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無粘結預應力長期監測成果分析

2014-08-12 20:16:49魏啟智
科技視界 2014年19期

魏啟智

【摘 要】隨著預應力技術的發展,預應力損失值的計算問題成為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重要課題。國內外眾多學者對預應力損失進行了大量試驗及理論研究,并提出了很多相關理論和計算公式。本文以某辦公樓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工程為背景,對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進行了從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到正常使用近三年的現場長期跟蹤監測,意在探求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預應力損失隨時間變化的全過程,為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全過程健康評定奠定基礎。

【關鍵詞】無粘結預應力;預應力損失;長期監測

0 引言

隨著人們對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上預應力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因為無粘結預應力技術相對后張法中其他預應力技術具備無需預留孔道及無需孔道灌漿的優點,在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預應力損失是伴隨預應力技術應用產生的,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性能,取決于結構的有效預應力值。預應力損失影響因素多,且長期預應力損失隨時間的發展而變化,過高或是過低考慮預應力損失,對構件的受力性能有很大影響。本文就預應力損失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 監測內容及方案

1.1 工程概況

某辦公樓結構形式為混凝土框架結構。該大樓西南角1-6層會議室區(1-3軸,A-D軸)為滿足大空間要求,設置無粘結預應力現澆混凝土板(見圖1),板縱向長度為19.5m,橫向長度為16.8m,板厚為370mm,預應力混凝土板采用C30混凝土。預應力筋采用直徑15.2mm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極限抗拉強度標準值為f■=1860N/mm2,截面面積A■=139mm2;張拉控制力N=0.75f■A■=193.905kN。非預應力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三種規格制作,預應力錨具一律采用I類錨具,張拉端采用夾片錨具,固定端采用擠壓錨具。

圖1 UPC板中無粘結預應力筋平面布置圖

如圖1所示,預應力筋布置,按每個區段內的鋼筋根數均勻布置。在軸線2和B處,分別有1600mm和2200mm的區域,其鋼筋根數分別為17根和23根,布置相對其他位置較密,可視為暗梁。由《UPC結構技術規程》(文獻[6])5.3.5可取AL1-AL2跨度為4200mm。預應力筋按拋物線形布置,如圖2所示。

結合預應力混凝土板施工實際情況,為了量測預應力筋的應力狀況及實際預應力損失,取圖紙的2-3軸交A- B軸板,在UPC板中選擇四束鋼絞線安裝振弦式預應力測力計(如圖3),安裝位置分別選擇在張拉端和錨固端。用JMZX-300X綜合測試儀測試各預應力測力計的應力,測試各根預應力筋的預應力值。固定端在澆混凝前布置(圖3(a)),張拉端在預應力筋張拉前布置(圖3(b))。圖4~5為UPC樓板從施工到竣工的一組照片。

圖2 無粘結預應力筋線形布置圖

圖3 傳感器布置

圖4 UPC樓板鋼筋籠

圖5 預應力鋼絞線張拉

1.2 預應力損失監測結果

四根鋼絞線在張拉端和錨固端均布置有傳感器,張拉端傳感器張拉到控制力時開始用綜合測試儀讀數;錨固端傳感器與張拉端同時采集數據。測得1#~4#鋼絞線從2007年7月30日張拉至2010年3月3日預應力損失百分比數據曲線圖所示(圖中為1#鋼絞線錨固端及2、3、4#鋼絞線張拉端傳感器所測數據。1#鋼絞線張拉端被破壞,2、3、4#鋼絞線錨固端數據明顯不合理,并剔除了各點明顯不合理的數據)。

從圖6中可見,預應力長期損失在前期發展較快,第1天預應力長期損失平均值達到了預應力長期損失總值的41.23%,后期損失趨于平緩;文獻[1]中有提到:一般24小時鋼筋的松弛損失即可完成50%,可見預應力長期損失在前期短時間內損失較大。

