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凱
抓班子,選配群眾“主心骨”。以村(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通過實行村“兩委”班子“兩推一選”、“公推直選”等民主選舉,選好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大力實施“村組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利用成人教育的教學資源,對全縣40歲以下,中專及以下學歷村“兩委”干部開展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基層干部隊伍。明確村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的職責,重點解決“誰來抓、抓什么、怎么抓”等問題。完善村干部績效考核辦法,實施“治癱工程”,加大“第一書記”選派力度。
轉觀念,引育農村“領頭雁”。建立在外優秀人才溝通交流機制和優秀人才回歸激勵機制,結合“回歸”能人特長優勢、自身素質和村“兩委”班子的運行實際,按照“先給舞臺、再給位子,先當配角、再當主角,先挑擔子、再給身份”的“三先三再”培養模式,大膽啟用一批干事有魄力、管事有威力的“回歸”人才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建立“領導聯系、部門包抓”多方扶持長效機制,扶持“回歸”能人領辦創辦新興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民群眾致富增收。
強隊伍,打造黨建“輕騎兵”。嚴把黨員隊伍入口關,加大從一線優秀青年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群體中發展黨員力度。深入實施“1531”計劃(即培養100名雙強型領頭雁、500名崗位標兵、3000名致富能手、10000名熟練掌握一兩門實用技能的普通黨員),加強對廣大黨員的教育培訓。組織開展鄖縣“最美村組干部”評選活動,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向身邊的人學習,向身邊的事學習。分層分類打造具有本縣特色的黨建示范點,大力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黨建示范區建設。
重服務,拆除黨群“隔心墻”。開展“認人認親、扶智扶貧”活動,通過與群眾直接對話、直接接觸,深入了解群眾的生活狀況,讓決策措施更加符合群眾的愿望和需求。開展機關聯村、黨員干部聯戶活動,給群眾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溫暖。推行“黨群連心卡”活動,拓寬聯系服務群眾的方法和渠道。開展縣直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周末住村行動”,心貼心為群眾排解困難、點對點為基層化解矛盾。
(作者系鄖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