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圖書的成本構成復雜,影響的因素頗多,要想有效降低成本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如何降低成本、降低開支也就成了出版單位的永久話題。既然是不可回避的話題,那么就有必要客觀地分析圖書生產的每一個過程。圖書印制成本不是越低越好,它不符合產品生產勞動的價值規律。只有合理控制圖書的印制成本,實現出版單位和印制廠家雙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
在圖書市場化的今天,市場開發成本越來越高,利潤率連續下滑,出版單位越來越注重出版物的成本控制。圖書的成本主要由選題開發、編校加工、作者稿酬、印制加工、運輸物流、企業管理等構成,印制加工成本是圖書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合理控制圖書的印制加工成本關系到出版企業的核心利益。圖書的印制加工環節繁多,貫穿圖書產品加工的始終,排版輸出、印刷加工和運輸物流,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相應的費用,單獨一個環節費用不大,匯總起來就構成了圖書的大部分成本,合理控制好每個生產加工環節的成本就等于控制好圖書的主要成本,為圖書的利潤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一,有計劃地進行排版輸出
書稿在交付出版單位后,第一個生產環節是書稿的排版,它是圖書生產產生成本的第一個生產環節。20世紀末,計算機排版在圖書領域的應用大大地降低了排版工作的勞動強度,也有效地降低了圖書排版的成本。但是我們也發現計算機排版存在著許多問題,排版的隨意性、開本的繁多、計算機語言或字體引起的輸出錯誤等,這些都會增加圖書的成本。目前,許多書稿在開始排版時,存在內容殘缺不全,標題層級混亂,大量重復的章節等類問題,書稿有問題,排版就不好進行,排版改排效率降低,出錯的風險增加,這樣單位書稿排版的成本就增加。
當下,圖書開本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圖書的外觀尺寸,使得每一本圖書都有自己獨特個性。從圖書成本的角度出發,圖書的開本不宜太多。圖書的最終尺寸是由全張紙的幅面大小和開數決定的。有些編輯為了與眾不同,隨意確定圖書成品尺寸,而與其匹配的紙張規格并不存在。印刷廠為了達到編輯的要求,在裁切的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紙質浪費。出版單位應盡量統一圖書開本,開本的統一是合理控制圖書成本的關鍵環節,為圖書生產后面的環節節約成本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排版系統的合理應用同樣關系著圖書成本的高低。選用適當的排版系統,減少因為排版系統而引起的輸出錯誤,也是控制圖書生產成本的有效辦法。如國內大部分出版單位仍然在使用方正書版進行圖書的排版工作,該書版在處理圖文混排的圖書時存在著轉換拼版格式文件不便、拼版不便利和輸出報錯等缺陷,這樣就會降低生產效率,增加圖書的生產成本。出版單位應該選用比較合適的排版系統,降低出錯的風險,同時也為豐富紙質圖書的形態如數字出版等提供了方便。
第二,合理控制印制加工成本
圖書的印制加工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關鍵環節。為了控制印制加工成本,出版單位可以從紙張采購、印制制作、工藝選用、工價核算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入手,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圖書的印制加工成本就會得到比較好的控制。
很多行業存在明顯的銷售淡旺季,淡季和旺季的銷售產品價格差別很大,紙張銷售也不例外,每年上半年價格相對穩定,6~10月份價格變化較大,下半年為紙張的傳統銷售旺季,價格就會提高,我們可以運用這個規律進行相對集中的紙張采購。一年下來,出版社就會節約不少紙張等原材料采購費用的支出。
圖書的印制加工費用是按紙令或色令為單位來計算的。紙令和色令其實是相同的概念,色令是平版膠印彩色印刷的基本計量單位。一令紙(全張500張)印一次(印一色)為一色令。印二次(印二色)為二色令,如此類推。習慣上平版膠印印刷以“對開”規格為計量標準。一色令就等于印1000張紙,又稱“對開色令”或“對開千印”。紙令是紙張的計量單位,印刷用紙以500全張為一令,一全張為兩印張,所以一令就叫作1000印張。如十印張單色圖書印制2000冊,就是20令(5全張×2000張=10000張/500=20令)紙令,也是20千印色令。印張是圖書的常用單位,一張全開紙單面印刷,或一個對開兩面印刷稱為一印張。圖書印張多紙令數就多,印制成本就高。通過合理的編排,控制適當的印張數,最好不要出現0.25或0.125的印張數,0.25或0.125印張會按0.5印張計生產費用。
現代圖書印制工藝繁多,豐富了圖書的外在形態,也讓圖書變得越來越精美。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圖書使用過多的印制工藝會增加圖書的生產成本。圖書的印制工藝主要有膠印、專色油墨膠印、絲印、燙印、模切和其他后加工工藝等。目前,有很多圖書喜歡采用專色油墨印制,專色油墨材料價格高于普通油墨,在印刷專色油墨時紙張的放數比較大,如果印數少墨色不易印勻,印制質量得不到保證。同時,專色油墨印刷結算工價高于普通油墨印刷,這樣圖書的印制成本自然就會增加不少,所以,一般圖書我們建議不要采用專色印刷。同樣絲印、燙印結算工價也高于普通膠印,印刷時浪費紙張數量比膠印大,這無疑會增加圖書的生產成本。圖書的印后工藝主要有模切、覆膜和UV等,國內大部分圖書都采用封面覆膜。覆膜后的圖書,封面平整、光滑、硬挺,有一定的保護書籍的作用,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覆膜的一些不足,環保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一是薄膜材料在自然界不能降解,又難以回收,造成環境污染;二是在加工中有苯,對人身體有害,長期使用危害工人健康;三是覆膜后的紙張無法回收,不利于資源的可持續循環。UV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一般圖書不需要覆膜或UV,這樣不但可以降低成本也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圖書的印刷工價核算也是降低圖書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有關部門指導工價的基礎上通過與圖書承印廠家簽訂圖書印制協議,在保證印刷業務總量和印制質量前提下,爭取一定的折扣優惠。按需印刷又被稱作綠色印刷或POD,POD是目前新興的一種出版模式,或者說是一種新的經營模式,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資源、物流資源、人力資源,降低圖書印制成本,因此也就迅速地在業內展開。它的優點在于印量較低時可降低成本,快速印制小批量的書籍,可以幫助出版社有效解決樣書、再版書和絕版書問題。
第三,選擇快速便捷的運輸物流
運輸物流成本是現代圖書的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銷往全國各地,而圖書由出版單位運輸到全國各地的物流成本也相當高,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呢?很多出版單位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在主要銷售區域印制、印制廠家直接發給客戶和物流外包等,有效地節約了物流和倉儲費用,降低了圖書的生產成本。現代印刷企業大部分都是跨區域接單生產,地域性局限慢慢變得模糊,而且規模印制企業的印制質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如果在圖書主要銷售區域印制,物流成本就會直接下降。
物流外包作為一個提高物資流通速度、節省倉儲費用和減少在途資金積壓的有效手段,確實能夠給供需雙方帶來較多的收益,出版企業選擇第三方承擔物流服務的情況將會更加普遍。因此,出版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實行物流外包或局部外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
圖書的成本構成復雜,影響的因素頗多,要想有效降低成本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如何降低成本、降低開支也就成了出版單位的永久話題。既然是不可回避的話題,那么就有必要客觀地分析圖書生產的每一個過程。圖書印制成本不是越低越好,它不符合產品生產勞動的價值規律。只有合理控制圖書的印制成本,實現出版單位和印制廠家雙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