圖6 預應力長期損失實測值

2 預應力損失理論計算值與實測結果比較分析

在工程設計中,主要考慮的預應力損失組合一般按施加預應力階段和正常使用階段分別計算。正常使用階段的預應力值為永久作用的構件混凝土體的預應力,即認為此階段全部的預應力損失均已完成,長期的預應力損失,即鋼筋的松弛和混凝土的收縮徐變損失是在張拉完成后產生的,并且它隨時間的發展而變化。根據文獻[6]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各項預應力損失計算值之和見表1。

表1 各筋預應力總損失計算值(N/mm2)

見表2,將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進行比較。錨固端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相差較大,無法進行比較,分析原因:

(1)錨固端傳感器所測數據是扣除了錨固損失和摩擦損失的應力值,其總損失中不包括這兩項損失,故其值比計算值要?。?/p>

(2)3#、4#鋼絞線錨固端傳感器沒有被保護好,壓力傳感器放在錨固端(埋在混凝土中),因混凝土對這種形式錨具的嵌固作用,錨固力不可能全部傳給壓力傳感器,部分傳給了混凝土,導致壓力傳感器的承壓力比實際?。?#、4#錨固端數據明顯偏?。荒苷鎸嵎从愁A應力筋的有效預應力。

表2 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比較

3 結論

本文以某辦公樓大跨度無粘結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工程為對象,對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長期損失進行為時近三年長期跟蹤監測工作,得出預應力損失實測值;對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損失按分項總和法進行了詳細的計算,得出總損失計算值;并對實測值與計算值進行了對比,二者基本吻合,實測值與計算值之比均小于1,計算值偏大,說明理論值偏于保守,這對于工程受力構件和結構來講,是偏于安全考慮的,使得工程建設對象安全度更高。同時,從表6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比較可知同一個測點總損失比值比較長期損失比值更小,說明計算瞬時損失(包括錨具變形和無粘結預應力筋內縮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l1、無粘結預應力筋與護套壁之間的摩擦損失σl2、混凝土彈性壓縮引起的應力損失σl6三項之和)考慮過于保守,這樣就需多考慮抵消瞬時損失的超張拉,從成本角度來講是不夠經濟的,以后在類似預應力構件的施工過程中,可適當考慮減少預應力瞬時損失值。

【參考文獻】

[1]房貞政.預應力結構理論與應用[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邴曉,等.無粘結預應力雙向板張拉損失[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0,40(6):747-751.

[3]袁國干.配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4]李國平,主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陶學康.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設計與施工[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6]JGJ 92-2004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S].

[責任編輯:薛俊歌]

【摘 要】隨著預應力技術的發展,預應力損失值的計算問題成為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重要課題。國內外眾多學者對預應力損失進行了大量試驗及理論研究,并提出了很多相關理論和計算公式。本文以某辦公樓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工程為背景,對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進行了從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到正常使用近三年的現場長期跟蹤監測,意在探求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預應力損失隨時間變化的全過程,為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全過程健康評定奠定基礎。

【關鍵詞】無粘結預應力;預應力損失;長期監測

0 引言

隨著人們對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上預應力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因為無粘結預應力技術相對后張法中其他預應力技術具備無需預留孔道及無需孔道灌漿的優點,在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預應力損失是伴隨預應力技術應用產生的,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性能,取決于結構的有效預應力值。預應力損失影響因素多,且長期預應力損失隨時間的發展而變化,過高或是過低考慮預應力損失,對構件的受力性能有很大影響。本文就預應力損失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 監測內容及方案

1.1 工程概況

某辦公樓結構形式為混凝土框架結構。該大樓西南角1-6層會議室區(1-3軸,A-D軸)為滿足大空間要求,設置無粘結預應力現澆混凝土板(見圖1),板縱向長度為19.5m,橫向長度為16.8m,板厚為370mm,預應力混凝土板采用C30混凝土。預應力筋采用直徑15.2mm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極限抗拉強度標準值為f■=1860N/mm2,截面面積A■=139mm2;張拉控制力N=0.75f■A■=193.905kN。非預應力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三種規格制作,預應力錨具一律采用I類錨具,張拉端采用夾片錨具,固定端采用擠壓錨具。

