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顯成
棗陽市財政局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全面落實精進理財、令行禁止、合作共贏的理財思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財政局連續六屆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惠農補貼“一戶見全組”制度、“明白袋”制度等創新工作在全省推廣。
制度規范,努力營造規范嚴謹、務實向上的財政服務文化氛圍。圍繞轉變作風、抓落實,嚴格執行四項工作機制,促進工作開展。一是公開承諾制。各科室單位提出明確的辦結時限及階段性工作目標,并作出鄭重承諾,在局公開網和公開墻上公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二是跟蹤反饋制。各單位對涉及到的工作進行細化,制定工作標準,明確時間節點,確認責任主體,實行定量、定崗、定責管理,形成路線圖,促進工作開展。三是內部巡查制。成立了督辦專班,對作風建設、工作落實情況等進行暗訪、抽查。同時,每季度對相關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辦核查,抓好工作落實。四是工作問責制。凡出現工作推諉扯皮、落實不力、失職瀆職造成工作損失和不良影響的,對主要責任人和分管領導進行問責。
創新管理,不斷強化科學理財、優質高效的服務型財政。重點清理規范影響財政服務效能的手續、流程,積極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質量。一是及時補位強服務。對需要加強的服務及時進行補位。采取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等方法,對農民機井堰結合工程獎補,扶助打機井278眼,使全市18個鄉鎮278個受災嚴重的村組得到及時救助。印發了《強農惠農政策便民手冊》一書,收集了多個部門和單位面向農村的惠農政策18項,被農民形象地稱為“護身符”。二是著力創新強服務。先后實行了鄉鎮財政專管員“雙選雙諾”制度,探索實施了“一戶見全組”公示辦法、“惠農政策明白袋”制度,讓農民成為“明白人”,讓政策、資金“陽光化”。近兩年,通過采取城市建設投入試行績效管理、實行“小農水”工程建后管護長效機制、推行市直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等創新措施,促進了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三是優化流程強服務。推進管理流程的系統化重塑和再造,對各類專項資金,優化業務流程,加快撥付進度,提高撥付效率,方便服務對象。完善內部職責分工、建立大額支出權限簽批制度、實行定期對賬、嚴格存單三人分管辦法,保證了資金安全;破解鄉鎮中小學單位多、業務復雜的難題,將直接支付的范圍延伸到各中心學校;跨科室監管相互銜接,整體聯動,形成了即時動態監控體系。四是圍繞大局強服務。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基礎上,把市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作為財政服務的核心。在加大本級財政投入的同時,運用擔保、貼息、補貼手段,集中財力保障順利推進。對重大項目采取更加靈活務實的資金撥付機制,隨時、動態跟進項目主動做好管理服務,確保項目的質量與效益。
抓人促事,積極打造愛崗敬業、服務一流的財政干部隊伍。一是創新學習方式。積極引進體驗式培訓項目,每年對干部職工進行輪訓;多次邀請財政部、省財政廳專家講解財政經濟管理熱點問題,極大開拓了干部職工的視野;先后三次組織干部職工到監獄、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做到警鐘長鳴,自覺用好手中的權力。二是積極開展活動。積極開展義務獻血、植樹造林、關愛留守兒童、援助困難學生等活動。并多次組織干部職工捐款獻愛心。去年以來,先后捐資2萬余元,幫助困難群眾解貧紓困。組織市直14個財政單位與楊當鎮西村等23個村級黨組織結成幫扶對子,投入91萬多元,幫助扶持5個發展項目,打抗旱淺源機井54口,新修泵站2個,公路14公里,村級公益設施11處,垃圾箱50個。三是改進工作方法。加強對中層干部的考核,制定中層干部考核標準,促使中層干部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對好的經驗、好的方法,積極學習借鑒。實行了新的市對鎮財政管理體制,對鄉鎮每年傾斜財力2.05億元,全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作者系棗陽市財政局局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