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睿
摘要: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電子通信產業雖然已經具有了不小的規模,但是整體實力還不是很強,和世界各電子強國相比差距仍然不小。當今,我國電子通信產業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從電子大國轉變為電子強國,如何保持并擴大電子通信類產品在市場和本土市場上的占有率,而找出并解決我國電子通信產業量與質之間的矛盾,實現我國電子通信產業健康有序并可持續發展的眾多問題的解決是成敗與否的關鍵。
關鍵詞:電子通信產業;競爭力;評價1我國電子通信產業的競爭環境分析
1.1 電子通信產業的基本特征
電子通信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的主要區別在于其技術含量高,對技術創新要求的強度大。大體來說主要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征:(1)科技含量高,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高。(2)高研發投入需求日益明顯。(3)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4)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5)反經濟現象日益明顯。
1.2 世界電子通信產業的競爭格局
從電子通信產品生產設備制造業方面來看,世界電子通信生產設備制造產業在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不景氣兩大風暴洗禮后,2004年開始復蘇并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2007年全球電子通信生產設備制造產業產值已達到3708億美元,與2006年相比較增長了8.7%。2006年到2010年仍在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它的特點是:無線通信產品在產品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日益擴大。伴隨著產業技術和電信業務的飛速發展,大眾對通信業服務的需求傾向日趨明顯,無線電子通信產品的需求量日趨增加,產品比重明顯加強。未來全球電子通信產業的競爭格局將變得相當復雜,尤其是手機和計算機芯片的開發,各個陣營的廠商均加入到手機和計算機芯片開發這個行業中,然而,技術是關鍵,例如挑戰是多模多頻的收發器便是其中的一個難點。這需要相當先進的技術人才和大量的資金投入,當然其風險性也是相當高的。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競爭的激烈性,使未來全球格局變得異常復雜。
1.3 世界電子通信產業的最新發展特點
以技術和市場優勢為依托,向終端產業和內容產業逐步延伸,藝人們的娛樂,社交和職場活動為重點拓展新的媒體;提供了低成本,高速,便捷,智能,環保,安全的信息與網絡服務。
2影響我國電子通信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分析
2.1 科技發展因素
電子通信產業的科技發展能力主要體現在在三個方面:第一電子通信產業的裝備水平,第二,電子通信產業的關鍵技術水平,第三,電子通信產業新產品的銷售率。
2.2 資源因素
我國國土雖然蘊含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由于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高技術人員相對的缺乏,以及管理組織水平的相對低下,導致開發生產成本相對比較高,資源的利用率普遍較低。另外管理組織制度流程以及專業管理人才方面我國電子通信企業相對國外一流大型電子通信企業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2.3 產業鏈因素
雖然我國具備了成為電子通信產品制造中心的優勢,但是還是要努力優化加強我國電子通信產業自主性,不然我國很容易淪為與尖端技術產業無緣,毫無技術含量的發達國家的加工組裝基地。
2.4 政策和規章制度因素
我國政府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在立法方面是不透明的,管理機制相對落后,管理政策相對不開明,管理水平相對低下。
3提高我國電子通信產業競爭力對策與建議
3.1 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
我國電子通信產業大多還處在發展的初期,多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雖然也在企業管理的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人才,但是還是缺乏大型企業經營管理的人才和經驗。因此以集群的方式發展我國的電子通信產業,我國現有的管理人才和管理經驗可以更加廣泛和充分的利用,在某種意義上可以達成共享。并且可以通過集群企業的發展,逐步培養和積累經驗,從而提升到大型跨國過公司的層次。
3.2 完善產業自主創新機制
自實行改革政策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引進國外高新技術,以優惠的條件大力吸引外資,使我國電子通信產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然而我國電子通信產業自主研發能力嚴重不足,更多的高新技術依賴于從國外發達國家進口,因此提高我國電子通信產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3.3 企業應對策略
(1)鼓勵研發創新,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2)加強自主品牌的創立與建設。(3)推行戰略重組與聯盟,切實做到強聯合。
3.4 政府應對策略
中央政府要積極制定和實施各種法規,來切實保護產業經營者群體的合法權益和維護消費者群體的合法利益。在當下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政府應該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引導,以減少電子通信產業的重復建設,這樣各區域可以集中發展優勢產品,從而使電子通信產業在各個專業區域可以協調有序的發展。我國政府也應該鼓勵高科技人才流動,促進高科技人才的聚集。
[參考文獻]
[1]孫孝科.我國電子通信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與戰略研究[D].南京大學,2010:15-16.
[2]馬占江.電子通信運營企業的技術創新[J].現代電子通信科技,2009,(4):8-10.
[3]張鴻.我國電子通信產業營銷創新戰略[J].中國信息導報,2000,(12):10-11.
[4]謝小平.新時期電子通信品牌的營銷創新[J].商業文化商業研究,2009,(9):153-154.
[5]楊林.電子通信技術創新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