圖1 UPC板中無粘結預應力筋平面布置圖

如圖1所示,預應力筋布置,按每個區段內的鋼筋根數均勻布置。在軸線2和B處,分別有1600mm和2200mm的區域,其鋼筋根數分別為17根和23根,布置相對其他位置較密,可視為暗梁。由《UPC結構技術規程》(文獻[6])5.3.5可取AL1-AL2跨度為4200mm。預應力筋按拋物線形布置,如圖2所示。

結合預應力混凝土板施工實際情況,為了量測預應力筋的應力狀況及實際預應力損失,取圖紙的2-3軸交A- B軸板,在UPC板中選擇四束鋼絞線安裝振弦式預應力測力計(如圖3),安裝位置分別選擇在張拉端和錨固端。用JMZX-300X綜合測試儀測試各預應力測力計的應力,測試各根預應力筋的預應力值。固定端在澆混凝前布置(圖3(a)),張拉端在預應力筋張拉前布置(圖3(b))。圖4~5為UPC樓板從施工到竣工的一組照片。

圖2 無粘結預應力筋線形布置圖

圖3 傳感器布置

圖4 UPC樓板鋼筋籠

圖5 預應力鋼絞線張拉

1.2 預應力損失監測結果

四根鋼絞線在張拉端和錨固端均布置有傳感器,張拉端傳感器張拉到控制力時開始用綜合測試儀讀數;錨固端傳感器與張拉端同時采集數據。測得1#~4#鋼絞線從2007年7月30日張拉至2010年3月3日預應力損失百分比數據曲線圖所示(圖中為1#鋼絞線錨固端及2、3、4#鋼絞線張拉端傳感器所測數據。1#鋼絞線張拉端被破壞,2、3、4#鋼絞線錨固端數據明顯不合理,并剔除了各點明顯不合理的數據)。

從圖6中可見,預應力長期損失在前期發展較快,第1天預應力長期損失平均值達到了預應力長期損失總值的41.23%,后期損失趨于平緩;文獻[1]中有提到:一般24小時鋼筋的松弛損失即可完成50%,可見預應力長期損失在前期短時間內損失較大。

圖6 預應力長期損失實測值

2 預應力損失理論計算值與實測結果比較分析

在工程設計中,主要考慮的預應力損失組合一般按施加預應力階段和正常使用階段分別計算。正常使用階段的預應力值為永久作用的構件混凝土體的預應力,即認為此階段全部的預應力損失均已完成,長期的預應力損失,即鋼筋的松弛和混凝土的收縮徐變損失是在張拉完成后產生的,并且它隨時間的發展而變化。根據文獻[6]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各項預應力損失計算值之和見表1。

表1 各筋預應力總損失計算值(N/mm2)

見表2,將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進行比較。錨固端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相差較大,無法進行比較,分析原因:

(1)錨固端傳感器所測數據是扣除了錨固損失和摩擦損失的應力值,其總損失中不包括這兩項損失,故其值比計算值要小;

(2)3#、4#鋼絞線錨固端傳感器沒有被保護好,壓力傳感器放在錨固端(埋在混凝土中),因混凝土對這種形式錨具的嵌固作用,錨固力不可能全部傳給壓力傳感器,部分傳給了混凝土,導致壓力傳感器的承壓力比實際?。?#、4#錨固端數據明顯偏?。荒苷鎸嵎从愁A應力筋的有效預應力。

