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大可 王晨 宋自偉
(中石油冀東油田陸上油田作業區,河北唐山 063200)
企地關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湯大可 王晨 宋自偉
(中石油冀東油田陸上油田作業區,河北唐山 063200)
油氣田企業是礦藏開采企業,在油氣田進行油氣開采的過程中勢必和油礦所在地的工農業生產發生一些沖突或者關聯,存在相互的影響和制約,維護好油氣田企業的企地關系,建立良性的企地和諧氛圍,即能保證油氣開采的有序進行,同時還能避免或者減小對鄰近工農業生產的影響,本文就是對做好企地關系的研究探討。
企地關系 工農糾紛 補償費用 聯動溝通機制
自2010年3月17日陸上作業區成立以來,根據油田公司機關職能調整,原土地處土地管理及工農關系協調職能轉劃到生產處,公司根據實際情況改變了以前土地管理和工農關系協調統一集中處理的管理方式,采取了生產運行處歸口協調管理和基層單位屬地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探討和完善目前的管理模式,更好的促進工農關系協調工作的開展,已經受現實管理的需要迫在眉梢。
陸上油田作業區成立后,根據公司的統一要求,將原柳贊油田探礦區域、高尚堡油田探礦區域、老爺廟油田探礦區域及唐海油田探礦區域四大礦區全部劃歸陸上作業區管理,國土面積34625.3畝,占公司全部土地資產的60%左右,涉及唐山市區的行政縣有四個(灤南縣,豐南縣,唐海縣,樂亭縣)和一個省直屬單位河北省冀東監獄,涵蓋23個鄉鎮、農場及勞改支隊,而且生產區域大多屬于灘涂養殖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環境要求敏感,農業基礎設施多,工業生產建設和農業生產建設多有沖突。
根據2010年3月到2010年12月30日截止時間內工農關系統計數據顯示,從引起工農糾紛的緣由來分,主要有環保糾紛型,如原油生產泄漏污染,井下作業或鉆井污染,噪音超標,震動,煙塵污染等類型;企地共建型,如油田公司使用地方道路,在未辦理土地他項權利(地馭權)以協商方式和地方共用,地方政府要求油田公司給予資金援助和支持維修道路和道路附屬的農業生產輔助設施(如過水涵管);地方建設與油田生產建設沖突型,如曹妃甸國際生態城建設對油田的影響;油田建設臨時占地型,主要是由于油田產能建設擴展需要,為了保證工程的及時開展對無法或者征地困難的土地,同地方協調臨時征用土地;施工工程建設地方干擾型,施工區域和地方土地交界處,地方以各種理由阻撓建設,或要金錢或要承包施工項目,或者以車輛碾壓損壞道路要求補償等。從工農關系引起的行為主體區分,主要有地方個人或者企業干擾型,個人或者企業以上述工農糾紛的各種理由引起;地方政府要求援建型,地方政府以鄉鎮或農場基于共建道路或橋梁等維護改造要求資金支持。
陸上油田作業區成立以來,根據公司的《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工農關系管理暫行辦法》的文件要求 ,在組織機構上將土地管理和工農關系協調職能相應轉劃到生產運行科,配備了專職副科長一名,以及科員一名。在管理上認真執行“辦法”的各項條款要求,積極認真的開展相關工作。通過試運行,陸上油田作業區工農關系的協調處理還是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根據公司文件的管理要求“公司基本建設、重點工程等項目,建設單位是工程建設過程中工農關系協調工作的主體”,雖然公司管理文件在制度上做了明確的責任劃分,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陸上油田作業區是生產一線單位,承建于四大礦區的基本建設或者勘探開發建設項目,從本質上都是以確保陸上油田作業區產量任務的完成為核心目開展的。發生于四大礦區的工農糾紛,地方個人和地方政府不對糾紛引起的責任主體做區分,而是簡單的采取挖斷道路,攔截車輛,或者阻止施工等手段,所以一起工農糾紛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油區全部的生產工作都處于癱瘓或停滯狀態。針對以上的情況,作業區雖然積極向兄弟單位反饋信息,向生產運行處及時匯報,但是由于責任主體畢竟不是陸上油田作業區,所以無法直接就相關的糾紛同地方政府協商談判,往往工農糾紛使作業區成了直接的受困單位,但是卻束手無策。
由于公司機構改革以前,各單位工農糾紛的協調處理,統一歸口土地處,無論是資金渠道還是償付方式都有統一和規范的制度保證,機構改革調整后,把部分責任劃分到了二級單位,但是從陸上油田作業區內部的管理上出發,每年的生產費用都是根據生產指標確定的成本來劃分費用總量的 。通過機構改革重新劃分和分配的工農協調工作,所需要的費用并沒有在生產成本中給予單獨列支。特別是目前油田公司大政策上降本增效,生產成本一再壓縮,本來生產建設的資金就不寬裕,如果非要作業區從成本中劃分出資金來作為工農糾紛的補償資金,勢必造成生產成本的擠占和成本指標任務完成難度的加大。其次在工農糾紛的補償方式上,從目前的財務管理上,應該還缺少規范的途徑,從油田企業的成本管理方面,也并未有工農糾紛補償這項管理費用。所以直接的困難就是資金給付方式上不明確,陸上油田作業區也無法接受在財務審計中承擔相應責任。
對于20萬元以下的工農糾紛,按照“辦法”要求是必須責任單位自己承擔處理的,但是面對地方政府或個人提出的各類工農糾紛理由,缺少統一成文的補償標準文件。比如在國家征收集體土地過程中,各地區政府給予的征地補償都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和原則,有最低額度和最高額度。同樣目前各二級單位在具體執行中,缺少油田公司成文的具體指導細則和標準。《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工農關系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各單位在工農關系協調補償工作中,要牢固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思想,切實履行補償責任,杜絕“花錢買工期”的思想,避免因施工補償標準、范圍的擴大和不統一而引發周邊鄉村相互攀比、漫天要價的現象發生”,本條規定的出臺僅停留在指導精神上,缺少有詳細的指導標準和文件,成了一紙空談,二級單位具體的操作人員辦事成了無法可依,也缺少低氣。對推動積極協調處理工農關系從制度上沒有保障。
