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獻利用率的數據分析結果,結合學科文獻采訪體系固有的彈性設計,能夠實現圖書館兩次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周期之間文獻采訪優化的需要。讓讀者的文獻流通利用信息動態反映在文獻采訪的多維度調整中,可以優化配置學科文獻采訪資源,提高采訪效率,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
【關鍵詞】文獻利用率;學科文獻采訪;文獻采訪優化;核心出版社
圖書館有限的文獻購置資金只能選擇有限的文獻品種——這是采訪館員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使用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結果構建的學科文獻采訪體系[1],可以解決這個難題。3-5年,是學科文獻采訪體系維護所必需的周期。在兩次全面測算之間的這段時間內,及時進行學科文獻采訪的細部優化,可以讓相關信息,特別是讀者對學科文獻利用的信息動態進入文獻采訪調整中,對于提高采訪資源配置效率十分必要。
做到以上事情,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及時采集館藏文獻利用率數據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二是充分調動學科文獻采訪體系中預置的一項設計:經過測算,每一個學科文獻都具備核心出版社區域和重要出版社區域,前者為必選,后者則可根據需要決定選擇與否,具備選擇彈性。
于是,我們先為每一種學科文獻的文獻利用率作數據采集和分析,再根據其分析結果決定該學科是否需要選擇其重要出版社區域中的出版社所屬學科文獻品種。學科文獻采訪體系構建中的這項彈性設計,為我們的學科文獻品種選擇提供了可能,而其前提是學科文獻的文獻利用率數據分析結果。
1 文獻利用率采集與分析
文獻流通數量與館藏文獻數量的比率,即館藏中被利用過的數量占全部館藏的百分比,是為文獻利用率。換一種說法,文獻利用率是文獻機構在一定時期(多為一年)內所收藏文獻中被讀者借閱的數量占同期入藏文獻總數的比率。在這個指標上,國外圖書館的文獻利用率高,如美國234%、英國500%,我們國家較低,只有25%。拿最近的數據來看,2012年一所985高校館藏利用率15.62%、一所師范類省屬本科高校館藏利用率52.72%[3] 。歷年新購文獻的借閱率,作為讀者利用入藏新書的衡量指標,其在文獻采訪工作評估中的作用被排在首位。
1.1 2012、2013年文獻利用率采集
西昌學院圖書館采用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結果構建的學科文獻采訪體系作為主要遴選方法后,累積的眾多數據可以作為未來采訪調整的依據。這里就包括入藏圖書的文獻利用率。2014年5月底6月初,使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統計子系統,逐一采集了2012、2013年各學科文獻利用率,經過數據導出、整理,對不同統計途徑數據作加權平均處理,形成下表:
根據系統說明,統計途徑為“按種”意為某種書只要有1冊被借閱過,即為已使用,借閱多次仍計為1次;而“按冊”意為同1冊書,當借閱次數多于1次時,仍計為1次。
1.2 2012、2013年文獻利用率分析
按照西昌學院圖書館入藏圖書利用率統計表的“加權比較值”,對30個學科類別進行排序,可知30個加權比較值的中位數是由教育與教育事業學科的0.89和漢語學科的0.87作算術平均得到的0.88。30個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加權比較值的算術平均值為1,大于也被用于測度順序數據集中趨勢的中位數0.88,說明數值序列中有較為突出的極端值出現。于是采用不受極端值影響的位置代表值來作分析——使用中位數以及四分衛位數。
整個數值區間的下四分位數為旅游經濟學科的0.63,上四分位數為語言學學科的1.25。即有25%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在0.63以下,有25%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在1.25以上,有50%的學科類別比較值介于0.63~1.25之間,此時的四分位差為0.62,說明中間50%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較為分散。
2 文獻采訪多維度優化
根據分析結果,2014年學科文獻采訪中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2.1 采訪強度控制
2014年的學科文獻采訪中,高于上四分位數1.25的7個學科進行高強度采訪——采訪所有的核心出版社及重要出版社書目,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藝術理論、工藝美術、英語、繪畫、管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低于下四分位數0.63的7個學科進行低強度采訪——只進行各自所屬核心出版社書目采訪,不作重要出版社書目采訪,這些學科包括:農業經濟、無線電電子學與電信技術、水利工程、信息與知識傳播及情報、法律、環境與安全科學、化學工業;介于上下四分位數之間的16個學科作選擇性采訪——根據文獻購置經費狀況、簽約館配商文獻品種配置,在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基礎上進行選擇是否進行各自所屬重要出版社書目采訪。
