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保華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行,要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實行探究式教學,積極開展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如何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 探究活動 策略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0036-02
所謂探究活動,就是以科學方法為要素所構成的認識和解決自然課題的過程。我們在化學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就是要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用科學方法去認識和解決自己的疑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下面淺談一下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誘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幾點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依據教材,開展探究活動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源泉,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教材知識,接受前人的科學方法,并有所創新,在化學教學活動中就必須充分利用教材來誘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例如,我們在氨氣一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用結構、性質、用途的線索來學習化學知識的方法,我們依據教材設計如下疑問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1.氨氣為什么極易溶于水,易液化,你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嗎?2.氨氣為什么易與酸反應?你能用實驗來驗證嗎?該實驗適合所有的酸與氨氣的反應嗎?3.氨氣中存在幾種微粒,有幾種平衡?4.氨氣與新制氨水有何異同?5.實驗室怎樣保存濃氨水?實驗室怎樣收集氨氣?怎樣驗證氨氣已收滿?6.氨氣為什么會被氧氣氧化?這樣以教材為起點,逐步誘導學生敢于向課本提出疑問并用實驗來驗證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依據實驗,開展探究活動
作為化學教學的基礎,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認知功能,也是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源泉之一。因此,我們必須立足于化學實驗這個基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勇于創新,大膽改革,采取各種措施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在實驗技能、知識應用、觀察現象、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諸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訓練,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創新。
例如,我們在做完碳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后,提出怎樣用實驗來驗證生成的氣體,讓學生自己設計,互相探討,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得出最佳方案。再如,在學習鋼鐵的電化學腐蝕后,讓學生回家自行設計實驗來驗證鋼鐵的腐蝕是在干燥的空氣、水或溶液中各自腐蝕的結果,還是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樣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通過討論、比較來完善設計,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參加探究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學習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且更有利于促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形成。
根據不同學生的愛好和興趣,有針對性的做一些課外實驗,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其內容需聯系實際生活、生產,成立興趣小組,組織學生自己動手進行一些實驗,這些實驗的全過程(包括設計實驗、選用藥品和一起操作)由學生自己完成。實驗內容一般是:有些學生未能參與或沒有觀察好的演示實驗;一些課內沒有做好或又產生不同見解、有疑問的實驗;一些學生想親手做的小實驗、小制作等;還有由教師命題,學生自行設計的實驗等。這些實驗的順利進行可以讓有強烈求知欲且有不同需要的學生各得其所。在教學中通過實驗的改進,強化了實驗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功能,加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參與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依據社會,開展探究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開展課外活動,對于培養優秀人才十分重要。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將知識與社會實際聯系起來開展探究活動,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形成、應用、發展和創新。
例如,我們在環境保護知識的教學時,與學生一起走訪環保局、汽車尾氣檢測站、大型工廠污水處理,并參加一些測試活動,寫出活動報告。再如,組織學生參觀工廠,了解工業生產硫酸、化肥等等的工藝流程,開展化學活動周,組織化學競賽,設計家庭小實驗,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有關化學知識,分析學校附近的水體污染情況等等。這樣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生活、社會、工廠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開展探究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教師要精心組織探究活動,在教師的引導和激發下,學生通過親身探究,他們的創造靈感才會被激發,他們的自主能動性才會最大程度地發揮,創造活動才會成為可能。如此教師才能進一步發揮課堂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搖籃。
參考文獻:
[1]王媛.不斷創新的實驗考題[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5).
[2]趙小容.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3).
[3]季敏.打造寬松、和諧的高效課堂[J].中學生化學,2010,(4).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