目前工農糾紛協調處理按照原則基本依托于各縣成立的支援重點建設辦公室。從地方政府的配置看,其職能是協調處理企業和地方政府或個人之間的矛盾。但是從制約和約束各地方鄉鎮政府來說,支援重點建設辦公室一個科級單位去作工作,從原理上操作性差,從情理上無法執行。根據一年來處理工農糾紛的起數上,其發生的頻率環比增長50%,雖然有些是客觀的原因,但是不排除里面有農場鄉鎮個別管理人員從個人利益出發造成的不必要工農糾紛。所以建立油田公司和地方縣級政府定期的協商溝通機制,杜絕不必要的糾紛的發生勢必起到巨大的作用。
東油分局對于出現針對油田的一些不合法的行為,不積極干預和制止,往往東油分局以工農糾紛不插手為理由,東油分局的工作不積極有其自身所處地位和環境的原因制約,同時也有積極性未得到有效調動的原因。針對工農糾紛中的群眾試探性以牽強理由攔截車輛,干擾施工要求給油索錢的個人行為可以借助東油分局較好的協調處理。但是針對地方政府直接安排或授意的以影響生產為手段要挾油田處理工農糾紛的問題,對于東油分局來講,執行很難開展。所以對于油田企業來說,缺少維權的法律和制度,而且油田企業從維護和地方政府長期的關系方面來講,也不適宜過多動用法律手段或者強制手段如派出所來協調處理工農糾紛。
針對油田公司工農關系協調管理的目標和各二級單位管理的實際需要,本著實事求是、積極有效、保障生產的原則,根據地方政府部門的相應法律法規制度,為更好的協調處理油田企業以后的工農糾紛,必須使工農糾紛協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糾的道路上來[1]。
首先明確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冀東油田公司工農關系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細則,特別是針對各類工農糾紛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類型,根據每起糾紛判定決定補償標準的關鍵要素,確定補償金額的計算方式和補償限度,制定詳細的工農糾紛補償細則,使各類糾紛補償有法可依,便于相關操作人員具體執行。在制度建設方面,可以參照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等相關國家和地方法律制定出工農糾紛補償標準細則。而且該細則必須在征求地方各級政府的意見后完善,取得地方政府的認可和同意,以地方政府名義要求各級部門遵照執行。這樣就可以從制度上保證工農糾紛處理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如江漢油田就和所在地政府做過這個方面的工作,于2007年潛江市政府發過潛政發〔2007〕55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工農關系協調維護油田生產秩序的通知》,該文件在相關條款中明確了補償費用指導標準和工農糾紛處理的原則[2]。
從《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工農關系管理暫行辦法》試運行一年來,對比以前土地管理處的管理模式,還是需要一個部門統一歸口管理,避免各二級單位之間執行制度的不協調性,導致工農糾紛反倒成了內部單位之間推委扯皮的內部糾紛了。確保各類工農糾紛得到及時有效開展,建議還是由生產運行處統一協調管理,各基層單位全力配合。責任主體的劃分由事前行為轉變為事后行為,工農關系處理完后,由生產運行處確定責任主體,責任主體承擔相應費用。起到糾紛發生后,各部門同時行動,確保糾紛解決過程中生產運行不受影響,糾紛處理完后,共同探討分析確定責任主體以及以后預防處理措施。
二級單位之間對工農糾紛責任主體扯皮的主要根源還是出在資金上,由于資金來源的不確定,必然沒有單位會主動承擔需要補償的工農糾紛和共建項目。各單位工農糾紛費用的控制和計劃、分配由生產運行處統一協調制定考核制度,作為單位生產管理考核的一項內容,控制各二級單位年度工農糾紛總費用,同時對各單位工農糾紛費用發生情況實行年度審計,核實制度執行情況,檢閱各單位是否在工農糾紛補償中不按制度執行的違法違紀行為。由油田公司財務部門出文制定明確的工農糾紛補償的管理規定,規范資金出入情況。
在一年的工農糾紛費用中,共建道路或者臨時占地糾紛費用占比重較大,費用多,建議在共建道路的維護、建設、管理上做出明確協議規定。臨時占用或使用后,依法通過國土部門取得土地的他項權利(地馭權)[3],通過協議和正規合法的土地權利爭取公司的合法權利,減少相應糾紛和費用的產生。
通過建立定期的聯動溝通機制適時解決工農糾紛的發生,分析原因,建立完善的透明處理方法,有效抑制不合理的工農糾紛的發生,處理重大的工農糾紛。
針對油區養殖戶或者農戶無理的要求作業隊給油索錢的行為,積極調動東油分局及時出警,打擊非法試探性違法的發生。杜絕吃拿卡要情況的滋生,為油區建立一個良好的企地關系氛圍。
[1]楊國才.工農關系調整的路徑比較與現實選擇.農業經濟問題,2010(7):10-15.
[2]中共潛江市委、潛江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支持江漢油田發展的若干意見.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湯大可,男,1981年4月生,2005年畢業于長江大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助理工程師,現在冀東油田陸上作業區從事油氣田開采管理及數字油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