2.2 重點學科配置
在2.1節采訪強度控制的大框架下,本校的教學科研重點與增長點也需要考慮。農業科學及生物科學兩門學科的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分別只有0.77和0.82,低于中位值0.88,位于上下四分位區間下端靠上位置。作為優勢學科,這兩個類別需要優先發展,可以歸入到高強度采訪系列。同樣理由,排在上下四分位區間最末的旅游經濟學科剛處于下四位數點位上,因為全省戰略對于學校所處地區的定位要求,未來有成為優勢學科的可能,可考慮作高強度采訪。類似地,僅有0.40比較值、位處下四分位數之下的信息與知識傳播,文獻采訪背景是新開辦的新聞及主持專業,館藏文獻極度缺乏,也應在一定時限內作高強度采訪。
2.3 學科類別刪補
考察統計表,位置處于最末端的三個學科:法律、環境與安全科學、化學工業,其采訪依托的專業萎縮,讀者減少。這個判斷從2012、2013年兩年間利用率(按種)可以明顯看出,法律類別從17.23%降到9.29%,環境與安全科學從20.51%到5.45%,化學工業更是沿著21.69%到3.70%急瀉了近6倍。這些專業除了保持低強度采訪外,應著重考察今明兩年專業招生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可考慮刪除這些目錄。相同的思路,高文獻利用率的類別就應該找出相近學科進行增補,譬如心理學的臨近類別倫理學,藝術類別中各國藝術及攝影、戲劇曲藝、電影電視藝術等。
3 結語
作為評估一家圖書館工作效果的主要指標,文獻利用率的高低分化日益彰顯出其重要性。首當其沖的就是其在文獻采訪工作評估中的作用。作為圖書館業務流程的龍頭,文獻采訪引領著其后所有業務工作,決定了圖書館服務質量,控制著圖書館服務深度,影響著圖書館的外在面貌。拋開其他細節不談,文獻采訪的要津之處就是文獻品種的選擇和控制,而這就是文獻利用率指標顯露重要作用的地方。如前所述,通過考察讀者的文獻利用率細節,作出客觀分析后,可以從多個方向進行文獻采訪的調整優化,包括采訪強度、學科配置和類別刪補等。此外,優化的維度不限于此,傳統意義上的讀者教育、閱讀推廣與文獻布局調整,甚至復本率考核、館藏剔舊設計等也能在采訪優化中展現能力,提高學科文獻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曾紅巖,羅明英,坤燕昌.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11):52-55.
[2]黃宗忠.文獻采訪學[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365-366.
[3]王啟云.紙質館藏文獻利用率為什么那么低[EB/OL](2013-04-02)[2014-06-0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76153.html.
[責任編輯:龐修平]
【摘 要】文獻利用率的數據分析結果,結合學科文獻采訪體系固有的彈性設計,能夠實現圖書館兩次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周期之間文獻采訪優化的需要。讓讀者的文獻流通利用信息動態反映在文獻采訪的多維度調整中,可以優化配置學科文獻采訪資源,提高采訪效率,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
【關鍵詞】文獻利用率;學科文獻采訪;文獻采訪優化;核心出版社
圖書館有限的文獻購置資金只能選擇有限的文獻品種——這是采訪館員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使用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結果構建的學科文獻采訪體系[1],可以解決這個難題。3-5年,是學科文獻采訪體系維護所必需的周期。在兩次全面測算之間的這段時間內,及時進行學科文獻采訪的細部優化,可以讓相關信息,特別是讀者對學科文獻利用的信息動態進入文獻采訪調整中,對于提高采訪資源配置效率十分必要。
做到以上事情,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及時采集館藏文獻利用率數據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二是充分調動學科文獻采訪體系中預置的一項設計:經過測算,每一個學科文獻都具備核心出版社區域和重要出版社區域,前者為必選,后者則可根據需要決定選擇與否,具備選擇彈性。
于是,我們先為每一種學科文獻的文獻利用率作數據采集和分析,再根據其分析結果決定該學科是否需要選擇其重要出版社區域中的出版社所屬學科文獻品種。學科文獻采訪體系構建中的這項彈性設計,為我們的學科文獻品種選擇提供了可能,而其前提是學科文獻的文獻利用率數據分析結果。
1 文獻利用率采集與分析
文獻流通數量與館藏文獻數量的比率,即館藏中被利用過的數量占全部館藏的百分比,是為文獻利用率。換一種說法,文獻利用率是文獻機構在一定時期(多為一年)內所收藏文獻中被讀者借閱的數量占同期入藏文獻總數的比率。在這個指標上,國外圖書館的文獻利用率高,如美國234%、英國500%,我們國家較低,只有25%。拿最近的數據來看,2012年一所985高校館藏利用率15.62%、一所師范類省屬本科高校館藏利用率52.72%[3] 。歷年新購文獻的借閱率,作為讀者利用入藏新書的衡量指標,其在文獻采訪工作評估中的作用被排在首位。
