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
(桂林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廣西桂林 541004)
皮革產品檢驗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分析
劉影
(桂林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廣西桂林 541004)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皮革類產品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并且使用率也越來越高。皮革的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受到檢測部門及消費者的重視。本文是作者從事多年檢驗工作以來遇到的皮革產品質量問題,以及近年來一些國家級質檢機構對皮革產品進行統一監督抽查所檢驗出的質量問題進行分類分析。總體來說,主要是皮革強力、皮革色牢度、皮革有害物質以及皮革異味等質量問題。作者從產生質量問題的根源著手,對皮革質量問題的分析深入淺出,目的是使廣大消費者了解皮革制品的質量安全,從而選擇更安全更質優的皮革產品來提高生活水平。
皮革 皮革質量 皮革強力 皮革色牢度 皮革中的有害物質 皮革異味
皮革是指由動物皮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的加工處理所制成的一種堅固、耐用物質,簡稱革。皮革材料用途廣泛,不僅可用于服裝生產,而且是居家裝飾、制造箱包等的高檔傳統材料。以皮革為原料加工的皮革工業是最古老的工業之一,是輕工業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我國加工皮革已超過一億標準張(折牛皮),皮革產品進出口值達130億美元;占世界皮革貿易總額的32%,已經成為世界皮革生產、加工及貿易中心。
近年來,檢驗機構和消費者對皮革產品質量關注度不斷提高,皮革產品也相對其他生活用品價格高昂,為更好的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我通過自己對皮革產品的質量檢驗以及收集的一些國家皮革產品統檢結果發現,皮革類產品質量問題主要是以下幾類:皮革強力(如皮革撕裂力等)、皮革色牢度、皮革中的有害物質(如甲醛等)、皮革異味等。并就這些問題對其生產工藝以及形成原因進行具體地分析。
撕裂力是衡量皮革強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對皮革服裝尤為重要。撕裂力的概念:是將規定形狀的矩形皮革試樣(中間開有孔洞),放在拉力試驗機的上下兩個夾具的測試鉤上,拉力試驗機運行時達到的最大負荷值為試樣的撕裂力。撕裂力也可解釋為皮革抵抗外力撕裂作用的能力。皮革服裝要保證正常穿用,必須有一定的撕裂力指標來支持。服裝用皮革規定:羊皮革≥1lN,牛馬皮革≥13N,其他小動物皮≥9N。
皮革耐折牢度是衡量皮革及涂飾層耐彎折性能的指標,人在行走時,鞋面材料會發生無數次的彎折,這就需要鞋面革有一定的耐折牢度,以保證皮鞋鞋面材料在一定的穿用時間內,不出現裂紋,無損壞,因此涂層耐折牢度是鞋面革的一項重要指標。皮革試樣在規定的測試儀器上往復曲折,直至革面或革身產生變色、起毛、裂紋、起殼、掉漿等現象為止,以曲折次數表示皮革耐曲折性能的好壞。
制革生產過程一般分為準備、鞣制、整飾三大工段。準備工段是將原料皮變為適合鞣制狀態的裸皮;鞣制工段是將裸皮變成革,使生皮發生質的變化;整飾工段是使革在外觀和性能上達到使用要求。(1)準備階段的主要工序包括浸水、去肉、脫毛、浸灰、脫脂、軟化和浸酸。準備階段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料皮上一些對制革無益的成分,比如:毛被、血污、脂肪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質等。并對原皮的膠原纖維進行松散、軟化處理,以利于后工序的加工處理。(2)鞣制階段,主要工序包括預鞣、鞣制和復鞣。這個階段是制革的關鍵階段,通過鞣制工序,膠原纖維在結構上發生了變化,即從生皮(原皮)轉化為可以長久保存的、具有使用功能的皮革。(3)整飾階段,主要工序包括削勻、中和、染色、加脂、干燥、平展、磨革、涂飾和壓花。此階段主要是對鞣制后的皮革進行整飾,從而得到不同花色品種的皮革。比如,經過染色、涂飾和壓花得到不同顏色和花紋的皮革,通過削勻、加脂和填充等得到不同厚度、不同柔軟程度的皮革。
從制革工藝上來看,皮革的強度主要取決于準備階段和鞣制階段,以及整飾階段的削勻工藝。消費者選擇皮革時,應選滑爽、柔軟、豐滿、彈性好,厚薄一致的皮革,這樣的皮革是好的工藝制作的皮革,強度之然就會高些,反之則強度減弱。
