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以2001年-2012年為時間段、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為單位檢索發表論文的各種數據。通過分析研究得出,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發表論文從2001-2003年入門階段1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0篇)到2010年-2012年持續發展階段8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17篇),實現由量變到質變逐漸轉變的過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以教育類論文居多,刊發雜志以職業教育雜志為主,基金項目論文比例不高;發表論文積極性主要集中在部分高職稱教師。
關鍵詞: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論文;統計分析;論文質量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河職院)從2001年一個省級重點師范學校轉制升級發展為今天省級示范職業技術學院以來,經歷了12年的發展歷程,目前教職工683人,專任教師525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91人(數據來自河職院網站)。文章通過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在2001-2012年期間期刊發表的文獻進行統計,在發文總量,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文章的數量、被引頻次、下載頻次、項目基金支持、作者情況等方面進行詳細統計分析,供大家參考。
1 數據來源及總體情況分析
2013年8月20日,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用“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為“單位”進行檢索(合作署名發表中,不僅局限第一作者),時間跨度為2001年1月-2012 年12月,共發表論文1634篇(年平均136篇), 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95篇(占發表論文總數的11.9%,年平均16篇),E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1篇,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0篇。
2 數量上逐年遞增,質量上有所提高
2.1 數量上逐年快速遞增
河職院從2001年師范學校升格為職業技術學院12年,文章按3年為一個時間段分為四個階段來分析,入門階段到持續發展階段,發表論文及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數據詳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入門階段發表10篇論文,到發展階段發表742篇論文(年均247篇,取整數),前三個階段增長率達到7.4倍。這與學院的快速發展、專業教師的不斷補充、教師的教科研意識不斷提高、科研激勵機制的不斷完善息息相關。
2.2 質量上有所提高,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從起步階段三年時間段0篇到持續發展階段117篇,起步階段到發展階段以5倍的速度在增長,發展階段到持續發展階段以2倍的速度在增長。經歷了從無到有,有到快速發展再到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從0的突破到起步到發展的快速增長,體現了論文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持續發展階段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年均39篇,EI來源期刊實現0的突破。
3 發表論文人員比較集中,突出體現在高職稱教師
3.1 個別教師起步早,起步快,論文從數量上質量上瑤瑤領先(以邱遠、邱建霞教授為例)
邱遠教授:從2001年到2012年四個階段期間,共發表論文6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發表16篇。入門階段3年時間河職院發表論文總數為10篇,其中邱遠7篇,占發表論文總數的70.0%。起步階段三年時間發表論文18篇,占河職院發表論文總數的21.9%,其中中文核心期刊發表6篇,占河職院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總數50%。
邱建霞教授:入門階段三年時間發表論文2篇,占總數20%。起步階段三年時間發表論文5篇,占總數6.0%,其中中文核心期刊發表2篇,占核心總數16.6%。
邱遠、邱建霞兩位教授是河職院為數不多的教授中從副教授培養到教授,大學畢業以來土生土長在河職院,他們起步早起步快,論文從數量上、質量上都起到領頭羊的作用,這些科研成果也直接支撐了他們職稱的晉級,從講師到副教授,再晉級教授(兩位教授年齡不超45歲)。
3.2 發表論文主要集中在部分教師,突出體現在高職稱教師
從2001年到2012年四個階段期間,發表10篇以上論文有35名作者(占教師員工總數的5.1%),共發表論文601篇,人均17篇,占全部發表論文總數的36.8%,也就是說5.1%的教工完成了發表論文總數的36.8%,發表論文數量前10名的有8名師副高以上職稱。
從2001年到2012年四個階段期間,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篇以上有40名作者(占教師員工總數5.8%),共發表論文170篇,占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總數的87.2%,也就是說5.8%的教工完成了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總數的87.2%;發表論文數量前10名的有8名作者副高以上職稱。
4 發表論文類別情況分析
在此只分析中文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37頁高等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表G71、G79職業技術教育類雜志發表論文最多,共有54篇(占核心總數27.7%),主要雜志有《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北京、旬刊)15篇、《中國成人教育》(濟南、半月刊)12篇、《教育與職業》(北京、旬刊)9篇、《職業技術教育》(長春、旬刊)7篇、《職教論壇》(南昌、旬刊)7篇,雜志主要以旬刊為主,用稿量比較大,復合影響因子不超過0.40。河職院在高等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37頁G64)共14 家中文核心期刊刊載的高等教育科研論文只有1篇(《高教探索》2007年S1)。據《中國高教研究》編劇部統計,2012年度全國1288所普通高職院校在這高等教育類14家中文核心期刊發表331篇高等教育科研論文[1],這些雜志中大部分都有職業教育專欄;河職院作為省級示范職業學院來說在這方面的成果有待提高。
2001-2012年共12年時間,工科類論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共發表47篇論文(年均3.9篇),按學科類別發表論文4篇以上的有:金屬學及金屬工藝11篇、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8篇、自動化技術7篇、有機化工5篇、電力工業4篇、機械工業4篇。其中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發表22篇,機電工程學院發表25篇,兩個代表性二級學院合計有教職工176人(人均0.27篇)。endprint
5 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引文分析、下載頻次分析