1.1 2012、2013年文獻利用率采集
西昌學院圖書館采用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結果構建的學科文獻采訪體系作為主要遴選方法后,累積的眾多數據可以作為未來采訪調整的依據。這里就包括入藏圖書的文獻利用率。2014年5月底6月初,使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統計子系統,逐一采集了2012、2013年各學科文獻利用率,經過數據導出、整理,對不同統計途徑數據作加權平均處理,形成下表:
根據系統說明,統計途徑為“按種”意為某種書只要有1冊被借閱過,即為已使用,借閱多次仍計為1次;而“按冊”意為同1冊書,當借閱次數多于1次時,仍計為1次。
1.2 2012、2013年文獻利用率分析
按照西昌學院圖書館入藏圖書利用率統計表的“加權比較值”,對30個學科類別進行排序,可知30個加權比較值的中位數是由教育與教育事業學科的0.89和漢語學科的0.87作算術平均得到的0.88。30個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加權比較值的算術平均值為1,大于也被用于測度順序數據集中趨勢的中位數0.88,說明數值序列中有較為突出的極端值出現。于是采用不受極端值影響的位置代表值來作分析——使用中位數以及四分衛位數。
整個數值區間的下四分位數為旅游經濟學科的0.63,上四分位數為語言學學科的1.25。即有25%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在0.63以下,有25%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在1.25以上,有50%的學科類別比較值介于0.63~1.25之間,此時的四分位差為0.62,說明中間50%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較為分散。
2 文獻采訪多維度優化
根據分析結果,2014年學科文獻采訪中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2.1 采訪強度控制
2014年的學科文獻采訪中,高于上四分位數1.25的7個學科進行高強度采訪——采訪所有的核心出版社及重要出版社書目,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藝術理論、工藝美術、英語、繪畫、管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低于下四分位數0.63的7個學科進行低強度采訪——只進行各自所屬核心出版社書目采訪,不作重要出版社書目采訪,這些學科包括:農業經濟、無線電電子學與電信技術、水利工程、信息與知識傳播及情報、法律、環境與安全科學、化學工業;介于上下四分位數之間的16個學科作選擇性采訪——根據文獻購置經費狀況、簽約館配商文獻品種配置,在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基礎上進行選擇是否進行各自所屬重要出版社書目采訪。
2.2 重點學科配置
在2.1節采訪強度控制的大框架下,本校的教學科研重點與增長點也需要考慮。農業科學及生物科學兩門學科的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分別只有0.77和0.82,低于中位值0.88,位于上下四分位區間下端靠上位置。作為優勢學科,這兩個類別需要優先發展,可以歸入到高強度采訪系列。同樣理由,排在上下四分位區間最末的旅游經濟學科剛處于下四位數點位上,因為全省戰略對于學校所處地區的定位要求,未來有成為優勢學科的可能,可考慮作高強度采訪。類似地,僅有0.40比較值、位處下四分位數之下的信息與知識傳播,文獻采訪背景是新開辦的新聞及主持專業,館藏文獻極度缺乏,也應在一定時限內作高強度采訪。
2.3 學科類別刪補
考察統計表,位置處于最末端的三個學科:法律、環境與安全科學、化學工業,其采訪依托的專業萎縮,讀者減少。這個判斷從2012、2013年兩年間利用率(按種)可以明顯看出,法律類別從17.23%降到9.29%,環境與安全科學從20.51%到5.45%,化學工業更是沿著21.69%到3.70%急瀉了近6倍。這些專業除了保持低強度采訪外,應著重考察今明兩年專業招生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可考慮刪除這些目錄。相同的思路,高文獻利用率的類別就應該找出相近學科進行增補,譬如心理學的臨近類別倫理學,藝術類別中各國藝術及攝影、戲劇曲藝、電影電視藝術等。
3 結語
作為評估一家圖書館工作效果的主要指標,文獻利用率的高低分化日益彰顯出其重要性。首當其沖的就是其在文獻采訪工作評估中的作用。作為圖書館業務流程的龍頭,文獻采訪引領著其后所有業務工作,決定了圖書館服務質量,控制著圖書館服務深度,影響著圖書館的外在面貌。拋開其他細節不談,文獻采訪的要津之處就是文獻品種的選擇和控制,而這就是文獻利用率指標顯露重要作用的地方。如前所述,通過考察讀者的文獻利用率細節,作出客觀分析后,可以從多個方向進行文獻采訪的調整優化,包括采訪強度、學科配置和類別刪補等。此外,優化的維度不限于此,傳統意義上的讀者教育、閱讀推廣與文獻布局調整,甚至復本率考核、館藏剔舊設計等也能在采訪優化中展現能力,提高學科文獻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曾紅巖,羅明英,坤燕昌.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11):52-55.
