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冬麗
摘 要:大力加強綠色礦山建設是時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協調資源利用與礦山發展的有效途徑。文章將主要對礦山企業建設綠色礦山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探討,旨在提高綠色礦山建設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綠色礦山;建設;水平
礦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然而,從現狀來看,我國部分礦山企業卻并未利用好這一途徑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表現為礦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模式不夠科學合理,給礦山環境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礦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要求,礦山企業迫切需要轉變陳舊落后的礦山資源開發與利用模式,不能再以消耗礦山資源及破壞環境為代價,而需要實現礦山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構建起綠色礦山的發展模式。
所謂綠色礦山,即是礦山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及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礦山;所謂綠色礦山建設,即是在礦山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達到開采與利用的科學合理以及企業管理的規范性,并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求。發展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是正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表現,更是推進社會進步的有力手段。在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要求礦山企業不斷創新科學技術、改進生產流程,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及環境保護的水平。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綠色礦山還將被賦予更深遠的作用與意義。
1 建設綠色礦山考驗企業綜合實力
在資源的綜合利用方面,按照礦產資源開發規劃與設計要求,礦山企業要盡可能完成對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的指標,并最大程度地提高綠色礦山建設的技術水平;其次,企業開發出的礦山資源的利用率要求必須達到礦產資源規劃要求,且其開發與利用的技術和設備也要符合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技術要求;最后,“綠色礦山”要求企業節約并保護資源,將礦產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達到或超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在技術創新方面,“綠色礦山”要求企業積極加強礦山資源開發科技設備的創新與技術手段的創新,并要求礦山企業要加大對礦山資源開采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不斷提高其科技創新水平;另一方面,企業要重視并不斷改進和優化工藝流程,摒棄傳統的落后的工藝流程,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利用水平;此外,企業要通過科技創新的捷徑發展礦山循環經濟,從而提高礦山企業社會、經濟和環境的聯合效益,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活動的節能減排方面,企業在進行礦山開發與利用的經濟活動中要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使節能降耗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指標;此外,企業在技術工藝上要優先選擇無廢或少廢工藝,并達到顯著的成效;最后,礦山企業要加強對礦山選礦廢水的重復利用,并使其重復利用率達到90%以上,同時也要加強對礦山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并不斷提高固體廢棄物的利用水平。
2 建設綠色礦山考驗企業良心
在依法辦礦工作上,企業要在遵守《礦產資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法的經營,嚴禁出現違法開發礦山資源的行為或其他違法經營行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要符合國家礦產資源規劃要求,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進行科學合理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礦山企業還應該懂法并執法,主要包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等相關發法律,以此規范企業自身經營發展行為。
在規范管理工作上,企業要嚴格遵守《綠色礦業公約》,在這一法律基礎上結合客觀現狀制訂出適合于本企業的綠色礦山建設整體規劃與要求,并使企業職工明確規劃中的整體目標,將工作落實到位,獲得較為明顯的成效;企業要研究和制定礦山資源開發與利用、環境保護以及安全生產等制度與保障措施,通過這些有效措施保證科學合理創建“綠色礦山”的同時完成安全生產;最后,企業要積極加強其礦山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安全、環保認證和產品質量體系認證,從而實現礦山管理的規范化。
在環境保護工作上,企業要遵循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從而保障礦區及周邊自然環境的和諧;在環境保護上,企業要制定相關礦山環境的保護治理恢復措施,并使其發揮出應有的環境恢復成效。值得重視的是,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水平要整體得到提高,并能明顯高于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本區域平均水平。
在促進社會和諧工作上,礦山企業應該通過其生產經營活動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并在社會中積極履行其社會責任。在礦山資源的生產過程中,企業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調整其生產作業方式,要在不影響當地社區居民生活的情況下開展礦山資源生產活動,嚴格杜絕影響社區生活、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事件發生;同時企業要與礦山資源當地社區建立協作的友好交流關系,在矛盾發生時及時妥善的進行處理。
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上,企業需要加強領導班子及職工力量隊伍的建設,構建出一個團結、創新領導班子和一支具有高素質的職工力量隊伍;企業要積極組織企業職工文明建設活動,并開展職工技術培訓工作,以提升職工的素質與工作技能。企業還要保證職工物質、體育、文化生活的多樣性。
3 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是建設綠色礦山的保證
全面宣傳國家政策。國家要將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的規劃、政策方針等,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動員,使廣大的人民群眾、礦山企業認識并了解到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同時,還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理論知識及政策法律的宣傳,強化全名環境保護意識。
深入宣傳先進典型。對于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獲得巨大成效的礦山及地區企業進行廣泛的宣傳,并將其成功經驗與成績進行深入的宣傳報道與表彰,強化整個社會及人民對綠色礦山的創建意識。
4 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綠色礦山的建設
企業建設綠色礦山,尤其需要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支持,因此,國家應該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首先,國家要明確礦山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環節的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的標準,并加大對綠色礦山建設的投入,進而鼓勵和支持更多的礦山企業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其次,國家應該逐步完善稅費減免等政策,尤其對于綠色礦山企業要給予更多的稅費減免等經濟惠利。
國家應該建立有效的綠色礦山創建監督管理機制,加強對礦山企業綜合開發利用礦山資源的監督管理,從而規范其日常資源開發利用的作業行為,避免出現諸如企業高耗能、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并對不達標的企業進行淘汰。
國家應該出臺長效管理政策,加強推進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發展進程。國家應該設立專項投入環境治理資金,通過征收礦業開發環境恢復費用等方法籌措資金,進而保護生態環境。
5 礦山企業面臨機遇與挑戰的具體做法
對于參與綠色礦山建設的單位,國家將積極給予扶持,并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加強對行業內資源的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而帶動社會全面的“綠色礦山”創建工作。
對于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的環保節能礦山企業,國家將給予資金與政策的支持,但對于不積極進行綠色礦山建設的企業,國家會加強對其模式的整改,并加以技術的指導,甚至進行法律的取締。
國家要求各礦山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善待員工,并鼓勵企業實施激勵政策,從而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為企業貢獻出更多的力量。此外,國家還要求企業不斷鼓勵員工進行創新,尤其在“綠色礦山”創建工作上,加強技術的創新以不斷適應現代化綠色礦山的要求。
總之,2012-2020年是“綠色礦山”發展的關鍵時期,礦山企業應肩負起建設綠色礦山、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達到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共贏局面,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