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的教學模式逐步發生變化。出版社在教材開發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技術,開發優質的數字化產品作為教材的補充和擴展。按照服務對象的不同,數字化產品可分為“助教型”和“助學型”兩種。數字化產品的開發與應用有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利于出版社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有利于出版社紙質教材的開發與推廣。
[關鍵詞]數字化;課件;開發
[作者簡介]鐘偉,人民交通出版社。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的教學模式也逐步發生變化。教學模式的改變,一方面要求反映現代的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思想,另一方面又離不開信息化的教學系統、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因此,出版社在教材開發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數字信息技術,開發優質的數字化產品作為教材的補充和擴展。目前,出版社主要是在傳統出版物內容的基礎上,利用不斷創新的數字信息技術,開拓新的閱讀需求市場。如在對原有出版物介質形態尋求突破的同時,對傳統出版物內容資源進行挖掘,對閱讀功能作出進一步的延伸。按照服務對象的不同,數字化產品可分為“助教型”和“助學型”兩種。
一、“助教型”數字化產品
“助教型”數字化產品,即為方便教師教學而開發出的數字化產品,其主要形式為多媒體教學課件(“助教型”課件)。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將文本、圖形、視頻、動畫和聲音等信息形式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一般來說,傳統教學方法不能充分體現的內容,或者教學實驗危險性大、難度大的課程適合于配備“助教型”課件。“助教型”課件開發的原則是要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并且在技術和經濟效益上具有可行性。進行“助教型”課件開發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進行充分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含兩方面的含義:教師對課件有什么具體要求,實際教學中學生是否需要。“教師對課件的要求”是課件開發的重要依據。如果不注意這點,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教師放棄使用該課件,最終將放棄使用相應的教材。因此,明確教師對課件的需求是提高產品質量的有力保證,同時也可以明確開發者的責任,最終作為課件的驗收依據。
第二,合理選擇與配置資料。要開發出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就必須合理地把握課件制作中的教學性、科學性、技術性、操作性、交互性和藝術性,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具體如圖1所示。這就需要課件制作者查閱大量資料,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以及各種技術參考書、各種工具的使用說明書和網站資料等,充分利用文本、圖形、視頻、動畫和聲音等信息,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圖1
二、“助學型”數字化產品
“助學型”數字化產品,即為方便學生學習而開發出的數字化產品。主要形式有光盤、網絡資源等,其開發原則是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在技術和經濟效益上具有可行性。
1. 光盤
光盤是傳統的數字化產品形式,通常和紙質教材一起捆綁銷售。光盤并不是對紙質教材的簡單補充,而是以更具視覺、聽覺沖擊力,更具立體感染力的形式,生動地傳授知識,更適合于文化的積累、傳承、開發和普及,具有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等特點。開發光盤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教材策劃之初,就要確定是否隨教材配備光盤。總的來說,表現方式豐富、交互性強、信息容量較大的選題,適合配備光盤。
第二,在教材策劃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電、光、磁介質載體的特殊之處,進行綜合策劃,以實現紙質教材與光盤的完美結合。電子出版物的載體有一定的額定容量,因而選題的內容信息量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三,積極尋找能與出版社實現優勢互補的光盤制作商。在光盤制作過程中,編輯要對該選題運籌帷幄并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對光盤制作人員進行有效指導。另外,編輯還要掌握好光盤的制作進度,確保其與紙質教材同步出版。
2. 網絡資源
現代教育提倡個性化學習、主動式學習和終身學習。在提供傳統紙質教材的同時,各出版社都在為教學提供延伸服務,出版社已成為教學資源的提供商,即出版社提供知識點素材、拓展資料與講座、高仿真模擬試卷與實驗等(見圖2)。讀者在購買紙質教材的同時,即可獲得相應的教學延伸服務。各種發行量較大的教材都適合配備網絡資源,尤其適用于內容難以理解、課后需要復習鞏固的課程。進行網絡資源開發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圖2
第一,進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明確學生對網絡資源的需求和教師對網絡資源的要求是提高產品質量的有力保證。這一環節要充分考慮教材的性質、發行量、讀者需求、效益等,以確定網絡資源的形式及內容,如是否收費、如何收費、有無互動等。
第二,控制傳輸帶寬并加密。網絡資源在最大傳輸帶寬方面會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編輯策劃選題時要考慮控制最大傳輸帶寬,以免網絡傳輸速度過慢影響學習效果。同時還要合理選擇并確定好相應的加密手段。
下面以《中國汽車維修服務資源庫》為例,介紹數字化產品的開發與應用。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提出建設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汽車維修專業作為重點建設專業,必須配套開發相應的專業教材,同時教學資源庫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設項目。以此為契機,人民交通出版社協同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策劃并組織開發了“中國汽車維修服務資源庫”。該資源庫以“從企業工作崗位實際出發”為原則,篩選企業實際典型工作任務為項目模型,結合教學規律形成資源庫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的課程內容和結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該資源庫的使用功能包括:在資源庫平臺上演示、修改和重新創建模板課件;在教學中,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根據教學需要可實現自由組合,適應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基于素材資源庫能夠創建、修改PPT課件,實現個性化PPT課件等。該資源庫的成功開發與應用極大地促進了與之配套的“國家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專業教材”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