[2]黃宗忠.文獻采訪學[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365-366.
[3]王啟云.紙質館藏文獻利用率為什么那么低[EB/OL](2013-04-02)[2014-06-0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76153.html.
[責任編輯:龐修平]
【摘 要】文獻利用率的數據分析結果,結合學科文獻采訪體系固有的彈性設計,能夠實現圖書館兩次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周期之間文獻采訪優化的需要。讓讀者的文獻流通利用信息動態反映在文獻采訪的多維度調整中,可以優化配置學科文獻采訪資源,提高采訪效率,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
【關鍵詞】文獻利用率;學科文獻采訪;文獻采訪優化;核心出版社
圖書館有限的文獻購置資金只能選擇有限的文獻品種——這是采訪館員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使用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結果構建的學科文獻采訪體系[1],可以解決這個難題。3-5年,是學科文獻采訪體系維護所必需的周期。在兩次全面測算之間的這段時間內,及時進行學科文獻采訪的細部優化,可以讓相關信息,特別是讀者對學科文獻利用的信息動態進入文獻采訪調整中,對于提高采訪資源配置效率十分必要。
做到以上事情,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及時采集館藏文獻利用率數據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二是充分調動學科文獻采訪體系中預置的一項設計:經過測算,每一個學科文獻都具備核心出版社區域和重要出版社區域,前者為必選,后者則可根據需要決定選擇與否,具備選擇彈性。
于是,我們先為每一種學科文獻的文獻利用率作數據采集和分析,再根據其分析結果決定該學科是否需要選擇其重要出版社區域中的出版社所屬學科文獻品種。學科文獻采訪體系構建中的這項彈性設計,為我們的學科文獻品種選擇提供了可能,而其前提是學科文獻的文獻利用率數據分析結果。
1 文獻利用率采集與分析
文獻流通數量與館藏文獻數量的比率,即館藏中被利用過的數量占全部館藏的百分比,是為文獻利用率。換一種說法,文獻利用率是文獻機構在一定時期(多為一年)內所收藏文獻中被讀者借閱的數量占同期入藏文獻總數的比率。在這個指標上,國外圖書館的文獻利用率高,如美國234%、英國500%,我們國家較低,只有25%。拿最近的數據來看,2012年一所985高校館藏利用率15.62%、一所師范類省屬本科高校館藏利用率52.72%[3] 。歷年新購文獻的借閱率,作為讀者利用入藏新書的衡量指標,其在文獻采訪工作評估中的作用被排在首位。
1.1 2012、2013年文獻利用率采集
西昌學院圖書館采用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結果構建的學科文獻采訪體系作為主要遴選方法后,累積的眾多數據可以作為未來采訪調整的依據。這里就包括入藏圖書的文獻利用率。2014年5月底6月初,使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統計子系統,逐一采集了2012、2013年各學科文獻利用率,經過數據導出、整理,對不同統計途徑數據作加權平均處理,形成下表:
根據系統說明,統計途徑為“按種”意為某種書只要有1冊被借閱過,即為已使用,借閱多次仍計為1次;而“按冊”意為同1冊書,當借閱次數多于1次時,仍計為1次。
1.2 2012、2013年文獻利用率分析
按照西昌學院圖書館入藏圖書利用率統計表的“加權比較值”,對30個學科類別進行排序,可知30個加權比較值的中位數是由教育與教育事業學科的0.89和漢語學科的0.87作算術平均得到的0.88。30個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加權比較值的算術平均值為1,大于也被用于測度順序數據集中趨勢的中位數0.88,說明數值序列中有較為突出的極端值出現。于是采用不受極端值影響的位置代表值來作分析——使用中位數以及四分衛位數。
