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瑜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0034-02
自2013以來,學校開展了以教師“下水”做題式校本教研主題活動。活動伊始,在省質檢考試期間,學校組織英語老師在獨立考場進行和學生同步的測試,包括英語的聽力與寫作。這與平時的教師做題很不同:一是讓教師感受學生考試的氛圍。二是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試卷。考完后,由學科組長改卷評分。這無疑在教師當中激起一番漣漪。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教師從自身的內在需求來考慮,積極主動“下水”做題。原先教研設計的初衷是學校領導“要我學”,活動后的感受是校本教研更注重“我要學”。
一、校本教研理論內涵
校本教研是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它是轉變教師教學理念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層面新課改培訓的延伸。所謂校本教研,就是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基于學校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所組織的各類培訓、所開展的各類研究等都應考慮學校的實際;在學校中,指學校自身的問題要由學校中的人來解決,要經由校長、教師共同探討、分析;為了學校,指要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所謂校本教研,就是指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的業務水平,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而開展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學校常見的教研方式為備課組集體備課、教研組活動(公開課、示范課、說評課)等。這種自上而下的教師發展模式實踐多年,過于傳統,教師往往缺乏自主科研、自我提高的意識和能力,教研活動成為了一道“炒冷飯”。相反,校本教研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校本教研的主體是學校的教師,在形式和內容上教師有較大的自主權;校本教研的主陣地是學校,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出較為靈活的安排,能夠較好地解決教研和教學在時間和場所等方面的矛盾,因此校本教研能夠作為一種有效途徑,為教師專業成長鋪設一條快速、便捷、高效的途徑。
綜上所述,校本教研以校為本、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以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中心,以自主研修為方式的教師專業化發展行動。它倡導教師運用行動研究、質的研究等方法,在學校的實際情景中,既有專家的引領,更有同伴互動。教師不斷地發現問題、診斷問題、制定方案、采取相應措施,最后進行評價與反思,提出更科學的教育教學建議。
二、教師“下水”做題式校本教研實踐流程探索
1.在高三省市質檢考試時,選擇一間考場,安排教研組監考老師與學生同步同時考試,其中包括聽力和書面表達測試。這兩項內容常常是平時老師做題忽略的題目。廈門市在2014年首次針對教師舉行的英語教師抽測中,要求寫400字左右的作文。在第三屆教師技能大賽中也有抽測寫作的環節。因此,在高中階段大型考試中,教師親自“下水”做題是至關重要的。
2.由教研組長組織評卷組批改答題卷,并組織收集教師普遍做錯的題目,組織討論出錯的原因及解題策略。同時,預測學生在做題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措施。
3.評價試卷工作。因為省市質檢都是由省市專家等編寫的,具有很強的權威性。教師在評價試卷時能夠真切地體會到試卷命題意圖,命題方向。教學一線老師平時接觸比較頂級的命題工作機會較少,所以“下水”做題使教師在解題過程中研讀,推敲,感悟命題,同時也促進教師大膽預測命題重點及方向等。
4.備課組分工協作,進行橫向或縱向的試題分析。在2013屆高三備課組中,我們四個備課組成員根據我校學情,就增長點題型如聽力、單選、閱讀、寫作等進行了分工協作。如橫向“下水”做題:做好六套題:2010、2011、2012市質檢-省質檢。另外,又分工合作縱向做了六套題:2010-2012市質檢,2010-2012省質檢。這種自下而上的校本研究方式真切有效,教師感悟良多。
5.試卷分析階段。做題后,教師根據自己所做的專題進行試卷分析。采用數據法、對比分析法、歸納總結法等形成試卷分析報告。這種報告是一種緊密結合學情,立足學生側重發展的實用手冊。教師在編寫分析報告時,會發現越研越深,積極主動探究精神越濃。同時,為試卷講評立起點,設重點,定方向。
6.交流研討階段。研討的維度是多向的。如聽力細節題,單選動詞(短語)題的設計,完形填空邏輯題的設計,閱讀細節題、主旨題等的設計,書面表達中“我的觀點”段落寫法等。這些內容成為來自教學前沿的小課題,成為教師校本教研的關鍵課題。這是教師愿意做的研究。
7.反思與總結階段。組織教師形成復習迎考教學建議。在以往的復習中,教師的復習教學往往過于依賴以往的教學經驗,一屆接著一屆制定復習計劃。現在,我們通過做題,研題,努力嘗試形成各個重要階段的復習應考教學建議。邀請省市教育教學專家蒞臨指導完善,形成了適合本校的畢業班教學建議。同伴之間積極互動,專家引領指導,奠定了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
8.輻射與提升階段。在高三畢業班開展了一學年的教師“下水”做題校本教研后,形成了高一、二年級教師做題、研題的熱潮。教師的個體學習轉化為全體學習,交流互動,碰撞思想,提升智慧。
三、校本教研的初步成效和啟示
1.教師形成主動做題、研題的積極氛圍。教師“下水”做題式校本教研成為一種促進教師專業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模式,是傳統校本教研的有效補充和延伸。教師經過做題、選擇、整合、提煉,轉化為要研究的問題。教師研究這些自下而上產生的課題,提出了比較科學的解決方案。這將擴展教師發現教育問題的視野,從小問題中發現大主題,從淺問題中挖掘出深問題,教師專業素質也在問題的品味提升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2.教師做題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做題理所當然,教師做題更不可缺失。教師的專業發展可以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做題時,可以預知學生做題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可以明確科學的學法指導,以及要突破的重點等。教師基于學情和學生發展的研究精神,也鼓動了學生積極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
3.教師可以生成更多的校本教研內容。隨著研修的深入,教師在這一基礎上不斷積累經驗接觸新事物,挖掘新資源,成為資源的“生產者”。教師“下水”做題只是校本教研中的冰山一角。最近我校基于“微課堂”視頻教學的校本教研正在積極嘗試當中,這使校本教研走向持續發展,更多元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