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帶給人們美化生活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隨著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目前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化觀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這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需求,而且是當前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客觀要求,所以需要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時充分的利用生態理論,實現人、建筑及環境的和諧發展,從而加快推進社會發展的步伐。文章從城市規劃中生態規劃的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生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對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對策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城市;生態化;設計
前言
我國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但隨之也帶來了較嚴重的環境污染,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兩大矛盾,對可持續性發展進程起到了一定的制約,這就需要在城市規劃設計時,要以保護環境為規劃設計的前提,保護生態系統的平衡,打造宜居、綠色的城市,所以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變顯得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城市規劃中生態規劃的組成要素
1.1 環境的生態化表現
在城市生態規劃設計時,需要以保護自然為基礎,確保城市的發展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護好生物的多樣性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環境。在適當的區域內建立良好的大地景觀和生態系統,通過對土地的合理利用配置,使植被的結成和結構更加合理化,提高植被的覆蓋率,實現對大氣、水及噪聲等環境的有效的控制,對固體廢棄物實現利用及回收,打造出來的人工環境要與自然環境能夠良好的銜接和融合。
1.2 社會的生態化表現
注重對人們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在全社會倡導生態文明,引導人們生態化的消費模式,使可持續發展觀點變成人們的自覺行為。同時在法律體系、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上要不斷的進行完善,從而提高社會管理的效率及綜合服務能力,優化人口結構,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打造出自然、社會和經濟復合共生的人類生態環境,使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1.3 經濟的生態化表現
生態城市規劃調劑地,還需要確保經濟的生態化,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重視經濟質量的提高,實現資源的可再生和利用,加快生態農業的全方面發展,加快工業的清潔生產,利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及清潔的原料,減少生產過程中所帶來的污染,有效的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輕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所帶來的危害。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使可再生能源成為當前能源結構的主體。加快推廣生態化交通、生態化旅游及生態化居住小區,充分的利用清潔能源,打造生態建筑和綠色建筑。
2 生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由于諸多原因,布局在城市內及城市周邊的大量企業還無法搬離,這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能源及原材料,而其所排放出來的排放物是城市生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進一步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努力提高城市生態治理的水平。目前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其生態環境問題并不容易樂觀,大量的水土流失、城市風沙嚴重、草原退化、森林資源大量的砍伐、物種滅絕、水資源短缺、水體受到嚴重的污染、城市內澇及噪音污染等等諸多問題的存在,其所帶來的損失無法估量。導致這些生態問題存在的因素較多,但不外乎人口、工業化及經濟等因素。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基數較大,實現人口控制具有較大的難度,這對于經濟的發展及生態環境的改善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再加之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欠缺,從而存在著過度開發、毀林造田等行為,使生態系統超出了自身的承載能力。同時我國工業發展處于較低的層次,淪為世界的工廠,多以加工業為主,不僅投入資本較大,而且所給環境帶來的污染非常嚴重,特別是在當前經濟轉型期內,部分企業更是為了片面的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忽視對社會和生態效益有影響,從而加劇了生態問題的嚴重性。
3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對策
3.1 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
自然具有很強的自我維持和自我回復能力,利用自然的力量實現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再生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并且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所以這些是對建立生態型城市十分有利,不僅要利用,而且要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可以通過對場地原有生態環境元素保留和對原有材料的再利用或藝術加工等處理方式,盡可能的保護原始的、現有的生態環境。在保護的基礎之上,還可以對原有的生態資源進行提升,通過人工來對原有的資源進行完善,并賦予其新的使用功能。
3.2 科學編制生態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設活動的核心,所以,編制科學的城市規劃是改善城市發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在制定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規劃方案的時候,應該以生態優先為設計原則,制定生態城市規劃。這其中不僅包括經濟總量的提高和生態經濟的發展,還包括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環境質量等方面的內容。
3.3 注意保留自然景觀要素
這里提到的自然景觀要素,不但包括了山、水等自然的景觀,還包括了歷史古跡經歷的長期的環境的變化,這些景觀都是對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對周圍環境的不斷適應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定區域之內的相對平衡的空間,具有很大的保留價值。除了這一點,在城市的規劃過程中,還要注意把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和現代城市景觀相互結合,對于城市空間的塑造既要保持細小但趣味性強的自然人文景觀,留給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欣賞。
3.4 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
生態城市設計的目標是建立在由建筑、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構成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筑景觀設計的重點是在平面規劃的基礎做好空間天際輪廓線的規劃設計,特別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觀設計,要在做好高層超高層建筑景觀設計的同時,適當布置低層的生態建筑。園林設計的重點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兩岸林帶以及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融生態環境、城市文化、歷史傳統與現代理念及現代生活要求于一體,提高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要以生態化的示范產業園區為平臺,建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的生態型工業體系,同時努力發展旅游、教育、醫療、物流、文化、信息、房地產等產業。實現產業的生態轉型,提高生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建立企業環境行為、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環境信用納人企業社會信用體系之中,通過多媒體向社會公示。
3.5 城市交通規劃的生態化
近年來,城市汽車飽有量不斷增加,給城市環境帶來了較大的污染。所以城市交通規劃生態化的主要應體現在公共交通優先上,這是有效的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關鍵,在城市交通規劃時對公共交通的發展進行優先考慮,制定公共交通發展的專項規劃,落實其發展用地及在其他規劃中的優先地位,從而將公共交通優先得以落實。
4 結束語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城市規劃的目標即是打造生態化的宜居城市,這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新方向,城市的生態規劃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共處,更利于加快城市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張明.生態城市建設的原理和途徑[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黃光宇,陳勇.論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2.
[3]沈清基.生態城市及其規劃方法的探索[J].城市規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