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學剛 邵濱
摘要:現在人們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大量增加極大的擴大了通信業務,刺激了光纖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產業已經對國民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信息產業的基礎是通信網的建設,衡量通信網建設水平的標準即為光纖通信網的建設規模和技術等級,這在側面體現了國家的綜合實力。本文對光纖通信工程中光纜線路敷設進行研究探討,為工程的進一步實施提供相關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光纖通信;工程;光纜線路;敷設1光纜線路的建設階段
光纜線路在建設階段最為關注的是光纜的線路質量。就筆者的工作經驗來看,光纜線路施工與測試是光纖通信系統建設的主要環節,光纜線路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傳輸性能的效果。因此,在光纜線路的建設階段,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階段做好相關的控制工作:第一,做好光纜線路的建設準備工作。這里提到的準備工作一般是指準備好路由復測、光纜配盤與預留、相關的施工設備。第二,光纜線路敷設,這主要是根據實際的情況,做好敷設的設計工作。第三,光纜線路接續與成端。第四,光纜線路測試與竣工驗收。
2光纜線路敷設施工階段
2.1 選擇良好施工環境
為了進一步保證光纜線路敷設的質量,要注意選擇良好的施工環境,選擇在氣溫適中時進行施工,當氣溫過冷和過熱時,要進行相應的保溫和降溫措施,另外在空氣中塵土較多的大風天要停止作業,避免在敷設過程中受到塵土的污染。
2.2 施工人員選擇
在進行光纜敷設施工時,首先要選擇具有一定經驗和資格的人員進行施工,并且建立良好的通訊基礎,因為許多人為的因素很可能會影響光纜線路敷設的質量。
2.3 施工注意事項
在進行光纜敷設時,除了按照相關設計規范施工外,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要注意光纜的彎曲半徑不能小于外徑的20倍。其次要注意牽引的過程,在牽引時要控制好牽引的速度,通常控制在每分鐘10米左右,而且牽引的長度要控制好,不能太長。在牽引時要將主要受力點選擇在加強芯上,而且牽引張力不能過大,通常不能超過設計值的80%,而且在啟動階段的瞬間牽引力不能超過設計值。最后要注意對溝槽回填時,避免一些石塊等雜物進入溝槽內,先回填一層細土,在利用人工踩平后再將原土進行回填。
2.4 光纜接續
通常每一段光纜的長度在2千米,所以在整個敷設過程中要進行多次的光纜接續,能否處理好光纜接續對于整個工程的質量是非常關鍵的,光纜接續工作可以分為兩部分進行,一方面是光纖接續,另一方面是護套接續,以下對光纖接續的幾個關鍵點進行詳細分析。(1)光纖端面處理,在制備的過程中首先將涂覆層去掉,這個過程要保持光纖的平穩,操作時間要短,在涂覆層去掉后對裸纖進行清理,最后進行斷面切割,在斷面切割時要準備好清潔的切割刀,切割面與光纖垂直而且沒有破損和毛刺。(2)光纖熔接,在進行熔接時要保持光纖的平穩,光纖的端面要保持清潔,不能與其他地方接觸,而且熔接時兩個端面的距離要掌握適中。(3)是熔接質量的控制,在光纖熔接過程中,通常會由于一些干擾因素使熔接質量受到影響,所以在熔接時一定要做好監測工作,在發現熔接不合格時及時重新進行。(4)減少損耗,在光纜接續時有許多的影響因素會造成損耗增加,通過選擇性能較好的工具,在熔接過程中及時去除熔接設備和切割刀的槽中碎末,可以降低光纖的損耗。
3光纜線路敷設后的測試階段
在光纜線路敷設完成后,要對光纜進行測試,通過背向散射曲線的方式來檢驗光纖的連接是否穩定,光纖的整體衰減程度是否均勻,在光纖上是否存在損傷。在光纖測試時要對光時域反射儀的參數進行設置,不合理的參數將無法達到測試的目的,除了常規參數外,需要設置的關鍵參數為折射率、余長系數、距離范圍和脈沖寬度,以下對其進行簡要分析:折射率能夠決定測試的最終精度,余長系數要充分考慮光纜長度與光纜中光纖長度的差。距離范圍的設置要大于測試光纖的長度,通常選擇為測試光纜長度的1.5-2倍。短脈沖能夠提高分辨率,適合于長度較短的光纖,長脈沖可以提高動態范圍,適合于長度較長的光纖。
4光纜敷設的規定
光纜敷設的規定需要做到實處,只有真正按照規定做好光纜敷設,才能夠真正確保光纜線路的質量。下文中,筆者簡要分析光纜敷設的相關規定。第一,需要考慮光纜敷設的靜態彎曲半徑。從理論上來說,光纜敷設的靜態彎曲半徑需要大于光纜外徑的15倍,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光纜敷設的動態彎曲半徑需要大于光纜外徑的20 倍。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光纜敷設工作的正常開展。第二,就筆者的研究來看,在實際是施工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意,布放光纜的牽引力不能超過允許張力的百分之八十,而最大的牽引力也需要在張力的控制范圍內才可以。第三,在安置光纜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光纜不會出現扭曲、浪涌等狀況。從理論上來說,光纜的安置一般都是通過弧形的狀態來安置的,盡量不要出現安置光纜過程中出現急彎的情況。第四,光纜在安置的過程中都是需要使用相關的機械設備進行牽引的。在實際的工作中,牽引的設備以及方式往往都是根據光纜安置地區的地形、安置過程中的牽引張力等因素來考慮的。
[參考文獻]
[1]李中滿.我國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 2010(24).
[2]張涵.光纖通信技術與光纖傳輸系統的分析與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1(01).
[3]李彬.光纖通信的發展趨勢和市場價值[J].知識經濟,2009(05).
[4]陳妮妮.光纖通信技術及成莊礦的應用展望[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0(04).
[5]肖禮岳.淺談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J].技術與市場,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