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芬 任巖
摘 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保障農業生產的基礎工程,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措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意義重大。對此要進一步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灌溉建設;要進一步抓好蓄水保水,積極做好抗旱應對措施,確保人畜飲水和春耕生產用水;要結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優勢和特點,不斷總結提煉新經驗新做法,打造新亮點。文章主要針對農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總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田水利;水利工程;設計方案;工程灌溉
1 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的重要意義
農田水利建設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進一步完善和加快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可以不斷地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與理念,根據我國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創新。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的完整性以及權威性。可以在一些比較好的區域進行農田水利建設的試點運行,這樣不僅僅可以有效的將資金得到很好的利用,還能有效的推動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建立相對完善的競爭機制,加強政府以及有關部分對農田水利灌區建設的認識。
農田水利灌區建設不僅僅關系到農業的發展現狀,更加關系到農民收入整體水平的提高,就我國目前發展而言,農田水利灌區規劃建設對于整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以及水土資源保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從長遠角度來講,加強農田水利灌區發展,合理化的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文章主要針對如何有效的提高灌區規劃的合理性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總結,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僅供參考。
2 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
2.1 規劃的建設規模預測分析
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的發展需根據當地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要求,小型灌區在當地農業生產的重要地位,依據大中型灌區以及當地旱作農業發展規劃確定的糧食生產目標,分析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總體需求,進而確定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發展灌溉面積的規模。耕地資源對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發展的素質潛力根據當地耕地資源狀況,分析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發展素質以及發展潛力。可供灌溉水資源對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發展潛力分析以縣為單位進行水資源承載能力復核,從水資源角度論證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發展潛力,則需要根據水資源綜合規劃確定的灌溉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及其使用情況等諸多因素,分析農業內部對水資源的需求情況,分析規劃改造區域可供水資源量,進一步證明改造區域水資源供、需平衡狀況。小型灌區灌溉面積發展規模預測通過上述水、土資源供需平衡分析,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及發展灌溉面積的規模。
2.2 關于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的建設內容
小型水庫(即所謂的引水)自流灌區的取水樞紐、固定渠道(包括排水溝)續建配套以及涵閘等建設物的建設。小型揚水灌區的泵站、涵閘等建筑物的建設以及對于固定渠道續建配套節水改造。水源工程(小水池窖(水池)、新建塘壩、提水設施等等)。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排澇泵站的建設。
2.3 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技術與實施
小型水庫自流灌區的取水樞紐進行重建或改造、固定渠道(含排水溝)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涵閘完好率50%以下的拆除重建。對小型揚水灌區的泵站進行更新改造、固定渠道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涵閘完好率50%以下的拆除重建。水源工程改造、除險加固、新建。完好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排澇泵站進行機電設備更新并且給予相應的建筑物改造和確實需要重建的擬重建。
2.4 經濟效益
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的發展,不僅僅可以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更加能夠對資源環境產生良好的改善作用,使其達到一定的社會效益。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的科學性,可以降低農民耕種時的各種風險,改變土壤的結構特點,改善農業的作業環境,進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同時,隨著經濟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于環境的保護意識在不斷的加強,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農田水利灌區技術也能有效的凈化空氣,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降低洪水旱澇對于農田耕地的破壞,嚴重的將直接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說,在農村開展農田水利灌區作業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農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2.5 加強水利工程管理
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創新知識,農田水利灌溉建設不僅僅涉及到具體的施工單位以及農田的發展,更關系到整個農業的發展建設,所以可以通過設計鄉鎮設立農田水利設施的相關管理部分,加強對水利工程質量的控制與管理。
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要不斷強化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不斷提高他們對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合理化措施,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體系。
3 灌溉設計實施規劃的保障措施
3.1 組織實施機構
在進行灌溉設計過程中,可以成立相應的基礎農田水利灌溉專家小組,針對具體實際情況進行灌溉規劃,與此同時可以不斷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針對其地方特點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灌溉規劃設計,可以由不同部分進行規劃設置,這樣可以相互調動和監督,最終促進農田水利灌溉的發展。
3.2 投入保障
應當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項目所需的資金,并應當努力爭取補助資金。
根據“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項目區的鄉鎮及群眾自籌配套一部分,同時地方也從縣財政劃出一塊作為配套,另外大力引進外資,充分利用好民間資金,作好規劃項目的資金投入保障。
3.3 技術保障
對于研發的新技術,應當在選擇適當的技術方案時充分考慮當地的承受能力;在保證工程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應先選擇簡單,方便,實用價值高,成本低廉的技術。
3.4 建設及建后運行管理政策以及相應的事故解決
農田水利工程規劃實施時要切實推行現行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實行項目法人制度,工程建設監理制和招投標制,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在工程改造建成運行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要按照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行市場運作和管理,成立用水戶協會,既要考慮社會效益,也要考慮農村水利產業的經濟效益,以確保工程建成后的可持續運轉。
4 結束語
我國屬于農田大國,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項基本國策就是科技興農。近些年以來,隨著我國沙化面積的不斷增加及森林面積的逐漸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相當一部分的省份出現大面積的干旱,對我國糧食的總產量帶來直接的影響。針對我國水利工程的發展現狀,深入地對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農業及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慶華.概述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建設規劃[M].上海: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張志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計報告[M].石家莊:臨澤出版社,2010.
[3]范天勝.淺談農田水利工程灌溉規劃設計[M].烏魯木齊:新疆出版社,2011.
[4]黃秋生.實用農業節水灌溉工程規劃與設計[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5]蔡守華.灌溉排水工程學習題與課程設計[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