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 郭福星
宜昌市西陵區西陵街道位于宜昌市中心,屬于老城區,轄區常住人口4萬余戶,13.2萬人,自管黨員1620余人。當前,在社會轉型期,街道社區面臨著服務對象越來越多、居民需求層次越來越高、社會管理服務難度越來越大等一系列難題。面對這些難題,西陵街道深入踐行群眾路線,全力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實現了黨的組織全覆蓋、社情民意全掌握、社區服務全方位。
推行社區網格化黨建,把組織建到群眾身邊。在社區構建“社區黨委(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架構,根據網格劃分和網格內黨員情況,以相鄰的幾個網格為單位組建一個網格黨支部,并以樓棟為單位設立黨小組,將熱心社區服務的黨員明確為黨員中心戶,這樣就在所屬9個社會型社區設立了56個網格黨支部、108個樓棟黨小組,明確了317名黨員中心戶,將黨組織像“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群眾身邊,夯實服務群眾的組織基礎。2014年以來,街道集中分批分層次對社區黨委(支部)和網格黨支部開展了軟弱渙散黨組織摸排整頓工作,在找準問題癥結的基礎上,實行對癥下藥,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充分發揮網格優勢,激發黨建服務群眾活力。網格員到社區之后,在社區黨組織引導之下,積極發揮網格優勢,為居民群眾開展各類服務。一是實行“零距離”服務。網格員在社區,一方面為群眾提供“雙代”(為政府代理行政事項,為居民代辦行政事務如居住證、老年優待證、計劃生育服務證等各種證件)服務,另一方面實行工作日錯時上下班和節假日輪流值班制度,盡可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二是推行“網格組團式服務”。以網格為單位,將警務室、便民服務站、黨員“幫你”工作室等便民服務載體在網格上進行標識。推行“支部會開進群眾家”工作模式。針對居民在就業、就醫、就學和家庭矛盾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變“請求式服務”為“上門式服務”,網格黨支部組織相關單位和人員到居民家中召開擴大的支部會,現場聽取情況,研究工作措施,及時解決問題。三是實行聯動式服務。依托宜昌市社會矛盾聯動化解信息管理系統,網格員在社區摸查各類矛盾糾紛,繼而上下聯動,解決了居民辦事“到處跑、門難找”的問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兩年來,共受理各類訴求7027件,街道社區解決6380件,占90.7%,調處成功率達98%。
傾力打造“幫你”工作室,實現為民服務全方位。在社區網格管理站、便民服務站、綜治信訪維穩工作站的基礎上,打造黨員“幫你”工作室,形成“3+1”全方位服務體系。通過整合社區專職工作者、社區黨員志愿者、在職黨員、中介服務主體等6支隊伍力量,建立“服務資源庫”。全面摸清轄區困難群眾、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情況,建立“民生需求庫”,將服務力量與服務對象有效對接。通過采取財政支持一點、部門幫扶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社區自籌一點等方式,建立“幫你”服務專項資金,為居民提供志愿服務、“民聲”服務、中介服務、特色服務。志愿服務——將志愿者細分為若干小分隊,經常組織他們上門探望轄區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民聲”服務——將轄區“兩代表一委員”分到社區,幫助代言民生,反映民意,“幫你”工作室運行以來,幫助社區解決了一批重大難題;中介服務——通過嚴格的準入機制,整合轄區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市場主體,為居民提供家電修理、水電維修、家政服務、的士預約等各類優質優價優先的便民服務;特色服務——提供如“假日媽媽”、“暑假社會實踐崗”、“農民工鄉情家園”、“殘疾人一元餐廳”、“清風藝術團”、“中小學生四點半學校”等精細化服務。在此基礎上,街道及時更新“兩庫”信息,將“幫你”工作室服務載體標識到每一個網格,提高“幫你”工作室在居民群眾中的知曉度和影響力。通過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建立“幫你”服務協會,在社區形成了“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的良好氛圍。“幫你”工作室自2013年運行以來,共受理居民各類訴求2560件,辦結率為98%,滿意率達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