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全艷++李清峰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行為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指導,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指導,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自護行為執行情況進行調查評價。結果:經干預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自護行為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護行為能力,延緩疾病發展,預防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自護行為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糖尿病屬終身性疾病,嚴重的并發癥更是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1-2]。以往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自護能力較差,直接影響了治療的效果[3]。本文給予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以分析健康教育對患者自護行為能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1999年WHO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和分型標準。男68例,女52例,年齡37~82歲,平均年齡51.4±5.7歲,病程0.5~13年,平均病程5.3±6.2年。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指導,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指導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①基礎知識教育:向患者和家屬詳細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讓患者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及并發癥有一定了解;②心理教育:針對患者被確診為糖尿病的不同心理反應給予相應的心理教育,幫助其消除不良情緒,避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對血糖造成不利影響;③飲食治療教育:飲食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糖尿病人宜食用粗纖維較多的食物,嚴格控制糖的攝入;④運動治療教育:運動可提高患者身體素質,一定程度減輕用藥劑量,利于慢性并發癥的控制,但應注意合理控制運動量及運動強度,時間不宜過長;⑤藥物治療教育:藥物治療是控制血糖的關鍵,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掌握正確、合理的用藥方法,患者切不可擅自改藥、停藥;⑥糖尿病監測教育:患者的自我監測有助于醫生適時調整治療方案,異常反應的及時發現和解決,對于治療效果的保證具有重要意義。
自護行為的調查及評定:采用2型糖尿病病人自護行為量表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自護行為能力進行評定,調查前向病人解釋調查目,并相應指導量表的填寫方法。采用Likert 5點記分法,1~5分別代表完全沒有做到、很少做到、有時做到、經常做到及完全做到。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采用t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經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遵囑服藥、血糖監測及處理高、低血糖等項目的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討論
健康教育借助科學的方法,通過計劃性、組織性、系統性的教育活動,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識,了解危害健康的因素[4],增強健康理念,自覺養成益于身體健康的生活習慣,對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探究中,觀察組患者經健康教育,自護行為的執行情況得到明顯提高,優于對照組(P<0.05)。在以往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由于普遍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造成治療效果大打折扣,而健康教育則有效解決了該問題[5]。
總之,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護行為能力,對于病情的控制有積極的影響,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鄭婕.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護理,2013,5(3):266-267.
[2]向錄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7):280-281.
[3]金福碧,鄭和昕,林玲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年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5):448-450.
[4]肖曉玲,胡秋秋,劉玉萍.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313-316.
[5]李方方.護理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作用[J].醫藥前沿,2012,2(1):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