根據美國情報科學家普賴斯(Derekde Solla Price)有關自發刊年起倒數五年引文比例的理論,文章試圖通過對國內關于在2008-2012年期間發表的核心文獻中期刊被引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172篇。
5.1 發表論文被引情況分析
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2篇中有104篇論文被引,占這期間全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60.4%,其中陳德清等作者2010年2月發表的論文“提高高職實踐教學質量的研究與探索”被引次數最多(13次),排名前10名的見表2,這10名作者(第一作者)中有9人副高以上職稱[2]。
5.2 下載頻次分析
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共有172篇論文中下載最多的959次,最少的被下載4次,羅士俐作者在2009年10月發表的論文“外部性理論的困境及其出路”下載頻次最多(959次),排名前十名的見表3,這10名作者(第一作者)中有8人副高以上職稱。
5.3 下載頻次、引用頻次前十名的論文項目基金情況分析
被引論文前10名及下載頻次前10名的論文合計有17篇論文(有3篇重疊),其中只有3篇是基金項目論文,都是市級基金項目,河源市市級項目基本都是自籌資金。羅士俐作者撰寫的“外部性理論的困境及其出路”是河源市2008年社科聯項目論文、邵魁德作者撰寫的“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是河源市2008年科技局科技項目論文、俞彤作者撰寫的“河源溫泉旅游開發的SWOT分析及對策”是2008年科技局科技項目論文。省級及省級以上基金支持項目論文0篇,這17篇論文沒有自然科學論文,兩個職業代表性二級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及機電工程學院其中也沒有論文,這跟作者學科背景有關。
6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獲得基金資助情況分析
河職院從2001年升格以來12年時間段,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2篇中有42篇是各項基金、課題項目成果,按中文核心期刊為總數計算,基金論文比率為24.4%。其中受國家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3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1.7%;省部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18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10.4%;受市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14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8.1%;受學院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7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4.0%。
7 結束語
發表論文在數量上迅速增長,起步階段年平均3篇論文到持續發展階段年平均266篇;在質量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從起步階段0篇到持續發展階段年均39篇,EI來源期刊實現0的突破。
論文發表積極性主要集中在小部分教師,且以副高以上職稱教師為主,5.1%的教工完成了發表論文總數的36.8%,5.8%的教工完成了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總數的87.2%。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主要以教育類論文居多,自然科學論文比例不高,發表雜志主要集中在職業技術教育類雜志,在高等教育類雜志少見,且作者主要以副高以上職稱教師為主,基金項目論文比例不高。
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的部分論文被引和下載的頻次較高,被引和下載的頻次前10名的作者副高職稱教師為主。
總的來說,河職院從2001年升格以來12年時間里,論文發表經歷了從入門到迅速發展過程,質量上在不斷提高,實現由量變到質變逐漸轉變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教育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04).
[2]黃立志,燕艷.2005-2009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期刊文獻統計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7).
作者簡介:李春來(1968-),男,廣東河源市人,電氣工程副教授,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節能控制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電力傳感器和職業教育。endprint
5 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引文分析、下載頻次分析
根據美國情報科學家普賴斯(Derekde Solla Price)有關自發刊年起倒數五年引文比例的理論,文章試圖通過對國內關于在2008-2012年期間發表的核心文獻中期刊被引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172篇。
5.1 發表論文被引情況分析
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2篇中有104篇論文被引,占這期間全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60.4%,其中陳德清等作者2010年2月發表的論文“提高高職實踐教學質量的研究與探索”被引次數最多(13次),排名前10名的見表2,這10名作者(第一作者)中有9人副高以上職稱[2]。
5.2 下載頻次分析
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共有172篇論文中下載最多的959次,最少的被下載4次,羅士俐作者在2009年10月發表的論文“外部性理論的困境及其出路”下載頻次最多(959次),排名前十名的見表3,這10名作者(第一作者)中有8人副高以上職稱。
5.3 下載頻次、引用頻次前十名的論文項目基金情況分析
被引論文前10名及下載頻次前10名的論文合計有17篇論文(有3篇重疊),其中只有3篇是基金項目論文,都是市級基金項目,河源市市級項目基本都是自籌資金。羅士俐作者撰寫的“外部性理論的困境及其出路”是河源市2008年社科聯項目論文、邵魁德作者撰寫的“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是河源市2008年科技局科技項目論文、俞彤作者撰寫的“河源溫泉旅游開發的SWOT分析及對策”是2008年科技局科技項目論文。省級及省級以上基金支持項目論文0篇,這17篇論文沒有自然科學論文,兩個職業代表性二級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及機電工程學院其中也沒有論文,這跟作者學科背景有關。
6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獲得基金資助情況分析