表2 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比較

3 結論

本文以某辦公樓大跨度無粘結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工程為對象,對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長期損失進行為時近三年長期跟蹤監測工作,得出預應力損失實測值;對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損失按分項總和法進行了詳細的計算,得出總損失計算值;并對實測值與計算值進行了對比,二者基本吻合,實測值與計算值之比均小于1,計算值偏大,說明理論值偏于保守,這對于工程受力構件和結構來講,是偏于安全考慮的,使得工程建設對象安全度更高。同時,從表6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比較可知同一個測點總損失比值比較長期損失比值更小,說明計算瞬時損失(包括錨具變形和無粘結預應力筋內縮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l1、無粘結預應力筋與護套壁之間的摩擦損失σl2、混凝土彈性壓縮引起的應力損失σl6三項之和)考慮過于保守,這樣就需多考慮抵消瞬時損失的超張拉,從成本角度來講是不夠經濟的,以后在類似預應力構件的施工過程中,可適當考慮減少預應力瞬時損失值。

【參考文獻】

[1]房貞政.預應力結構理論與應用[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邴曉,等.無粘結預應力雙向板張拉損失[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0,40(6):747-751.

[3]袁國干.配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4]李國平,主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陶學康.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設計與施工[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6]JGJ 92-2004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S].

[責任編輯:薛俊歌]

【摘 要】隨著預應力技術的發展,預應力損失值的計算問題成為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重要課題。國內外眾多學者對預應力損失進行了大量試驗及理論研究,并提出了很多相關理論和計算公式。本文以某辦公樓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工程為背景,對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進行了從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到正常使用近三年的現場長期跟蹤監測,意在探求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預應力損失隨時間變化的全過程,為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全過程健康評定奠定基礎。

【關鍵詞】無粘結預應力;預應力損失;長期監測

0 引言

隨著人們對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上預應力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因為無粘結預應力技術相對后張法中其他預應力技術具備無需預留孔道及無需孔道灌漿的優點,在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預應力損失是伴隨預應力技術應用產生的,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使用性能,取決于結構的有效預應力值。預應力損失影響因素多,且長期預應力損失隨時間的發展而變化,過高或是過低考慮預應力損失,對構件的受力性能有很大影響。本文就預應力損失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 監測內容及方案

1.1 工程概況

某辦公樓結構形式為混凝土框架結構。該大樓西南角1-6層會議室區(1-3軸,A-D軸)為滿足大空間要求,設置無粘結預應力現澆混凝土板(見圖1),板縱向長度為19.5m,橫向長度為16.8m,板厚為370mm,預應力混凝土板采用C30混凝土。預應力筋采用直徑15.2mm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極限抗拉強度標準值為f■=1860N/mm2,截面面積A■=139mm2;張拉控制力N=0.75f■A■=193.905kN。非預應力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三種規格制作,預應力錨具一律采用I類錨具,張拉端采用夾片錨具,固定端采用擠壓錨具。

圖1 UPC板中無粘結預應力筋平面布置圖

如圖1所示,預應力筋布置,按每個區段內的鋼筋根數均勻布置。在軸線2和B處,分別有1600mm和2200mm的區域,其鋼筋根數分別為17根和23根,布置相對其他位置較密,可視為暗梁。由《UPC結構技術規程》(文獻[6])5.3.5可取AL1-AL2跨度為4200mm。預應力筋按拋物線形布置,如圖2所示。

結合預應力混凝土板施工實際情況,為了量測預應力筋的應力狀況及實際預應力損失,取圖紙的2-3軸交A- B軸板,在UPC板中選擇四束鋼絞線安裝振弦式預應力測力計(如圖3),安裝位置分別選擇在張拉端和錨固端。用JMZX-300X綜合測試儀測試各預應力測力計的應力,測試各根預應力筋的預應力值。固定端在澆混凝前布置(圖3(a)),張拉端在預應力筋張拉前布置(圖3(b))。圖4~5為UPC樓板從施工到竣工的一組照片。

