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艷 高海龍
摘要:依據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學過程的現狀,分析職業院校電子商務課程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創新,設計實踐環節和考核方式。通過有效教學方案的探究,達到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目標。
關鍵詞:電子商務;教學模式;高職 1引言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掌握實踐技能,畢業后能直接上崗,成為高職院校教師探索的問題。電子商務課程中,學生能否掌握中的安全與電子支付、開發與實現技術、網絡營銷技術、物流配送技術、移動電子商務及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對學生的專業水平及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影響。
2現狀及問題分析
⑴電子商務課程偏重概念的講解,寬泛而無生氣;而高職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在教學方法的選取上,教師一般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加強。
⑶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的能力不強。教師不能很好的教給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學生很難將兩者有效地連接起來。
⑷與崗位對接能力較差,學生難以通過實驗提升應用操作能力、解決崗位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⑸考核方法單一,一些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得不了高分,打消了學生學習相關技能的積極性。
3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
在電子商務的傳統教學過程中,一般是按照課本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實施教學活動,但是針對目前的教科書種類繁多,難免出現了魚龍混雜的情況,每本教科書的編排順序差別很大。
通過對課程主要內容的探究,將整個教學過程分成了電子商務基礎知識、電子商務安全與交易模式、電子商務開發與實現、電子商務營銷與物流和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五大部分,每一部分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并整理出十大實訓題目和最后的整體課程設計,讓學生在循序漸進完成任務的同時,達到能力培養的目標。
4“基礎+專業+綜合”教學模式構建
通過對電子商務課程及高職學生的認真分析與研究,以實際工作崗位中所需完成的業務能力為教學內容。通過加入淘寶網上開店、實際存在的企業網頁制作、搜索引擎優化等案例,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通過專業商務網站建立的實踐鍛煉學生的專項技能;通過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通過這種“基礎+專業+綜合”的教學模式,來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學校走出去就能直接工作。
5實踐教學設計
實踐環節的設計遵循了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學習規律,設計為六大環節:
⑴課堂實訓: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瀏覽器的使用、電子支付工具的使用、企業頁面建立等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⑵綜合實訓:在上機實訓中,每次安排一個完整的實訓任務,讓學生通過PHP設計動態程序,并連接到APMServ5.2.6,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
⑶開放實訓室:開放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實訓室,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性練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設想和規劃方案建立電子商務網站。
⑷校內課外實踐:成立了由校內專業教師帶領的電子商務工作室,參加校園網站及各系部網站的建設工作。如參與學生處網站建設、系部網站建設等項目、在淘寶網上開設店鋪進行實際營業等。
⑸參加各種電子商務相關崗位的培訓:在學習期間,積極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參加電子商務師、網絡安全工程師、網店美工、網店客服、網頁設計師、網絡營銷師等相關證書培訓,并考取相應的證書。
⑹采用遠程實訓室:設置了遠程登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登錄,完成相關實訓項目。遠程實訓如學生親臨實訓環境,遠程實訓室不僅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且還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能得到教師的指導。
6考核方式改革
本課程屬于實用性比較強的課程,必須加強過程性考核和應用能力考核。將考核的重點放在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協作能力。采用職業能力考核與職業素質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測評。其中職業能力考核分成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理論部分占30%,實踐部分占40%;職業素質考核分為團隊協作能力和職業道德部分,其中,團隊協作能力占15%,職業道德部分占15%。
7結論
通過對電子商務課程對應的崗位進行充分的調研,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及學習能力的分析,得出本門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形成符合高職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情境和教學模式,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電子商務課程,掌握相關技能。
[參考文獻]
[1]王忠元.電子商務概論與實訓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電子商務中級認證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戴建中.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部辦公室.電子商務應用與實訓[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