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四平市下三臺水庫管理處,吉林 四平 136000)
淡水養殖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們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改變了農村經濟的主題結構,為促進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們,淡水養殖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北方的淡水養殖業歷史尤為久遠。最近幾年,受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物資價格不斷上漲,也使淡水產品的價格穩定,利潤空間小,因此很多養殖者積極性不高,甚有的放棄淡水養殖,導致淡水養殖業處于經濟衰退狀態。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飲食要求也越來越高,漁業產品的營養價值也被人們所認可。特別是“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一些漁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因市場供應和養殖技藝等制約因素,雖然我國北方淡水養殖業的發展歷史不斷,但發展至今仍然處于比較低下的階段。通過實際的研究,將北方淡水養殖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為以下幾點:
暴發性疾病在養殖業中的危害是致命的,對養殖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以北方淡水養殖業中的淡水養殖魚類的暴發性疾病最為嚴重。這類型的暴發性疾病一旦發生,短時間內將迅速蔓延至很大的范圍,而且治療比較難,多種魚類對此病的抵抗力較低,隨著時間延長、這類疾病的抗藥性增強,危害性將會更大。所以,淡水養殖魚類暴發性疾病具有:短時間、蔓延范圍廣及治療難的特點。
我國北方淡水養殖業雖然由來已久,但是漁戶對于養殖飼料的配比、選取問題依然存在很大的誤區。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漁戶對于飼料配比的認識嚴重不足,認為只要最貴的、國外產的飼料就是最好的飼料,對飼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養殖品種所需營養的需求不同。會因耽誤喂養而影響了魚的生長。因此,建議不同地區根據當地餌料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養殖品種。養殖的水產品大體可分為:浮游生物食性,草食性,底棲動物食性,雜食性,肉食性。應根據幾種主要食性,結合當地餌料來源選擇合適的品種養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傳統的養殖品種依然是養殖的主體,可是這些養殖品種的數量多,價格上不去,從而導致經濟效益偏低。又因為大部分的漁戶缺少系統的市場調查,致使他們對于市場的供求關系等問題,認識不足,從而造成養殖品種混亂的情況嚴重。因此,建議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養殖品種結構進行適當調整,引進一些新品種,一方面為自身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調節了水產品市場。
無論是傳統養殖品種還是名、特、優等新品種,要想獲得高產和高效,都要有一定的養殖技術。可是現在有一部分養殖戶對于養殖技術一知半解,建議加強學習,掌握水產養殖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發揮漁民合作社的作用。漁民合作社可以定期組織漁民聚會,相互交流成功的經驗,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近年有不少地方政府出資組織養殖戶到高校進行培訓或聘請專家到當地進行培訓,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的大漁區經常出現冬季水產品供過于求而夏季供不應求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降低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而且也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經濟基礎好,有一定承擔風險能力的可選擇名特優新品種養殖;經濟基礎薄弱,承擔風險能力不強的,可選擇投資小,資金周轉快的養殖品種。市場上供應少、售價高的品種,選養時往往要以具備較高的養殖技術水平為前提。技術不成熟的養殖戶,一定要從大眾化品種養起,待積累經驗后方可進行名特優新品種養殖。
若想促進北方淡水養殖業的發展,相關研究者就必須解決漁戶的養殖技術問題、市場供求問題、漁業產品的銷路問題以及開發新型淡水養殖產品,以從根本上發展北方淡水養殖業。
在北方淡水養殖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魚類的暴發性疾病問題,所以相關漁戶應該將防病放在養殖的首要位置,另外在發生暴發性魚類疾病時,要沉著、冷靜,迅速制定出有效解決方案,盡量減少損失。所以,地區相關部門要積極組織淡水養殖漁戶,進行新型養殖技術的學習,學會區分各種不同魚類疾病的主要特征,進而對癥下藥;通過有意識地記錄、研究,找到暴發性魚類疾病爆發的規律。
一方面,養殖魚類對水體水源、水質、光照等,尤其對溶氧要求較高,所以在水源豐富、溶氧充足、水質良好的地區,可選擇不耐低氧,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名貴品種進行養殖。缺水地區在選擇品種時,就要選擇對低氧適應性強的品種。另外,魚類對水體的鹽度有較高的要求,大多數品種只適應很低的鹽度,但羅非魚、羅氏沼蝦、淡水白鯧等品種屬廣鹽性,養殖這些品種時要注意選擇。
北方淡水養殖市場的需求量還不是很多,所以在進行北方淡水養殖業促進發展計劃時,就要對淡水養殖市場進行調查。相關工作人員對市場進行調查,研究消費市場對淡水養殖產品的需求情況,進而指導漁戶進行養殖規模、種類等條件的變更,進而促進經濟效益的收取。
進行一條龍服務北方淡水養殖多以小戶散養為主,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這樣的養殖形式是不利于淡水養殖業的發展的,所以應該加強各養殖漁戶之間的聯系,組成聯盟,相互之間共同學習、幫助;另外,積極尋找其他相關產業的合作者,將養殖、加工、銷售等工作形成一條龍服務,提高淡水養殖的服務質量,進而提高北方淡水養殖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北方淡水養殖業的發展。
養殖檔案是有關養魚各項措施和生產變動的簡明記錄,作為分析情況,總結經驗,檢查工作的原始記錄,也為下一步改進養殖技術,制訂生產計劃做參考。要實行科學養殖,要做到每口池塘都有養殖檔案。
巡塘是養育者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應每天早中晚各進行1次。清晨巡塘主要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和有無死亡;午間巡塘可結合投飼施肥,檢查魚的活動和吃食情況;近黃昏時巡塘可檢查魚有無剩余飼料。如有飼料剩余,可調整飼料的投喂量;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浮頭,如有浮頭跡象,應根據天氣、水質等采取相應的措施;還應半夜巡塘,以采取相應的措施。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飼料來源非常廣泛,可以投喂米糠、豆餅、豆渣,以及少量魚粉。飼料臺和投食廠要經常清潔和消毒。沒吃完的飼料當天要清除。每周要清掃一次飼料臺和投食廠,撈出殘渣,掃除沉積物;沒兩周要對飼料臺和投食廠消毒一次,消毒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要定期檢查生長情況,看是否有疾病發生。定期檢查,要做到胸中有數,對制訂漁業計劃,采取相應措施是很有意義的。
在發展淡水養殖,首要考慮的問題是市場對漁業產品的需求與淡水養殖業對市場的供應關系,然后相關研究者積極研究,找出在北方淡水養殖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對癥下藥”,一一攻克在北方淡水養殖中存在的問題,找到促進北方淡水養殖業發展的最佳對策,最后再進行市場調查,努力開發市場,拓寬淡水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銷路,將北方淡水養殖漁業產品的市場進一步擴大。同時,還要考慮北方淡水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加強北方淡水養殖漁業產品的安全管理,從根本上解決淡水養殖漁業產品的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