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
摘 要:基本農田規劃要需要遵從城鄉的整體規劃,以“面對現實”、“依照科學”、“公平公正”等態度預防和調處規劃糾紛。然而很多時候農田規劃時由于沒有事先協商一致,缺乏相應的科學論證基礎,再加上基層工作條件和工作能力落后,以致規劃糾紛難以預防和調處。文章將在分析基本農田規劃糾紛預防與調處能力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糾紛預防和調處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基本農田;規劃糾紛;預防調處
1 基本農田規劃糾紛預防與調處現狀
1.1 缺乏協商意識
在基本農田資源開發利用之前,規劃協商是基礎條件之一,而由于規劃主體缺乏必要的協商意識,既沒有統一規劃方案、分配方案、調度方案以及旱情緊急情況下水量調度預案,而且沒有兼顧維護規劃主體與客觀之間的合法利益,以致留下糾紛的“導火線”。
1.2 基礎工作落后
在基本農田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必要的技術條件是瓶頸,開發利用缺乏科學依據,開發管理人員缺乏經驗,沒有節制的開發利用基本農田資源,以及開發缺乏規劃依據,導致基本農田開發利用效果不佳。譬如某基本農田待開發平均寬約600m,僅存過水斷面約400m,影響基本農田資源的充分利用,而且某電力公司將圈占的部分作為排灰場,對基本農田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1.3 基層調處工作不扎實
基本農田糾紛調處,尤其在拆除違章建筑期間,經常處于遲滯狀態,基層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扎實的民眾基礎上,違章工程該拆除的,不是強拆,而是通過勸解和疏導,這是基層調處常見工作問題,也是糾紛處理的難點之一。
2 基本農田規劃糾紛預防與調處的建議
2.1 建立協商制度
鑒于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的發生和調處的過程中,缺乏基本農田規劃活動情況的信息分享,也沒有確定重點需要解決矛盾的途徑和方案。在此建議建立合理的基本農田規劃協商制度,一方面以相關的法規和辦法為基礎,另一方面在不損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基礎上,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明確基本農田規劃協商制建立時的五點標準:一是協商制度必須建立在基本農田規劃相關的行政、法律、技術標準規范的基礎之上;二是基本農田規劃活動的逐級上報,基層行政主管部門要進行現場調查,進行基本農田資源論證,提交規劃方案給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并在核實情況后,將方案付諸實施;三是定期召開基本農田規劃協商會議,及時互通情況,通過基本農田規劃活動的協商會議,達成雙方利益、開發方案、應急處置方案等的一致,然后簽訂基本農田規劃活動規約,使預防與調處工作有據可依;四是基本農田規劃要充分體現出基層和老百姓的利益,充分重視基層和老百姓的合理要求,確保經濟發展和農田資源開發利用的協調統一;五是將達成一致的基本農田規劃方案上報,相關可行性研究報告則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規劃程序上報請批準,并附具規劃部門和其他規劃管理機構審查批準的規劃影響評價報告。
2.2 基本農田規劃
針對基本農田開發活動時沒有嚴格按照規劃內容實施,以致出現規劃糾紛的情況。作者認為,基本農田規劃資源權益和保護耕地,往往會引發或者激化規劃糾紛,只有合理、科學的規劃能夠有效防止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的發生:首先是編制、擬定規劃方案、分配方案和調度方案以及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其次是經過協商確定的基本農田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項目,應按照基本建設程序納入基本建設投資計劃,逐步實施;再次是在已有基本農田規劃分配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基本農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得基本農田規劃符合分配方案和相關協議,而一旦發現未經規劃部門批準,或者沒有達成相關協議,則嚴禁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擴大規劃面積,以保證基本農田規劃分清主次、逐步實施和圍繞相鄰地區的合法權益,達成利益上的一致。
2.3 糾紛預防和調處方法
鑒于基本農田規劃糾紛涉及面廣、發生時間長,并關系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協調難度大。作者通過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的協調工作研究和思考,總結以下幾方面的糾紛預防和調處方法。
2.3.1 收集基層政府和群眾的意見。基層政府和群眾的意見代表最根本的利益,只有深入到糾紛現場進行調研,充分聽取基層政府和群眾的意見,制定以群眾切身利益為基礎的調處措施,以及站在為群眾排憂解難的角度上采取群眾合理訴求的調處措施,才有益于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的協調。
2.3.2 糾紛調處單位的高度重視。基本農田規劃糾紛需要得到各級單位的高度重視,即在進行糾紛調處時,有必要多次召開處理糾紛的會議,會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形成具體的調處方案,規劃部門必須派出相關調查人員進駐現場,負責現場巡查和協調工作。另外成立了規劃清障工作領導小組,并召開專題會議,重點做好群眾思想工作。
2.3.3 正確的工作指導思想和思路。規劃部門通過基本農田規劃糾紛歷史問題的分析,探討糾紛的根本原因,實地普查測繪,確定調處工作的思想和思路:在確保規劃各方主體利益的前提下,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照科學、公平公正地調處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維護基本農田規劃管理秩序,該思想和思路對基本農田規劃糾紛調處具有功不可沒的作用。
2.3.4 地方政府和規劃主管部門的配合。在維護雙方的群眾利益方面,群眾的思想工作不可忽略,地方政府和規劃行政主管除了執行上級指令之外,更需要深入群眾,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作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另外,地方政府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行政,積極宣傳相關法律,增強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在調處基本農田規劃糾紛工作中形成遵紀守法、依法規劃、團結和諧的法制氛圍,積極爭取人民群眾對調處基本農田規劃糾紛工作的最大支持。
2.3.5 建立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的應急處置預案。基本農田規劃糾紛也是人民群眾的利益之爭,尤其在于基本農田規劃糾紛敏感地帶,必須加強對糾紛的預警和控制,增強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的預見性。對于基本農田規劃糾紛敏感地區,要加大力度,制定糾紛的應急處置方案,防止糾紛發生。
2.4 加強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
基本農田規劃糾紛重在預防,而法制有規范規劃活動的效力。法制的高度在于能夠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為人民群眾知悉的法制一紙空文。基本農田規劃活動中,人民群眾需要捍衛自己利益不受損害,勢必也以法為基礎,懂得利用法制去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絕非違法違規的擅自開展基本農田規劃活動。可見一斑,法制的宣傳,在人民群眾中達到一個遵守的程度,務必加強力度。其次,有法不依或者有法依之不嚴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法制的執行效力,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的科學調處是在利益兼顧與合法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單方面兼顧利益,或者單方面盲目執法都不可能解決糾紛難題,往往事與愿違,加劇糾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發生的原因錯綜復雜,歸根到底還是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增加土地的利用價值,存在侵占農田的情況,通過綜合探討基本農田規劃糾紛的原因和調處過程,作者認為處理基本農田規劃糾紛,應當貫徹預防為主、預防與處理相結合的方針,按照有利于邊界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有利于農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原則,由糾紛各方本著互諒互讓、團結規劃的精神,尊重歷史和面對現實,予以公平合理地協商解決。
參考文獻
[1]展湘 ,吳克寧,王瑤,等.基于農用地分等更新的基本農田規劃問題研究(英文)[J].農業科學與技術:英文版,2012(6):1335-1338.
[2]張瑋.基于“兩規合一”的基本農田規劃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區為例[J].上海國土資源,2012(1):20-23.
[3]許宏波.做好基本農田規劃修編 切實解決土地供求矛盾[J].吉林農業,201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