圖2 無粘結預應力筋線形布置圖

圖3 傳感器布置

圖4 UPC樓板鋼筋籠

圖5 預應力鋼絞線張拉

1.2 預應力損失監測結果

四根鋼絞線在張拉端和錨固端均布置有傳感器,張拉端傳感器張拉到控制力時開始用綜合測試儀讀數;錨固端傳感器與張拉端同時采集數據。測得1#~4#鋼絞線從2007年7月30日張拉至2010年3月3日預應力損失百分比數據曲線圖所示(圖中為1#鋼絞線錨固端及2、3、4#鋼絞線張拉端傳感器所測數據。1#鋼絞線張拉端被破壞,2、3、4#鋼絞線錨固端數據明顯不合理,并剔除了各點明顯不合理的數據)。

從圖6中可見,預應力長期損失在前期發展較快,第1天預應力長期損失平均值達到了預應力長期損失總值的41.23%,后期損失趨于平緩;文獻[1]中有提到:一般24小時鋼筋的松弛損失即可完成50%,可見預應力長期損失在前期短時間內損失較大。

圖6 預應力長期損失實測值

2 預應力損失理論計算值與實測結果比較分析

在工程設計中,主要考慮的預應力損失組合一般按施加預應力階段和正常使用階段分別計算。正常使用階段的預應力值為永久作用的構件混凝土體的預應力,即認為此階段全部的預應力損失均已完成,長期的預應力損失,即鋼筋的松弛和混凝土的收縮徐變損失是在張拉完成后產生的,并且它隨時間的發展而變化。根據文獻[6]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各項預應力損失計算值之和見表1。

表1 各筋預應力總損失計算值(N/mm2)

見表2,將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進行比較。錨固端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相差較大,無法進行比較,分析原因:

(1)錨固端傳感器所測數據是扣除了錨固損失和摩擦損失的應力值,其總損失中不包括這兩項損失,故其值比計算值要??;

(2)3#、4#鋼絞線錨固端傳感器沒有被保護好,壓力傳感器放在錨固端(埋在混凝土中),因混凝土對這種形式錨具的嵌固作用,錨固力不可能全部傳給壓力傳感器,部分傳給了混凝土,導致壓力傳感器的承壓力比實際?。?#、4#錨固端數據明顯偏?。荒苷鎸嵎从愁A應力筋的有效預應力。

表2 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比較

3 結論

本文以某辦公樓大跨度無粘結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工程為對象,對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長期損失進行為時近三年長期跟蹤監測工作,得出預應力損失實測值;對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樓板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的預應力損失按分項總和法進行了詳細的計算,得出總損失計算值;并對實測值與計算值進行了對比,二者基本吻合,實測值與計算值之比均小于1,計算值偏大,說明理論值偏于保守,這對于工程受力構件和結構來講,是偏于安全考慮的,使得工程建設對象安全度更高。同時,從表6預應力損失實測值與計算值比較可知同一個測點總損失比值比較長期損失比值更小,說明計算瞬時損失(包括錨具變形和無粘結預應力筋內縮引起的預應力損失σl1、無粘結預應力筋與護套壁之間的摩擦損失σl2、混凝土彈性壓縮引起的應力損失σl6三項之和)考慮過于保守,這樣就需多考慮抵消瞬時損失的超張拉,從成本角度來講是不夠經濟的,以后在類似預應力構件的施工過程中,可適當考慮減少預應力瞬時損失值。

【參考文獻】

[1]房貞政.預應力結構理論與應用[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邴曉,等.無粘結預應力雙向板張拉損失[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0,40(6):747-751.

[3]袁國干.配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4]李國平,主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5]陶學康.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設計與施工[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6]JGJ 92-2004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S].

[責任編輯:薛俊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亚洲精品老司机|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色有码无码视频| 99久视频|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成人|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一级毛片|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福利拍拍拍|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aa视频|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黄色片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久久国产毛片| 亚洲综合色在线|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www.99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色婷婷成人网|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99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99热精品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午夜免费小视频|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制服丝袜一区|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亚洲91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