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雙慶
在教學中創設適合生物學習的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對生物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和生物學思想,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和良好個性的發展。下面,我談一談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一、運用生物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實驗演示或學生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具有真實、直觀的特點,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在生物學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學習“植物的礦質營養”這―內容時,首先從一個實驗觀察引入,請學生觀察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培養的植物,問:“它們在長勢上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土壤浸出液的植物長得好?”引出植物要生長得好,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從而提出課題。
二、利用故事情節的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與認知是協調的,它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誘導著學生去分析、討論與思索。在學習“基因的分離定律”這一內容時,我講了名人蕭伯納的一個有趣故事:蕭伯納本人相貌不太好,但頭腦聰慧、才華橫溢,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有一天,一個漂亮的女舞蹈演員向他求婚,說:“如果我倆結婚,將來我們的孩子就能擁有我的容貌和你的才華。”蕭伯納卻幽默地說:“如果孩子擁有我的容貌和你的頭腦,豈不壞了大事?”同學們想一想,這兩個人的說法都有沒有可能?可能的概率是多少?從而引入課題。
三、利用諺語創設問題情境
在講到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時,可以利用“蘋果性喜寒,栽植不宜南”;在講到水肥對植物的重要性時,引用“莊稼要長好,底肥要上飽”“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并用“掏金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來說明作物不同時期的需水量不同的道理。
四、利用古詩詞創設問題情境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揭示了哪一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揭示了生物與生物之間的什么關系?通過詩句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后,再去查書、看書,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其中的生物學知識就學會了。
五、利用多媒體動畫,變靜為動,調動多種感官獲取的信息
例如“減數分裂”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雖然書中有插圖,但細胞分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此時應用多媒體課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類似的還有蛋白質的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利用動畫效果均較好。
六、利用生命科學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生命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利用生命科學中不斷出現的熱點問題與課本結合,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極大關注。如“禽流感”“非典”“艾滋病”等問題的解決,無不涉及到我們的生物學知識。“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病原生物是哪類、致病機理如何、怎樣預防?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去研究教材,必然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