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寶平
(國網 金昌供電公司,甘肅 金昌 737100)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于借入資金而將來可能無法償還到期債務,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是各種風險在財務上的集中體現,財務風險的積累和加劇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健康發展。
財務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財務風險是由企業負債引起的,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增加的喪失償債能力或減少企業利潤的可能性,通常稱為籌資風險。通常認為,財務風險只與負債經營有關,在極端情況下,如果企業的資產全部來源于所有者投入,沒有債務資金,企業則不存在財務風險。廣義財務風險是企業一切風險的財務表現,是企業在各項經營活動中,因內外部環境及各種難以預計或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導致財務和經營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存貨管理風險、流動性風險。該觀點認為,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所面臨的全部風險的貨幣化表現形態,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是企業風險的核心,它涉及到企業資金運動的各個環節、企業內部的各個方面以及企業環境中的各個因素。
1)獲利能力低,經濟效益差。具體表現為產品成本費用高,毛利率低;資產收益水平差,投資回報率低。
2)資金不足,缺乏償債能力。具體表現為資金匾乏,負債過度;信用等級低,融資能力差。
3)債務結構不合理。如果企業短期債務比例過高,或者把短期借款資金投資于變現能力差的固定資產或其他長期資產,就會降低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影響短期償債能力。
4)經營能力不佳,不良資產比例大。具體表現為資產質量差,沉淀下來大量不良債權和“殘次冷背”存貨,資產周轉率低。
5)成長能力弱,企業發展停滯不前。具體表現為企業的資本積累率和銷售增長率下降,業務不斷萎縮,市場占有率下降。
1)負債經營是財務風險產生最為根本的原因。企業財務風險是伴隨企業負債融資而產生的,對企業來講,負債經營是一把雙刃劍,合理的債務安排和運作,有利于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會給股東帶來超額利益;而安排欠妥,則會給企業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2)企業資產流動性弱、現金流量短缺是財務風險產生的最為直接的原因。企業籌措到資金后,必須要在將來某一時點用足夠的現金來償債付息。因此企業現金流量的多少、資產變現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償債能力。
3)負債結構不合理、項目投資籌資理念滯后是導致財務風險產生、狀況惡化最為重要的催化劑。項目投資融資理念的滯后,將會使企業的負債結構嚴重不合理,如果項目投產后,因經營管理不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大于息稅前利潤,必將促使企業財務狀況惡化,使企業負擔著到期付款的威脅,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增大,獲利能力減小,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很大困難。
4)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是財務風險產生的最為綜合的因素。資本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保守結構型和風險結構型兩個極端。保守結構型會暴露出企業資本策略過于保守,畏縮不前,對企業前途存在著信心不足等缺點。風險結構型通常表現為企業資產負債率過大或產權比率異常。
5)外部環境的多變性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外因。通常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有國民經濟整體形勢及行業景氣度、國家信貸、外匯政策的調整、銀行利率及其波動等,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或緩解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1)樹立風險意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要承擔相應的經營風險。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設計如何應對方案,否則風險來臨時,企業毫無準備,必然會招致失敗。因此,企業必須認真分析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經營管理策略,提高企業對生存環境變化的適應和應變能力。
2)制定科學的投資和資金計劃
在生產經營中要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從嚴控制款項的收支。按訂單采購原材料,科學組織生產和經營,以減少庫存積壓,加速流動資金周轉,減少流動資金占用。
3)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預警機制
企業必須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網絡和風險防范預警機制,對財務風險進行及時的預測和方法,并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控制投資風險
4)負債結構要合理
企業在充分考慮影響負債各項因素的基礎上,謹慎負債,在制定負債計劃的同時,使其具有一定的還款保證,應根據需要對長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還款期過分集中。制定詳細的還款計劃,進行必要的還款計提,以免債務到期日無法償還,帶來連鎖反應,影響企業的信譽和生存。
5)負債規模要適度
企業必須保持合理的負債總額和資產負債率,做到適度負債,量力而行,隨時衡量自身的資金結構是否合理,企業負債比率是否與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等,以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對企業所有者來講,當企業資本收益率大于籌資資本時,資產負債率越高越有利,但資產負債過高,勢必會影響企業的償還能力,為籌資帶來困難,對債權人來講,資產負債率越低,風險越小。為了增強抵御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企業必須著力于補充自有流動資本,降低資產負債率。
6)加強資產管理,提高營運能力,增強盈利水平
企業資產對負債能力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短期影響,即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對償債能力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長期影響,即企業資產營利能力對負債能力的影響,企業資產的營利能力直接影響到企業整體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業負債能力高、財務風險相對低的有效保證和標志。
7)運用多種財務策略,盡可能減少風險損失
在對風險的預測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風險接受策略、風險回避策略、風險分散策略等措施,盡最大可能減少風險的發生。
[1]趙德武.財務管理學[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2]陳信元.財務會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陳文浩,郭麗紅.企業財務危機的原因分析[J].浙江財稅與會計,2004(10).
[4]王小惠.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經濟師,2006(3).
[5]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財務危機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6]劉紅霞.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方法及系統的構建研究[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7]張鳴,張艷,程濤.企業財務預警研究前沿[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