3%的創業者認為幫助作用一般,4.0%和0.1%的人認為有點幫助和完全無作用(見圖3)。
4.創業服務總體滿意度85.9%,其中很滿意的32.8%,滿意比例為53.1%。認為政策一般的為13.7%,只有0.4%的人對政策和服務不滿意,不滿意主要是認為咨詢服務不夠專業和不夠及時。
政策效果:共有86.9%的人認為該服務對其創業有很大幫助(32.5%)和有幫助(54.4%),還有7.2%的人認為服務對其創業幫助一般,只有5.8%的人認為該政策對創業有點幫助(5.3%)和完全沒有作用。
5.帶動和穩定就業效果較強,問卷對企業享受創業扶持政策前的員工數量和現在的員工數量進行了調查比對,現在職員工數和享受創業扶持政策之前員工數平均增長了3人,尤其是在經濟形勢下行壓力下,47.9%的創業企業現在職員工人數雖然沒有增加,但較享受創業政策前也沒有減少;20.2%的企業員工增幅為0~50%;17.4%的企業員工人數增幅在50%~100%;9.3%的企業員工增幅為100%~200%;5.1%的企業員工增幅為200%以上(見圖4)。

圖3 小額貸款的效果
(三)創業者政策扶持需求。
通過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創業者對扶持政策需要最多的前三名是融資支持、稅費減免、政策咨詢,三者所占的個案百分比都超過一半,說明半數以上的創業者都認為創業期間需要這三方面的支持;其次需要的扶持政策是創業培訓服務(44.1%)、項目信息(37.9%)和場地支持(37.6%)、開業指導(28.4%)、創業后續服務(26.2%)(見表1)。
1.資金缺乏是創業最大阻礙。通過對調查發現85.8%的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都遇到了資金缺乏的問題,其次是創業能力和經驗的缺乏。說明資金缺乏是創業者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普遍和最現實的問題,需要加以解決。

圖4 創業者享受創業政策后員工的變化情況

表1 創業者對創業扶持政策需求
2.創業培訓針對性有待提升。創業扶持政策效果總體較好,但部分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仍需不斷優化完善。如創業培訓,調查中有5.6%的創業者認為幫助作用一般,4.3%的人認為創業培訓對其創業幫助不大或者完全沒用,其中,認為培訓針對性不強的占比達80.6%。
3.扶持政策有待多元化拓展。調查分析發現,除融資支持外,創業者普遍認為創業項目較少,缺少創業項目推薦和指導,即使提供創業指導,后續跟蹤服務能力不夠。此外,在創業場地提供和租金,以及創業孵化等方面,需政府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4.創業形態領域有待引導優化。調查顯示個體工商戶為創業者首選的創業形態,其創業從事領域中,服務業和商貿業占比達71.7%,這種創業形態和領域對資金和勞動力的依存性低,但卻難以帶動大量就業。扶持政策應注重向創辦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小微企業和加工生產型企業傾斜。
5.政策傳導落地急需加強。調查中發現,沒有享受過創業扶持政策的創業人員中,不知道創業項目推薦和咨詢服務政策的占59.2%,認為辦理程序繁雜占13.1%;不知道稅收減免政策的占49.8%,認為辦理程序繁雜占23.3%;不知道創業培訓政策的占43.4%,認為辦理程序繁雜占11.1%;不知道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的占30.0%,認為辦理程序繁雜占11.1%。
1.加大融資支持力度。統籌整合各項創業引導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幫助創業者解決資金上的困難。積極實施“免擔保、免抵押”的信用擔保貸款模式,解決創業者初始創業期資本缺口的問題。推進就業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整合共用,適當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充實小額擔保基金容量。
2.提升培訓政策效益。根據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等不同創業群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意識培訓、創辦企業培訓、創業模擬實訓等多層次、階梯式的創業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大力推行創業培訓政府購買成果的投入激勵機制,提升培訓資金投入效益。
3.拓展創業扶持項目。在大力開展免費創業培訓,落實稅費減免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創業項目庫,為創業者提供翔實、新穎、豐富、易行的創業項目。支持社會資本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對其吸納并成功孵化創業企業的給予一定補助,緩解創業者創業場地缺乏和租金成本等問題。
4.發揮政策帶動引領。對城鄉勞動者初始創辦科技型、現代服務型小型微型企業的,除給予稅費減免等政策外,按其運營和吸納就業人數情況,給予適當補助或獎勵。對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小微企業的,給予一定轉型補助,激勵更多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帶動更多勞動者就業。
5.加強政策傳導落地。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短信等多種途徑加強對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提升政策的知曉范圍和享受面。同時,簡化享受政策申報程序,減少申報材料、縮短審批周期。整合和利用就業信息管理系統,全面推行無紙化申報,減少企業和個人享受政策和資金的成本。
*課題組成員:徐光耀、林曉明、錢偉;執筆人:錢偉。
F127
:A
:2095-3151(2014)68-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