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曉東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0094-02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四點:1.獲取信息,拓寬視野,獲得樂趣。2.了解文章體裁及結構,學習課文中一些重要的語言知識,為培養學生寫的能力打下基礎。3.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4.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實際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培養。不具備這種最基本的能力,學生便無法對文章的內容及作者的觀點等進行評價和運用,即缺乏評判能力。
長期以來,英語課堂教學比較忽視對課型和教學模式的研究,無論對什么形式的教學材料,都千篇一律地采用“讀單詞——教語法——做練習”的模式,結果造成了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忽視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不良局面。
一、以學生為中心模式的建立
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在教學中學生如果不能發揮主體作用,勢必使他們原本很低的學習興趣喪失殆盡,那么教學將肯定無法正常進行。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發展和提高的過程。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盡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課本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級的閱讀速度、閱讀量的要求,讓學生閱讀適合本校特點并具有新課程理念的閱讀教材,或者廣泛收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特點,內容健康、豐富的閱讀資源自編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有實際意義,受學生的歡迎。通過編寫有意義的材料來組織初中閱讀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難易適中,具備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材料的選取,應考慮知識性、時效性以及趣味性的兼顧。材料的篇幅要適合,難易程度要適中,生詞盡量較少。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生詞太多,晦澀難懂而感到厭倦。同時,閱讀材料的選擇要貼近生活,并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要選取淺顯易懂的幽默故事;針對中高年級的學生,要注意閱讀材料的真實性和時效性,通過閱讀感知社會,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設計閱讀課教學之前應有明確的目標指向。1.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學會使用購物的表達方式。2.閱讀技能目標:學生能通過快速瀏覽、掃讀、細讀等活動方式獲得信息。3.合作學習能力目標: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生能做到:(1)小組合作朗讀單詞。(2)合作表演購物。4.情感態度目標:引導學生體驗購物交流時應有禮貌,并面帶微笑。
五、合理拓展相關閱讀資源,補充閱讀材料
目前英語教學大多通過精讀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鞏固和學習語言知識,閱讀材料多限于教科書。應該有計劃地讓學生涉獵課外讀物,擴大信息面。例如可印發一些簡短的餐廳廣告或情景對話讓學生閱讀,并分配角色表演、體會文章。廣泛涉獵有助于增加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思維習慣、價值觀念以及相關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并能逐步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培養閱讀技巧。當然,初中生英語基礎薄弱,材料要難易適中,最好貼近生活,有趣味性。
六、題材要豐富多樣
閱讀材料的選擇,要立足考綱,盡量涉及各種題材,如名人軼事、新聞報道、科普知識、生活瑣事等,這樣才能使內容豐富,集知識性、實效性于一體。這就要求教師花時間對閱讀材料進行搜集和篩選,并在教學中合理滲透,對學生進行巧妙地引導。通過豐富的題材,讓學生在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增長知識,樹立良好的道德素質和修養。
七、科學地利用評價手段
英語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了正面評價,那么他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增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慰,隨之而來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便會漸漸提高;相反,如果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就會產生消極影響,有些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對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加強其自信心;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提些稍難的問題,在表揚的同時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產生驕傲情緒。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在既輕松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下學習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但同時,教師也要接受學生的評價,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建立教師的威信和師生之間的感情。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