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龐禮軍 胡金畢
摘要:在中學物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實驗中,運用“擴散思維”的方式驗證實驗。對于大氣壓強的教學,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是比較抽象的。如果老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學生就會無法理解,為了讓學生能夠對大氣壓存在的知識點理解透徹,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采用“擴散思維”的實驗教學。
關鍵詞:大氣壓強;多角度驗證;物理;實驗;教學對于現代物理教育方式的改革,為了讓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出來,并且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這必然要有較好的教學方式。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學的基礎是實驗課堂的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關鍵在于構建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1]。一般來說,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主要講授本節主要的知識點,很少用側面剖析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導致學生只能學到一種方法,即最基礎最普通的一種方法,而學生對這種方法只停留在解題考試拿高分等層面,所學到的方法僅限于應試方面,忽略了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就是要將所學到的方法結合實際,實現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目的,而恰恰許多物理授課老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從而導致知識與生活相脫離。僅物理學科而言,最終目標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回歸生活,對此,我們將以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延拓大氣壓存在實驗的教學。
1大氣壓強存在實驗教學的局限性
在我國,中學物理教學中經常演示古老的馬德保半球實驗,如果能親自演示這個實驗那當然是很好,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真正的演示該實驗,而是以教科書上的圖片為教學“演示”器材,也就是說只是在紙上談兵而已,對于老師來說該實驗很好理解,但對于學生來說理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更別說透徹理解。因為大氣壓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沒有進行真正的的實驗,學生是感覺不到馬德保半球實驗的威力的,這樣以來就不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只能是牽強的理解。另外,對于該實驗老師又無法進行復古式的演示,因為你不可能去找那么多的馬匹和較為寬廣的場地,進而導致該實驗必須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中學物理教學中,另一個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這個實驗也是非常重要的,該實驗不但能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而且還可以測出大氣壓的數值。然而,該實驗中要用到水銀,水銀是
有毒物質,做實驗還要考慮到安全問題,所以托里拆利實驗就不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而只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看。和上述馬德保半球實驗一樣,不能讓學生親身感受,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實驗驗證印象。這樣導致學生對所學相關知識記憶不深,理解不透,也不能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回歸生活的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大氣壓強的驗證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很難的教學點,因為大氣壓存在的教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學生對此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不是很好。物理學本身具有探究性,學生通過學習,應該能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進而達到實驗驗證這個目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推理能力起著重要作用[2]。
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我們知道大氣壓分為三層,分別是0—11km的對流層,11—20km的同溫層,20km以上的電離層。在重力場中,氣體分子受到兩種作用,分別是“無規則的分子熱運動”和“重力”作用,分子的熱運動使得分子平均分布,而重力作用使得分子向地面運動。大氣壓強隨高度而改變,公式如下:
公式中T為恒溫,P0為地球表面的壓強,h為高度,μ為氣體摩爾質量,R是普適氣體常量。所以,大氣壓強產生的實質是由于氣體分子的熱運動,導致氣體分子對物體表面撞擊而產生的[3]。
3多角度驗證大氣壓存在實驗教學法
對于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盡管大氣壓強這節內容非常抽象,但通過我們采用比較好的教學模式,運用“擴散思維”教學,本教學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該抽象概念。在中學大氣壓這節的教學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品,自制教具,對大氣壓存在的驗證主要通過以下幾個實驗驗證。
3.1 水杯實驗
準備好一個水杯、一塊比杯口稍大的正方形玻璃片、砝碼若干、鉤釘一個、水槽、水、膠水,接下來把鉤釘用膠水固定在玻璃片中央位置上,用水杯從水槽中盛一杯水,必須裝滿,之后把玻璃片沿著杯口輕輕的水平推移直至把杯口完全封閉為止,最好是杯口落在整個玻璃片中央,最后用手壓著玻璃片將水杯慢慢倒立,玻璃片不會掉下來,然后輕輕在鉤釘上加砝碼,加到合適為至。此過程中對玻璃片進行受力分析,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水的壓力F壓,大氣給它的托力F氣,如圖1所示。
設實驗中杯的半徑為r,高為h,玻璃片的質量為m,則可得
式中P為大氣壓強,S為杯口面積,而P由公式(1)可得。
在公式(1)中P是理想化的,必須對它進行修正,一般都會通過多方過程的方法對它進行修正,最后得[4]
把(3)帶入(2)得出
水杯一般是圓柱臺型,也有成圓柱型的,如果是圓柱型的那就很好計算它的體積,而圓柱臺型的則不易。其體積可按下列公式算出
式中S(x)為面積,取微元可得
式中y(x)是杯型側面圖中看到的曲線,這里把杯子的體型看作是曲線y(x)繞x軸旋轉而成的,則
從而得出壓力F壓
在整個過程中,受到的合力為
由公式(9)可以計算出能加在鉤釘上的最大砝碼重量。
3.2 氣球水杯實驗
準備一個氣球、橡皮筋,相對較深的水杯、易燃小紙片、打火機,把小紙片用打火機將其點燃并迅速投到深桶水杯中,很快的將氣球膜用膠皮筋固定在水杯口上,過一會兒發現平整的氣球膜凹向杯里,從而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3.3 多媒體Flash實驗
根據實驗原理,用Flash軟件模擬實驗,演示實驗中震撼的場景,比如用Flash做馬德保半球實驗、托里拆力實驗等等,以形象的形式展現出物理情景,方便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記憶。
4總結
驗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通過利用不同方法,詮釋同一個物理知識,引導學生多維思考問題,教會學生遇到問題不一定按部就班的去做,而是懂得選擇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出發解決問題,學知識解題如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一樣,要讓學生達到“從物理走向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宏.創新教育與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3,(5):103.
[2]羅運文.中學生在探究“大氣壓強”過程成中的推理[J].現代中小學教育.科學探究,2005,(1):41.
[3]楊守波,胡長杰.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J].實驗室科學,2007,(3):137-138.
[4]梁業廣.大氣壓強的精密計算[J].廣西物理,2000,2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