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林++潘齊欣
摘要: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與虛擬仿真行業的發展,虛擬仿真軟件得到運用與完善。文章闡述了虛擬仿真軟件的應用優勢,也就計算機網絡實驗環境下,虛擬仿真軟件應用實例及完善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虛擬仿真軟件;計算機網絡;實驗環境1闡述虛擬仿真軟件的應用優勢
虛擬仿真技術也被稱為模擬技術,是一種利用一個系統來模擬另外一個真實系統的現代化技術。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與虛擬仿真行業的迅速發展,虛擬仿真軟件以其自身優勢贏得了重要戰略地位,現就虛擬仿真軟件的應用優勢進行簡要介紹。
1.1 完善設計方案
現階段,虛擬仿真軟件被廣泛應用于虛擬現實系統中,因為具有良好的沉浸感與互動性,能夠帶給人們強烈的感官沖擊和身臨其境的體驗,而在實時虛擬環境下,能夠為工程項目的設計、規劃、施工和管理提供數據資料,也是完善設計方案的重要媒介。
1.2 提高設計效率
運用虛擬仿真軟件,人們較為容易修改設計中的元素,如高度、材質、密度、顏色等,只需修改虛擬現實系統中的相關參數即可,這加快了工程項目方案設計的速度,提高了設計的修正效率,在節約大量設計資金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設計方案的質量。
1.3 降低設計風險
總體而言,運用虛擬仿真軟件所形成的虛擬環境,是在真實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數字模型構建而成的,形成逼真三維場景,是對設計方案的真實“再現”,通過人機交互,人們可以任意遨游于上述三維場景中,發現一般狀態下難以察覺的設計缺陷,這能有效降低設計風險,提高了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2虛擬仿真軟件應用實例
以醫學研究為例,“洞穴人”(caveman)的出現,既是對虛擬仿真軟件應用的典型實例。長期以來,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科學家與圖形藝術家們致力于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醫學臨床領域,并通過運用洞穴虛擬現實系統(cave automated virtual environment)成功地制造出模擬病人——洞穴人,這是一個數字模型人體,能夠清晰展示病人的器官、骨骼、神經、生物系統以及動態行為。上述內容是通過磁共振成像掃描病人身體,并用投影機全方位虛擬仿真實現CAVE的,甚至可以將虛擬病人的生物系統和神經組織放大10倍,由此,醫生可以全方位觀察病人身體的各個部位及器官,提前在病人的數字模擬人體上做實驗,為醫生做出準確醫療判斷提供有用的數據和圖像資料,從而起到降低治療風險、減輕病人痛苦和增強治療效果的作用。此后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繼續將觸覺反饋傳感器加入洞穴虛擬現實系統中,使得洞穴人的動態模擬增加了血液流動和呼吸內容,這使得人們在醫學領域的判斷與預測更為準確。
3計算機網絡實驗環境下如何更好地運用虛擬仿真軟件
近年來,人們研發與應用的虛擬仿真軟件有很多種,如VEGA Prime、Pat ran、VMware與Virtual PC等,以VMware為例,這是一種能夠支持多種系統的虛擬仿真軟件,執行效率較快。在計算機網絡實驗環境下,為了更好地運用虛擬仿真軟件,需要注意兩個層面:
3.1 優化網絡操作系統的配置與管理
作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專業領域,網絡操作系統具有極高的實踐性,要求人們對Windows server、OpenGL、Direct3D、Macromedia Director以及Shockwave等有良好的把握,按要求利用網絡操作系統中的各類服務器展開實驗。但應該看到,計算機網絡實驗易于出現實驗設備不足、部分網絡操作系統與PC機不兼容等問題。為此,需要優化網絡操作系統的配置與管理,實現對虛擬仿真軟件的切實運用。
3.2 做好實驗環境網絡安全保障工作
計算機網路實驗環境下,會涉及到嚴峻的網絡安全問題,計算機網絡系統一旦被攻破,實驗成果有可能被竊取。為此,除綜合利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虛擬仿真技術、多媒體等有機元素外,也要做好實驗環境網絡安全保障工作。虛擬仿真系統要集成當前最具實效性的網絡安全工具軟件,如網絡數據庫、防火墻、殺毒軟件、網絡嗅探、入侵檢測、數據加密等,從而安全、完整、高效地開展實驗活動,使其免受不必要的干擾與侵害。
4結語
虛擬仿真行業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供求關系是決定該行業發展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計算機網絡實驗環境下,應探究更好運用虛擬仿真技術及其軟件的策略。縱觀國內虛擬仿真軟件運用情況,仍缺少行業整體品牌效應,缺少擁有核心知識產權與專利產品的企業,應進一步強化虛擬仿真軟件研發企業的發展創新精神,提高國內虛擬仿真軟件的研發技藝,降低研發與運營成本,根植于客戶實際需求,提供可靠產品與優質服務。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利用虛擬仿真軟件構建虛擬實驗平臺,將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實驗探索結合起來,實現兩個領域的優勢互補,拓展現代化實驗室的內涵及外延,對實驗研究起到強大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川.虛擬仿真軟件在SMT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3(6):77-77.
[2]黃俊,劉小平,徐少平.虛擬焊接仿真系統研究進展[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1(6):40-44.
[3]董遠林.建筑虛擬仿真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2(32):82-8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