皮革的耐水染色牢度、耐酸汗漬染色牢度、耐堿汗漬染色牢度、摩擦色牢度,這些項目不合格可能引起顏色遷移到其服裝上活皮膚上,容易掉色,影響美觀、危害健康。其中,消費者最易檢驗的是摩擦色牢度。摩擦色牢度是皮革受摩擦作用,皮革表面顏色、涂層發生變化或轉移的程度。摩擦色牢度檢驗時用標準規定的白色襯布或白色毛粘,在一定的壓力(測試頭質量500g、1000g)下,在皮革表面進行往復式摩擦(以干的白色襯布或白色毛粘進行往復摩擦為干擦,以濕的白色襯布或白色毛粘進行往復摩擦為濕擦),并用標準灰色樣卡評定皮革顏色的變化和白色襯布或白色毛粘的沾污情況。消費者也可以自己拿白棉布進行擦拭試驗(濕摩擦最明顯)。摩擦色牢度是衡量皮革是否脫色的指標,也是皮革服裝和其他皮革制品的重要檢驗項目。
影響皮革色牢度的工藝是:染色、涂飾和印花。皮革染色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其基本歷程可以分為吸附、擴散和固定三個階段。(1)染料由溶液中被吸附在皮革的表面,吸附時速度較快,染色一開始就能達到平衡。(2)染料向皮革的內層擴散(滲入),打破了表面的吸附平衡,這時,又從染浴中吸附染料建立新的平衡,如此不斷地擴散、吸附,染色過程向前推進。(3)染料在皮革纖維上固著。這個過程既有物理的作用(如分子間的引力)又有化學的作用(如氫鍵、離子鍵、共價鏈和配位鍵的結合)。影響染色的因素有:染色的PH值、助劑的應用、機械作用、時間等。其中,在成品中反映最明顯也是最有危害的是染浴的PH值。染液的pH值偏低時,顏色偏濃,滲透不足。提高染浴的pH值,有利于染科的滲透,使上染速度減緩,使染色均勻。染液的pH值太高,則滲透較深,表面色澤偏淡,染液中剩余的染料較多。在實際生產中,為了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使皮革顏色濃艷,初期pH較高,后期加入適量的有機酸,以降低染液的pH值達到固色的目的。若最后浴液過酸,則色澤艷麗、濃郁,但容易掉色,對皮革壽命也有影響。涂飾與印花工藝對皮革色牢度的影響原理和染色工藝的影響原理相近,這里就不進行詳細描述了。
皮革中的有害物質是指:甲醛、六價鉻、及偶氮染料。在皮革和毛皮生產過程中,有時要用甲醛或其他醛類物質進行鞣制,或作為固定劑使用,大多數甲醛產生于鞣制和復鞣中,應用于涂飾后起固定作用的甲醛也是皮革中甲醛的直接來源。甲醛是一種無色的,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對人體感官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輕者可刺激人的眼睛、皮膚和黏膜,嚴重的可引起呼吸道發炎和皮膚炎,在歐盟甲醛被列為一類可致癌的物質。一些發達國家對皮革中甲醛含量均有限制。例如,德國規定:鞋類產品甲醛含量〈150mg/kg,家具革甲醛含量〈150mg/kg。
皮革中的六價鉻離子具有相當的毒性,六價鉻離子的毒性比三價鉻離子高100多倍。皮革制品若與人體直接接觸,游離的鉻離子很容易隨汗液進人體體內,導致皮膚損傷、各種疾病甚至癌病的發生。為此,一些發達國家都對皮革制品中游離的六價鉻含量做出明確的規定和限量,最高限量一般在5mg/kg以下。實際上皮革生產過程中所用鉻鞣劑中的鉻離子是三價鉻離子,但在皮革中往往能夠檢出六價鉻離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非常復雜,可能是由于皮革中所用的加脂劑或皮革加工過程中較高的pH值條件以及加熱、光照、濕度等原因將三價鉻離子氧化成六價鉻離子所致。無論如何,控制皮革中的六價鉻是非常必要的。
偶氮染料是指分子結構中含有偶氮基的染料。禁用偶氮染料是指可裂解一種或多種規定的有害胺類的染料。經過測試,其含量超過30mg/kg,被視為皮革和毛皮在加工過程中使用了禁用偶氮染料,有害芳香胺可使人體致癌。因此,皮革和皮革制品中應禁止使用可裂解釋放出一種或多種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皮革是用動物皮為原料經過復雜的物理和化學加工過程而制成。在制革過程中,會加入各種酸和堿處理皮革,加入各種加脂劑進行加脂,以及用各種填充劑進行填充,最后還要用涂飾劑進行涂飾。由于皮革原料皮本身就有氣味,再加上制革過程中的各種皮革化工材料,形成了皮革特有的氣味。由于原料皮種類不同,以及所用皮化材料的不同,皮革的氣味有輕有重。比如加入魚油的皮革或多或少會帶有一些魚腥味;用溶劑型涂飾劑進行涂飾的皮革會帶有一些溶劑的氣味等;在皮革、毛皮制品中還會存在膠粘劑的氣味,甚至有甲醛、苯的氣味。顯然,一些有毒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健康是不利的。在QB/T2725—2005《皮革氣味的測定》標準中,將氣味的等級分為五級:
l級:沒有引人注意的氣味;2級:稍有氣味,但不引人注意;3級:明顯氣味,但不令人討厭;4級:強烈的,討厭的氣味;5級:非常強烈的討厭氣味。
皮革及其制品因有其特殊性,或多或少都會帶有一些氣味,但在汽車坐墊革、沙發革等皮革中,皮革的氣味會比較明顯,應該加以控制。
[1]陳高明.采用先進技術加快產業改造——世界制革技術發展狀況評析.中國皮革vol.30 No.1 Jan.2001.
[2]馬興元,國峰.皮革異步染色法[J].皮革科學與工程,2000,10(1):31-33.
[3]高洪德.皮革的印花方法[J].染料與染色,1987(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