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小班階段是幼兒進入學生生涯接觸社會的起始站,他們都是一張張無瑕的白紙、一塊塊未經雕琢的泥,淳樸天真。幼兒們都喜歡畫畫,但是他們對繪畫的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園是以藝術為特色的幼兒園,為此專門設計了課題研究,在實證調查、對比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從小培養兒童繪畫興趣的方法。
一、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
觀察是繪畫活動的源泉,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在人的頭腦中形成表象,為繪畫活動積累素材。小班期幼兒喜愛的是繪畫的過程,對畫什么即結果并不感興趣,所以我們不要急于教他們畫什么,而要利用幼兒園內外的環境條件,帶他們參觀、發現、認識,引發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觀察的興趣。如觀察花草樹木的形狀、顏色,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養成觀察的習慣。通過讓他們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觀察是幼兒學習和創造的基礎,在活動中教師重視對孩子們觀察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觀察生活中的閃光點,捕捉美的每一瞬間,并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讓他們從更真實的角度、更小的細節去觀察事物,無疑會對他們的創造能力產生極大的幫助。
二、選材貼近幼兒生活,教學內容適度循序漸進
幼兒對任何一種繪畫技能技巧的認識與學習都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聯系,當脫離幼兒的經驗時,他們的學習會因不理解、沒興趣而變得被動。因此,教師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幼兒對其有感性經驗或可能獲得感性經驗的,曾打動過幼兒的、幼兒對此有過情感上的經歷的……如“下雨了”是短線條練習,把線條練習融于幼兒熟悉的經驗中,能增強其作畫的趣味性。雨是幼兒生活中常見到的,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聽、觸、味覺,所以在活動中幼兒非常積極,能描述出各種雨的狀態,還能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雨。在講述下雨時的各種感受時,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在這樣愉快的情緒中,幼兒掌握了短線的畫法。
對所定內容不能過易或過難,過難會讓幼兒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從而打擊他們的信心。幼兒從一種認識水平發展到另一種認識水平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的教學過程即在兩種認識水平之間為幼兒搭建一個個距離不太大的階梯,幼兒每前進一步,既是上一步的發展,又是下一步的準備。如“粘貼圓點”“放氣球”作為一個系列的活動,以氣球為主線,先用粘貼的方法幫氣球穿花衣,讓幼兒在手工活動中感知圓,學習初步的構圖能力。再讓幼兒用筆來畫圓,這樣能讓幼兒得到循序漸進的發展。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小班幼兒年齡小,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善,手的動作不協調,但對動手的活動比較感興趣。如果只用油畫棒作畫,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失去興趣。這時,我們可以采用多種繪畫形式,如棉簽畫、吹畫、水粉畫、點彩、印畫等;也可在一張作品中,用多種作畫形式;還可利用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這種方式讓幼兒能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幼兒非常喜愛。如捏泥、折紙、撕貼、粘貼等活動中獲得的對物體的感知,有助于他們在繪畫時表現復雜的事物。如“喂小兔吃草”是撕紙、貼紙的訓練,先讓幼兒對小兔進行涂色、粘貼,再讓幼兒進行撕紙粘貼,作品生動有趣、立體感強,既有一定的情趣又能發展幼兒的手腦,讓幼兒得到成功的體驗。
四、兒童游戲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在游戲中向兒童展現,兒童的創造才能也是在游戲中顯示的。”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些與教育內容相交融的游戲,真正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如“歡樂的曲線”中,把音樂游戲與繪畫結合,讓幼兒歡快地唱呀、跳呀、舞呀,在歡快中感知曲線的流動感,探索曲線的特征,并進行豐富的想象,從而在愉快的情緒中接受知識并把自己的體驗表現出來。這種輕松愉快的情緒能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五、繪畫教學評價藝術化,調動幼兒繪畫活動的積極性
在繪畫活動中,評價是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通過此環節可讓幼兒了解自己、表現自己,使其產生一種成功的體驗并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繪畫活動的興趣。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重視過程評價。首先,要重視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幼兒在活動中對美的情緒體驗,幫幼兒建立自信。其次,評價中要重視幼兒的探索與創造精神。教師應允許幼兒在創造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納他們不同的創作結果,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第三,要重視培養幼兒在活動中克服困難、大膽表現的勇氣。
總之,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對于繪畫活動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教師只有讓幼兒親身經歷,在體驗中感受到繪畫活動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才能讓他們對繪畫活動感興趣,從而更好地促進他們多種能力的和諧發展。
(江蘇省常州市鳴珂巷幼兒園天潤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