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光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0060-01
在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為,只有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才不會受制于書面知識的禁錮,才會主動的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才能在其今后的人生中有所成就。學校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最好平臺,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著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那么,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呢?我將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在實踐中的幾點認識。
一、轉變觀念,克服認識偏差
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都是創新。一個人對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不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是否由別人提過,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教師要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思維,夯實創新基礎
教師在教學時,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想象思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類比思維、逆向思維的訓練,使學生不拘泥于現成的結論,善于應變,敢于創新;一定要重視學生各種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這些能力的培養要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人的感知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小學生,更要堅持直觀形象這一原則,即用具體、形象、生動的事物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說一說,以豐富深化感知,發散學生的思維。
三、挖掘智力因素,培養創新精神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抓好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且應挖掘教材中內在的因素,著眼于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遇到問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要注意問題解決的途徑是否有更簡便、更快捷、更方便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等等。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路,應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多方位地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使學生的創新求異能力得以提高。
四、尊重學生個性、開放思維,誘發創新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允許學生標新立異,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自由平等,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設計一些富有發散性、趣味性、創造性的問題,讓學生自由去想,充分開放他們的思維,誘發其創新意識。世界上許許多多發明創造都源于“疑問”。試想,如果當年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沒有大膽質疑“為什么蘋果不會飛到天上去而落在了地上”,他會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誘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去判斷問題,大膽提出自己思考得出的見解。同時要尊重學生個性的差異,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張揚他們的個性,讓他們敢想、敢問、敢說,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其創新欲望。
五、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有這樣的要求,要求廣大的數學教師要樹立大的數學觀,靈活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并且發現數學問題,讓數學教學走出書本的禁錮,走向學生的生活里,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大有益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聯系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有所幫助。
六、創新教學活動方式
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關鍵內容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大膽探索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并切實落實在小學數學教學實際過程中,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我們清楚,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是一項長期而又繁雜的工作任務,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具體實際需求為主,而不應該以教學內容為主,更不應該以自己為中心,必須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才會得到學生的積極支持和擁護,才會真正成為一個不斷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具體過程。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極為重要與關鍵。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改革創新教育體制,積極探索,勇于思考,大膽創新,拓寬視野,有針對性地全面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全面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素質教育的穩步提高。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