河職院從2001年升格以來12年時間段,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2篇中有42篇是各項基金、課題項目成果,按中文核心期刊為總數計算,基金論文比率為24.4%。其中受國家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3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1.7%;省部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18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10.4%;受市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14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8.1%;受學院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7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4.0%。
7 結束語
發表論文在數量上迅速增長,起步階段年平均3篇論文到持續發展階段年平均266篇;在質量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從起步階段0篇到持續發展階段年均39篇,EI來源期刊實現0的突破。
論文發表積極性主要集中在小部分教師,且以副高以上職稱教師為主,5.1%的教工完成了發表論文總數的36.8%,5.8%的教工完成了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總數的87.2%。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主要以教育類論文居多,自然科學論文比例不高,發表雜志主要集中在職業技術教育類雜志,在高等教育類雜志少見,且作者主要以副高以上職稱教師為主,基金項目論文比例不高。
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的部分論文被引和下載的頻次較高,被引和下載的頻次前10名的作者副高職稱教師為主。
總的來說,河職院從2001年升格以來12年時間里,論文發表經歷了從入門到迅速發展過程,質量上在不斷提高,實現由量變到質變逐漸轉變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教育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04).
[2]黃立志,燕艷.2005-2009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期刊文獻統計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7).
作者簡介:李春來(1968-),男,廣東河源市人,電氣工程副教授,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節能控制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電力傳感器和職業教育。endprint
5 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引文分析、下載頻次分析
根據美國情報科學家普賴斯(Derekde Solla Price)有關自發刊年起倒數五年引文比例的理論,文章試圖通過對國內關于在2008-2012年期間發表的核心文獻中期刊被引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172篇。
5.1 發表論文被引情況分析
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2篇中有104篇論文被引,占這期間全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60.4%,其中陳德清等作者2010年2月發表的論文“提高高職實踐教學質量的研究與探索”被引次數最多(13次),排名前10名的見表2,這10名作者(第一作者)中有9人副高以上職稱[2]。
5.2 下載頻次分析
這五年期間河職院在中文核心期刊共發表論文共有172篇論文中下載最多的959次,最少的被下載4次,羅士俐作者在2009年10月發表的論文“外部性理論的困境及其出路”下載頻次最多(959次),排名前十名的見表3,這10名作者(第一作者)中有8人副高以上職稱。
5.3 下載頻次、引用頻次前十名的論文項目基金情況分析
被引論文前10名及下載頻次前10名的論文合計有17篇論文(有3篇重疊),其中只有3篇是基金項目論文,都是市級基金項目,河源市市級項目基本都是自籌資金。羅士俐作者撰寫的“外部性理論的困境及其出路”是河源市2008年社科聯項目論文、邵魁德作者撰寫的“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是河源市2008年科技局科技項目論文、俞彤作者撰寫的“河源溫泉旅游開發的SWOT分析及對策”是2008年科技局科技項目論文。省級及省級以上基金支持項目論文0篇,這17篇論文沒有自然科學論文,兩個職業代表性二級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及機電工程學院其中也沒有論文,這跟作者學科背景有關。
6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獲得基金資助情況分析
河職院從2001年升格以來12年時間段,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72篇中有42篇是各項基金、課題項目成果,按中文核心期刊為總數計算,基金論文比率為24.4%。其中受國家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3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1.7%;省部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18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10.4%;受市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14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8.1%;受學院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成果有7篇,占核心論文總數的4.0%。
7 結束語
發表論文在數量上迅速增長,起步階段年平均3篇論文到持續發展階段年平均266篇;在質量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從起步階段0篇到持續發展階段年均39篇,EI來源期刊實現0的突破。
論文發表積極性主要集中在小部分教師,且以副高以上職稱教師為主,5.1%的教工完成了發表論文總數的36.8%,5.8%的教工完成了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總數的87.2%。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主要以教育類論文居多,自然科學論文比例不高,發表雜志主要集中在職業技術教育類雜志,在高等教育類雜志少見,且作者主要以副高以上職稱教師為主,基金項目論文比例不高。
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的部分論文被引和下載的頻次較高,被引和下載的頻次前10名的作者副高職稱教師為主。
總的來說,河職院從2001年升格以來12年時間里,論文發表經歷了從入門到迅速發展過程,質量上在不斷提高,實現由量變到質變逐漸轉變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教育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04).
[2]黃立志,燕艷.2005-2009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期刊文獻統計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7).
作者簡介:李春來(1968-),男,廣東河源市人,電氣工程副教授,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節能控制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電力傳感器和職業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