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字詞,理清文章脈絡,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反復誦讀(泛讀-研讀-品讀),讀出美感,悟出哲理。然后通過互動式探討研究,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在閱讀中體會河流的精神內涵,感悟生命的真諦。
教學重點:賞析作者優美含蓄的語言,感受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教學難點:流浪的河流帶給人類的生命感悟
教學方法:誦讀法、互動式探討研究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與內容:
激情導入:
老師來自長江之畔,同學們長在黃河之濱,對于河流,我們并不陌生。從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感嘆時間短暫:“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開始,發展到南唐后主李煜滿載凄苦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再到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閨閣愁思“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千百年來,河流承載著它的智慧和思想,無羈無絆,從遠古走來,給人類無盡的啟示。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吳夢川,讓河流帶著我們去流浪。
一、泛讀全文,初步感知
1、泛讀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將全文劃分為四個層次,思考如何劃分這四個層次。要求: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段內容。
3、小組交流概括的內容和讀文的感受。
第一層:1-5作者與冷水河的情結
第二層:6-11河流的生存智慧,精神內核
第三層:12-14人類的流浪
第四層:15-16河流的流浪給作者的啟發
注:讀文感受可以各抒己見
二、分層研讀,問答體悟
1、閱讀第一層,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總領全文)
(2)作者從第二段就開始寫自己與冷水河的兩年的情結,并由此引出下文。那么冷水河到底有什么吸引作者的地方呢?請同學們找出描寫冷水河特點的詞語。
(通過對河流的瘦、清、靜、荒涼的特征的描寫,表達作者對冷水河的喜愛之情。)
(3)在描寫冷水河的時候,作者用了一句“冷水河很瘦”,“瘦”字有何妙用?
(一個“瘦”字展現了冷水河的細,表現了它的荒涼與秀靈。正是這種凄清的沉默,勾出了作者的鄉愁,表現了作者作為一個異鄉人的孤獨與憂傷。)
2、閱讀第二層,思考以下問題
(1)在身處異鄉的作者眼里,瘦瘦的冷水河與洶涌澎湃的嘉陵江是一樣的,那他們究竟在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
(冷水河和嘉陵江殊途同歸 ,一起流向大海 ;在大海里得到永生,追求一種整體的生存信念 ,有同樣強大的精神內力。)
(2)閱讀七八九十自然段,概括出河流流浪的特點和精神內核。
(特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精神內核:使弱小的個體變成強大的整體,把個體的生命意識和整體的生存信念緊密和諧的統一起來,個體才能強大)
3、閱讀第三層次,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首段就說“人從河流那學會了流浪”,十三段又說“遺憾的是他們只學會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實質”,流浪的形式是什么?實質指什么?
(形式:顛沛流離,走向遠方 實質:在一種強大的精神內力下,流向大海得到永生,使弱小的個體變成強大的整體,形成強大的生命,是一種生命意識,一種生存信念。)
(2)結合上一層次,說一說同是流浪,人類的流浪和河流的流浪有何不同?
(第八段寫到河流的流浪是一種成長,一種奔向成熟的生命進程;第十二段寫到人的流浪多半源于遠方的誘惑,把遠方當作幸福的象征,漫無目的的追求,機械的效仿河流的流浪。)
4、閱讀第四層次,思考以下問題
(1)世俗的枷鎖指的是什么?
(指鄉土意識和地域觀點以及人類對物質的過度看重和追求)
(2)文章的最后,作者說: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鄉,作者這樣寫什么樣的深刻含義呢?
(永恒的故鄉”指的是浩瀚真實的心靈世界。河流用他感性的流動方式告訴人類:強大的生命源自強大的精神內力,內心的虛弱貧瘠必然導致生命的衰竭。人類往往太看重物質的力量,因此他們的內心的虛弱貧瘠的,所以,我們應該沖出世俗的牢籠,奔向浩瀚真實的心靈,這樣才能得到永恒。)
5、閱讀全文,說說如何理解在前面作者自稱“異鄉人”,后來感到慚愧,作者是怎樣完成這一轉變的呢?
(從冷水河那里得到啟發,冷水河發源于溶洞,匯入長江,最后融入大海,而故鄉的嘉陵江與之走的是相同的路徑,他們在長江融為一體,殊途同歸,而人卻要強加給自己所謂的地域觀念和鄉土意識。因此,覺得慚愧。)
三、品讀意旨,啟迪人生
通讀全文,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河流最終在大海里永生,人卻在死亡后寂滅”這句話的。
這篇文章起筆涉旨,用鮮明的對比表現出人類的流浪和河流的流浪結果的迥異,一面是永生,一面是寂滅,引人深思。我想,河流之所以能夠永生,是因為其不記個人得失,將自己完整的生命融入大海,從而獲得新生。而流浪的人類之所以寂滅,是因為其淡薄整體的生存信念,無法拒絕物質的引誘,自私的掠奪,將流浪打上功利的烙印。文章就通過對河流流浪的高度贊揚來凸顯出了人類流浪的不足,剖析人類在流浪的過程中的缺陷,從而給人以啟示和警笛。
四、自由討論,總結歸納
全班分組自由討論,總結歸納出作者是如何從河流的特點出發啟發人類的?
1、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句話就準確的概括出了河流的流動性特點,這啟示我們不要墨守成規,安于現狀,要勇于拋棄封閉的鄉土意識和地域觀點,永無止境的追求生命的意義,以流浪的形式鑄就生命的輝煌。
2、正如林則徐的人生信條寫到的一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類就應該學習河流那樣的坦蕩胸襟,學會包容和接納,孜孜不倦的追求這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3、《老子》在道德經中如是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啟示我們要敢于超越自私的籓籬,拒絕物質利益的誘惑,保持自身內心的寧靜,永遠朝著崇高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前進,做一個擁有強大精神內力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