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爽
摘 要:當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正處于一個關鍵時刻。回望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拾當初這一重大轉折的決心與勇氣,對于當下深化改革顯得格外重要。新一屆中央領導層履新伊始,“深化改革”的議題就提到了極為重要的戰略高度。今年適逢中共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周年,也是改革開放戰略35周年。在備受矚目的今天終究該怎樣進行進一步的改革,最為重要的就是考慮當今的時代背景,在認真細致的考察國際環境下,將改革進一步深化完善。
關鍵詞: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國際環境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8-0004-02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決了中國往何處去和未來怎么走的兩大問題,35年后的中國再次面臨何去何從的抉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是要統一全黨的認識,即改革開放已無回頭路可走,現在必須回答和解決如何繼續縱深發展的問題。三十年前的三中全會從農村破題,扭轉了中國的航線,彈指一揮間,時間又將中國帶到了一個岔路口,在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會議中定位于研究中國改革發展問題,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
一、國際經濟發展狀況
2013年國際經濟仍處于復雜的調整期,并沒有實現經濟的強勁增長,但積極因素和亮點在增多,其增長形勢略好于2012年。但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國際經濟形勢仍舊低迷。世界經濟依然脆弱。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相對于世界經濟來說略微好些,亞太經濟依然低速增長,歐元區自去年主要國家政權交接以來,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歐債危機對歐元區影響依舊嚴峻,日本在安倍政府經濟政策刺激下稍有增長,但效果依然不好,新興經濟體增長依然承受巨大壓力,增長緩慢,通脹壓力大。因此,世界經濟將繼續復蘇,但復蘇步伐依舊緩慢,經濟基礎依然脆弱,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依然存在。
(一)世界經濟在低迷中緩慢復蘇
隨著歐債危機的持續增加,美國的經濟也在繼續走低,政府自身的負擔也遠遠超過國會的承擔范圍,大量的商品滯留在美國及歐洲國內,不斷增長的債務危機極大地影響了歐洲各國的發展,因此不得不在低迷的經濟中尋求好的經濟生存之路。但是隨著跨國公司及各國政策的不斷改善,各國在積極地財政政策下,刺激了本國的經濟發展,因此世界經濟是在艱難的復蘇。以美國和歐盟為例,他們一再放棄“放任自流的”政府形象,反而變為更加負責的“守夜人”政府,在這種緊張的經濟形勢下,它們主要采取繼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就業、擴大公共開支、降低利率積極地促進內需,大力的促進私人消費[1]。因此從當前的形式上看,世界的經濟在向前發展。與此同時,各國把經濟的重點也放在對外的聯系和銷售上,擴大各國的銷售及進貨渠道,也是各國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應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的低迷大潮中,每個國家都不能善其身,要想在這種不積極的經濟發展下,尋求好的發展,最好的方式莫過于捆綁式的共同發展。例如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日本,在這種低迷的經濟中,雖身處亞洲,但是仍受到了較大的波動,陷入了經濟的停滯狀態,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日本不得不再將“求助的雙手”伸向美國、歐洲乃至世界,因此在持續的量化寬松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下,經濟低迷態勢逐漸扭轉。
(二)全球金融形勢總體趨向好轉,部分國家經濟震蕩
自2014年以來歐洲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美國的匯率也趨向平穩,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仍有一些國家,經濟仍然呈現低迷態勢,日元貶值,韓國和俄羅斯的財政負債上升,主要原因是小的國家無力承擔太多的財政負擔,他們的財政金融發展受到了國內政治及世界經濟的影響。日本在2013年受釣魚島政治爭端問題與中國的經濟出口大幅度減小,這為日本本來就嚴重低迷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日本原本依靠的是美國,而美國也在困難的經濟形勢下,因此對于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在短時間內很難在走向經濟好轉的道路,政黨內部為了轉移群眾的視線,將其政治放入對外的爭奪和挑釁,以此來滿足國內不滿的呼聲,這正是部分國家的真實寫照。大國的投資者,更加不愿意把自己的資金流入到這種國家,國內的生產也將陷入衰竭狀態。
一些經濟同盟國的遭遇也是如此,在種嚴峻的形勢下,一些國家面對此種經濟態勢,不得不想方設法脫離其經濟的聯系,在困境中求得獨善其身。例如歐盟的經濟發展持續走低,法國就想脫離歐盟的經濟影響,遠離其各種法律規定的桎梏,在并不簡單的經濟形勢中,減少束縛快速發展。但是經濟的發展和聯系往往交錯復雜,誰也無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獨善其身,因而法國無法退出歐盟。但是畢竟歐洲整體的經濟財富和經濟支撐力比較強,在2013年歐洲的經濟也在眾望所歸下持續呈上升態勢,平穩了歐盟組織內的各國焦灼的經濟發展狀況。
(三)發達經濟體走勢繼續分化,新興經濟體有望平穩回升
