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嬌
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對象以初中畢業生和部分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高中畢業生為主,在大多數人眼里這部分學生成績較低、素質教差,很多還是問題少年。殊不知正是這樣的一群孩子,他們比那些所謂的優等生需要更多理解、需要更多支持、需要更多的“愛”。對于他們的“差”,我們更應該多從自身找原因。
一、家長多“愛”他們一點點
近年來,周圍的家長都十分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教育,從小讓小孩多識幾個字,多背幾首詩詞,會做多少道數學題,認為這個是最為要緊的。多少年來,家長對智力教育也重視了,讓自己的孩子參加各種訓練班等。家長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教育,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是無可厚非的,作為父母誰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識多、成績好,誰不希望孩子聰明啊!但是,很多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忽視了對自己孩子的個性發展教育。個別家長甚至把孩子當作自己夢想的延續,而一旦孩子達不到他們的要求,他們便會失望、抱怨,隨后加之孩子的便是冷眼、辱罵、甚至是責罰,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壓力,就會找個出口去釋放,許多孩子的“差”就源于學生家長的“壓”。
家長要走出重視智育、忽視德育的家教誤區,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全能人。要想孩子成功,家長們就再多“愛”孩子一點點。
二、教師多“愛”他們一點點
“愛”是每個人都有的,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愛。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也有個很好的解釋:“為了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就個人情感而言,教師“視生為子”,愛學生勝過愛親子;就某些方面而言,教師要越過偏愛的誤區,對學生一視同仁,因為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信任和肯定。教師一個小小的表揚,足以讓學生“受寵若驚”,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的叮囑也常常讓學生倍感溫暖。
三、社會多“愛”他們一點點
全民教育是公民的權利,也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對解決社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職業技術教育社會化,大家可以獲得消除落后、提高生活質量所必需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與可持續發展相一致的各種意識,有助于他們獲得自我謀職的能力和革新的能力。
職校生最終要長大成人走向社會,一個社會要引導國民有“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本身沒有對錯,但從一個民族、國家的發展來看,卻有畸形與否。眾多個人價值觀決定社會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影響個人價值觀。要多“愛”他們一點點,不歧視他們、輕視他們,多相信他們,給他們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以及社會生產和社會分工的細致化、具體化、專業化,職業院校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而職校生要想脫離冷眼和壓力,健康地成長,我們就應該摒棄那些失望和抱怨,多“愛”他們一點點。
(河北省遷西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