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劍
摘 要:文章介紹真空自耗電弧爐,根據整流電源的功率因數與電流之間的數學關系,利用PLC系統自動計算、動態控投補償電容,實現電弧爐功率因數自動補償,與傳統的專用的動態功率因數補償裝置比較,本方案運行可靠,操作簡單實用,投資低。
關鍵詞:真空自耗電弧爐;PLC;功率因數補償
引言
幾乎所有的真空自耗電弧爐的整流電源,不論其使用晶閘管可控整流的方案,還是飽和電抗器調壓整流的方案,都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其運行時功率因數都很低,一般為0.45~0.7。我公司3臺10噸真空自耗電弧爐,采用晶閘管可控整流,最大電流40kA,配有1套800kvar的電容補償柜。由于初期的功率因數補償采用固定補償電容方式,經常出現無功功率過補現象,功率因數補償效果不好。后來根據功率因數與電流之間的數學關系,通過熔煉電流的大小,利用PLC系統自動計算、動態控投補償電容,取得很好的補償效果。此方案操作簡單實用,運行可靠并且投資低,下面就此方法做簡單的探討。
1 電弧爐的熔煉整流電源結構
每臺電弧爐的整流電源由2套整流柜組成。每個整流柜是一個12脈沖的可控硅三相整流器,輸入交流電壓690V,最大輸出直流20kA,最小輸出直流1kA,運行電壓最高40V。兩臺整流柜一起最大輸出電流40kA,因直流電源采用12脈波可控整流方案,總體裝機用電量并不大,所以其注入電網的諧波含量是滿足《GB/T 14549-93》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規定的。
每臺整流柜配一套電容補償柜,400kvar電容組。兩套系統共提供800kvar的無功補償。
2 功率因數補償的理論計算
根據功率因數理論計算:
cos?覫=P/S,
Q=S2-P2
Q=P*tg?覫
△Q=Q1-Q2=(tg?覫1-tg?覫2)*P
其中Q1、Q2為補償前和補償后的無功功率。P為有功功率,△Q為需要補償的無功。根據真空自耗爐熔煉工藝的熔煉電流電壓值,可以推算出需要補償的無功功率值,表1根據工藝電流電壓計算功率因數從0.7提升到0.9或0.95所需無功功率。
表1 熔煉電流與無功補償的計算表
由表1 可以得到,如果把800kvar的補償電容分成8組,不同大小的電流對應不同數量的無功補償值,就可以把功率因數補償至0.9~0.95之間。只有在40kA電流熔煉過程中,補償后的最大功率因數為:cos?覫2=cos(arctg(tg?覫1-△Q/P))=0.89,一般熔煉工藝很少用到。
3 真空自耗電弧爐工作過程
真空自耗電弧爐的熔煉過程可分3個階段:起弧階段,熔煉階段,補縮階段。起弧階段持續時間約1小時,電流由4kA慢慢升高;然后進入正常熔煉階段,電流一般為30kA~38kA,持續時間約4~5小時;最后進入補縮階段,電流逐步降低至8kA,持續時間約3~4小時。因此,熔煉過程有40%的時間是在低電流熔煉階段。
原功率因數補償方式是固定補償,即在熔煉的3個階段中,800kvar補償電容全部投入,在正常的熔煉階段,電流為30~38kA,功率因數可補償至0.9;但是,在低電流熔煉階段(起弧階段和補縮階段),對電網就有600kvar左右的無功過補償,造成功率因數不升反降。
4 功率因數過低的危害
眾所周知,這種長期存在的過補償已經改變了負載的性質,把原來的感性變為容性,電力系統中出現容性的無功電流,會造成供電線路中電流不減小,反而會隨著過補償程度的加深而變大,增大的線路損耗。電力部門要求用戶的功率因數不能小于0.9,公司也因功率因數不合格而被供電部門多次警告或罰款。
5 PLC控制補償方案確定
解決功率因數過補償的問題完全可以采用專業的動態補償裝置,但是采購這樣的補償裝置投資大,周期長,同時,還會增加真空自耗電弧爐的控制系統的復雜性。真空自耗電弧爐的控制系統主要由西門子S7-400PLC控制系統硬件,具有檢測整流電源的電流和電壓的模擬量硬件接口,和控制補償電容的開關量輸出硬件接口。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電弧爐的PLC控制系統實現對整流電源功率因數的動態補償。
6 PLC編程實現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表1,把無功補償電容分成8組,每組100kvar。然后,在S7-400PLC內新建1個FB功率因數補償功能模塊,通過OB1調用。在FB功能模塊程序中定義8個門限值,門限值分別為:5A,10kA,15kA,20kA,25kA,30kA,35kA,38kA。另外,定義8個控制輸出DO,分別控制8組電容補償器。根據表1,當熔煉電流大于相應的門限值時,即啟動相應數量的補償電容;當熔煉電流降低至相應門限值以下,就退減到相應數量的補償電容,完成功率因數動態補償過程。
7 結束語
本方案運行可靠,操作簡單實用,投資成本低。公司真空自耗電弧爐的整流電源,經整改采用PLC控制系統實現功率因數動態補償后,經多年運行測試,控制后的功率因數一直在0.9以上。公司也因功率因數的提高多次獲得供電部門的獎勵和表揚。
參考文獻
[1]李宏.淺談直流電弧爐用電源的發展[J].電源技術應用,2010(2).
[2]張繼玉.真空電爐[M].冶金工業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