一些大國論的學者經常說:美國的經濟不是美國自己的經濟,而是世界的經濟。其占據百分之六十的世界市場份額,因此世界經濟要想平穩發展,首先保護好美國的經濟。但2013年在美國財政赤字持續走低的影響下,美國的政府無力在進行經濟的調控,因此關閉了美國的政府,但是實際上美國的經濟仍然是上漲的,這只是美國寬松的財政政策下的一個幌子,美國為其推動經濟全面復蘇,擴大了政府的開始,緩解了就業壓力,隨著美元的貶值,其個人消費包括旅游,學習的收入也逐漸增加,這個增加的過程一直是市政府這只看不見的手在起著重要的作用[2]。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聯合體,其所占有的經濟份額是西方國家整體的三分之一,因此歐盟的經濟回轉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隨著德國總理、法國總理等其他國家大選的結束,其經濟也在政治的穩定下持續好轉。無論是新的總統還是舊的總統,領導人上臺總會帶來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和新的經濟浪潮,這也會促進經濟的整體發展。同時歐盟也積極采取刺激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改變管理機制,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3]。在2013年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也是十分密切的,以中國為例新的領導人上臺后,并沒有先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招手,而是趨于發展中國家和新的經濟聯合體,畢竟世界全球化的腳步逐漸加深,經濟發展也不僅僅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能控制的,在新的經濟環境中,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必須面對環境。因此一些發展中國家都秉承著互幫互助、互信互利的態度,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求得共同的發展。因此相對于新的經濟體而言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二、國際政治動態
當前的世界處于明顯的變化之中,充滿著各類不確定性,這意味著今后的中國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外部環境。各大國面臨的各類國內困局強烈地昭示著世界正處于一個“真空”狀態,沒有任何大國現在能為其社會提供良好的和有真正持續活力的生活方式,因此世界格局仍處于變化之中。地區間的戰爭仍持續不斷,各聯盟國家也處在分化瓦解當中,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一)國際局勢總體呈緩和與穩定,但局部性的動蕩與緊張有所加劇
當前,大國關系繼續以合作為主調并保持相對穩定。美歐、美俄之間因伊拉克戰爭出現的矛盾有所緩和,雖然雙方之間深層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關系在臺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系中的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鞏固,合作關系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系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干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繼續,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雙邊關系發展大勢已不為局部問題所左右;中印政治與經濟關系均保持積極態勢,對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對穩定的大國關系,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
endprint
(二)多極化趨勢愈演愈烈,但霸權主義仍然存在
美歐日及俄中等主要國家和戰略區域決定世界格局的態勢,美國仍然是唯一超級大國,歐亞大陸繼續是世界政治的地緣基軸,非洲和拉丁美洲及亞洲的多數國家盡管不乏快速成長的“新興實體”,它們的戰略依附和半依附位置沒有較大的改變[4]。
發展中國家的興盛,奠定了多極化趨勢健康發展的基礎。發展中國家作為重要的和平力量和經濟力量,在地區事務和國際事務中,特別是在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許多發展中國家通過區域合作與國際合作抗衡超級大國,有力地制約了超級大國的單邊主義傾向。歷史證明,不管是單極格局還是兩極格局,歸根到底都是霸權格局,都是少數國家對多數國家的操縱、控制和支配。靠武力來維持霸權格局,不能帶來和平,并且是引發戰爭的一個源頭。由一兩個超級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嚴重阻礙各國的普遍發展,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長期處于貧困和落后狀態的一個根源??梢愿爬ǖ卣f,世界格局多極化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需要,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需要,是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的需要。因此,世界格局多極化是國際關系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國際恐怖主義反彈強烈形勢嚴峻
今年以來,國際反恐形勢出現若干新動向,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恐怖主義襲擊頻率增加,活動范圍、襲擊規模擴大。西班牙、俄羅斯等地先后遭受嚴重恐怖主義襲擊,舉世震驚。
有效的反恐斗爭應更多倚重司法、公共安全、情報和金融體系中的資源和手段而不是軍事手段,而消除恐怖主義的根源更有待于經濟和社會政策的配合。除非別有動機,將反恐斗爭與戰爭簡單地畫等號,不僅牽強附會,使反恐斗爭傷及大量無辜,而且難以觸動恐怖主義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地區性的恐怖事件不斷涌現,以致影響國家安全,例如中國新疆地區的恐怖分子襲擊事件頻發,“天安門前縱火事件”,利比亞的人體炸彈事件等等,世界上每天都上演著恐怖分子的襲擊事件,它已經越來越威脅和影響地區的穩定和發展。
三、結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推進新輪中國改革發展描繪了新藍圖,做出了新部署。是推進新一輪中國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結合中國實際學習、貫徹好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全黨全社會首要的政治任務,此外我們要結合中國各地區區情,審視世界環境,認真貫徹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同時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指引下,中國的發展會更加完善,制度建構更加完善,中國夢也會即將實現。
參考文獻:
[1]蔡拓.全球化觀念與中國對外戰略的轉型——改革開放30年的外交哲學審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11).
[2]高祖貴.國際金融危機催化世界大變革大調整[J].亞非縱橫,2010(2).
[3]劉江永.發展中國家興起改變時代與世界格局[J].現代國際關系,2009(11).
[4][美]B·蓋伊·彼得斯.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