整個數值區間的下四分位數為旅游經濟學科的0.63,上四分位數為語言學學科的1.25。即有25%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在0.63以下,有25%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在1.25以上,有50%的學科類別比較值介于0.63~1.25之間,此時的四分位差為0.62,說明中間50%的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較為分散。
2 文獻采訪多維度優化
根據分析結果,2014年學科文獻采訪中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2.1 采訪強度控制
2014年的學科文獻采訪中,高于上四分位數1.25的7個學科進行高強度采訪——采訪所有的核心出版社及重要出版社書目,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藝術理論、工藝美術、英語、繪畫、管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低于下四分位數0.63的7個學科進行低強度采訪——只進行各自所屬核心出版社書目采訪,不作重要出版社書目采訪,這些學科包括:農業經濟、無線電電子學與電信技術、水利工程、信息與知識傳播及情報、法律、環境與安全科學、化學工業;介于上下四分位數之間的16個學科作選擇性采訪——根據文獻購置經費狀況、簽約館配商文獻品種配置,在學科類別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基礎上進行選擇是否進行各自所屬重要出版社書目采訪。
2.2 重點學科配置
在2.1節采訪強度控制的大框架下,本校的教學科研重點與增長點也需要考慮。農業科學及生物科學兩門學科的文獻利用率比較值分別只有0.77和0.82,低于中位值0.88,位于上下四分位區間下端靠上位置。作為優勢學科,這兩個類別需要優先發展,可以歸入到高強度采訪系列。同樣理由,排在上下四分位區間最末的旅游經濟學科剛處于下四位數點位上,因為全省戰略對于學校所處地區的定位要求,未來有成為優勢學科的可能,可考慮作高強度采訪。類似地,僅有0.40比較值、位處下四分位數之下的信息與知識傳播,文獻采訪背景是新開辦的新聞及主持專業,館藏文獻極度缺乏,也應在一定時限內作高強度采訪。
2.3 學科類別刪補
考察統計表,位置處于最末端的三個學科:法律、環境與安全科學、化學工業,其采訪依托的專業萎縮,讀者減少。這個判斷從2012、2013年兩年間利用率(按種)可以明顯看出,法律類別從17.23%降到9.29%,環境與安全科學從20.51%到5.45%,化學工業更是沿著21.69%到3.70%急瀉了近6倍。這些專業除了保持低強度采訪外,應著重考察今明兩年專業招生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可考慮刪除這些目錄。相同的思路,高文獻利用率的類別就應該找出相近學科進行增補,譬如心理學的臨近類別倫理學,藝術類別中各國藝術及攝影、戲劇曲藝、電影電視藝術等。
3 結語
作為評估一家圖書館工作效果的主要指標,文獻利用率的高低分化日益彰顯出其重要性。首當其沖的就是其在文獻采訪工作評估中的作用。作為圖書館業務流程的龍頭,文獻采訪引領著其后所有業務工作,決定了圖書館服務質量,控制著圖書館服務深度,影響著圖書館的外在面貌。拋開其他細節不談,文獻采訪的要津之處就是文獻品種的選擇和控制,而這就是文獻利用率指標顯露重要作用的地方。如前所述,通過考察讀者的文獻利用率細節,作出客觀分析后,可以從多個方向進行文獻采訪的調整優化,包括采訪強度、學科配置和類別刪補等。此外,優化的維度不限于此,傳統意義上的讀者教育、閱讀推廣與文獻布局調整,甚至復本率考核、館藏剔舊設計等也能在采訪優化中展現能力,提高學科文獻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曾紅巖,羅明英,坤燕昌.學科文獻核心出版社測算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11):52-55.
[2]黃宗忠.文獻采訪學[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365-366.
[3]王啟云.紙質館藏文獻利用率為什么那么低[EB/OL](2013-04-02)[2014-06-0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76153.html.
[責任編輯:龐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